考点透视与例题精讲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图形认识
  例1 如图1,已知∠1=∠2=∠3=59°,则∠4=_______.
  【考点与要求】会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邻补角,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解析】因为∠1=∠3,所以图中l1与l2平行,所以∠2=∠5=59°,因为∠4+∠5=180°,得∠4=121°.
  例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_______.
  【考点与要求】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用分类讨论解答问题.
  【解析】题中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因没给出具体哪边是底,故需分类讨论:① 当3是底边长时,周长为5+5+3=13;② 当5是底边长时,周长为3+3+5=11.本题难点是求出答案后要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作检查看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将条件中的两边长改为2和5,答案又是多少呢?
  例3 如图2,在△ABC中,已知∠A=80°,∠B=60°,DE∥BC,那么∠CED的大小是_______.
  【考点与要求】会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并体会转化的思想.
  【解析】要求∠CED的大小先求出∠C的度数,即∠C=180°-∠A-∠B=40°.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CED=180°-40°=140°. 思考的重点是确定∠CED与哪一个角有数量上的关系.
  例4 如图3,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 若ED=5,则CE的长为_______.
  【考点与要求】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熟练找相等线段作代换.
  【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E=C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出BE的长(BE=2DE=10),即求出CE的长.当然也可以证出∠DCE=30°后,在△DCE中直接求CE的长.
  例5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4∠A,则∠C=_______.
  【考点与要求】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也要熟练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求出∠C=∠A,BC∥AD,推出∠A+∠B=180°,求出∠A的度数,即可求出∠C. ∴∠C=∠A=36°.
  例6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等于_______.
  【考点与要求】能灵活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 熟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能用几何直观的思想去探索问题.
  【解析】要求tanC就需获得∠C所在的三角形(如果直接得到直角三角形那就更好),同时使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需要一个三角形,基于以上两点思考,可作辅助线连接BD. 在例7 如图5,在△ABC中,EF∥BC,交AB、AC于点E、F,AE ∶ EB=3∶2,则AF ∶ FC=_______;S△AEF ∶ S△ABC=_______.
  【考点与要求】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
  【解析】∵EF∥BC,直接可推得AF∶FC=AE∶EB=3∶2.∵EF∥BC,∴△AEF∽△ABC,∴AF∶AC=AE∶AB. ∵AE∶EB=3∶2,∴AE∶AB=3∶5.又∵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S△AEF ∶S△ABC=AE2∶AB2=9∶25.
  例8 如图6,当宽为3 cm的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的两个交点处的读数如图所示(单位:cm),那么该圆的半径为_______cm.
  【考点与要求】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会建方程模型去解决问题.
  例9 如图7,若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D=55°,则∠BCD的度数为_______.
  【考点与要求】能熟练运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并能用转化的思想解题.
  【解析】连接AC,得∠ACD =∠ABD=55°,∵AB是⊙O的直径,∴∠ACB=90°,∴∠BCD=90°-∠ACD=35°.
  例10 ⊙O的半径为2,直线l上有一点P满足PO=2,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离 C. 相离或相切 D. 相切或相交
  【考点与要求】会利用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圆半径大小关系判定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能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
  【解析】分OP垂直于直线l、OP不垂直直线l两种情况讨论.
  当OP垂直于直线l时,即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2=r,⊙O与l相切;
  当OP不垂直于直线l时,即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  故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或相交.故选D.难点是理解“PO”不一定是垂线段.
  例11 如图8,⊙O中,半径OA=4,∠AOB=120°,用阴影部分的扇形围成的圆锥底面圆的半径长为_______.
  【考点与要求】掌握扇形弧长公式,理解阴影部分的扇形弧长等于围成圆锥底面圆的周长,能用列方程的思想求出半径长.
  二、 图形证明
  例12 如图9,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请在下列4个等式中,① AB=DE,② ∠ACB=∠F,③ ∠A=∠D,④ AC=DF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ABC≌△DEF.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_______,_______.求证:△ABC≌△DEF.   【考点与要求】掌握各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会举适当的反例判定一个命题为假命题.
  【解析】①④或②③或②④(选一种情况自己完成证明过程).难点是对条件进行组合时不能遗漏.
  例13 如图10,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DE=DC. 求证:AB=AC.
  【考点与要求】 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并会利用中间等量解答问题.
  【解析】要证AB=AC,只要证∠B=∠C,由于∠E=∠B,而∠C和∠E是△AED和△ACD的对应角(易证△AED≌△ACD),经过代换得∠B=∠C,∴AB=AC.
  例14 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1) 求证:CE=CF;(2) 若等边三角形AEF的边长为2,求正方形ABCD的周长.
  【考点与要求】能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能选择适当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体会如何借“数”来解决“形”的问题.
  【解析】(1) 要证CE=CF,需证出∠CEF =∠CFE,再用“等角对等边”证出,或先证明BE=DF,后利用等式性质证出.
  ∵Rt△ABE≌Rt△ADF(HL),∴BE=DF,∠AEB =∠AFD,接下去可以选择两条思路去解决问题.
  第一种思路:∵BC=CD ,利用等式性质得CE=CF;
  第二种思路:∵∠AEB =∠AFD,又∠AEF =∠AFE=60°,∴∠CEF =∠CFE,利用等角对等边得CE=CF.
  (2) 要求正方形ABCD的周长,只要求出它的边长.
  第(2)小题的难点在于选择好未知量以后,如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如果设BE为x,那么你又该如何去解答?)
  例15 如图12,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中点为O,过点O作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E、F,连接AF.
  求证:AE=AF.
  【考点与要求】本题以常用的2种证明方法解说考点和要求:
  (1) 在三角形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线合一”性质;
  (2) 在四边形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在三角形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论证,体会证明方法的灵活性.
  【解析】(1) 如果在△AEF中证明AE=AF,那么只要证出∠AEF =∠AFE,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就可证出结论.∵AD∥BC,∴∠AEF=∠CFE.又∵EF垂直平分线段AC,∴ AF=FC.
  ∵EF⊥AC,∴∠AFE=∠CFE(三线合一).∴∠AEF=∠AFE,∴ AE=AF.
  (2) 如果在四边形AECF中证出AE=AF,那么只要证明四边形AECF是菱形.
  连接CE,∵AD∥BC,∴∠AEO=∠CFO,∠EAO=∠FCO.
  又∵AO=CO,∴△AEO≌△CFO(AAS).
  ∴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平行四边形AECF是菱形.∴AE=AF.
  本题的难点是对“过点O作AC的垂直平分线”这句话的理解,只表示EF垂直平分线AC,不表示AC平分线EF,垂直一定是互相的,平分不一定是互相的.
  例16 如图13,已知正方形ABCD中,BE平分∠DBC且交CD边于点E,将△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DCF的位置,并延长BE交DF于点G.
  (1) 求证:△BDG∽△DEG;
  (2) 若EG·BG=4,求BE的长.
  【考点与要求】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能运用转化思想.
  【解析】(1) 由旋转得BE=DF,∠EBC=∠CDF,∠DGE=90°.
  因为∠DGE为公共角,BE平分∠DBC,所以∠CBG=∠DBG,代换得∠DBG=∠CDF. 所以△BDG∽△DEG.
  (2) 用第(1) 小题的结论可得DG2=EG·BG,得DG=2.又因为∠DGE=90°,BE平分∠DBC,可得DF=2DG=4,所以BE=4.本题难点是将要求的BE长转化到DF长.
  例17 如图14,在△ABC中,点D是AC边上一点,AD=10,DC=4.以AD为直径的⊙O与边BC切于点E,且AB=BE.
  (1) 求证:AB是⊙O的切线;
  (2) 过D点作DF∥BC交⊙O与点F ,求线段DF的长.
  【考点与要求】能灵活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会通过连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时能熟练运用求弦长的基本图形(由半弦、半径、弦心距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1) 要证AB是⊙O的切线,只需证明∠BAO=90°.又BC切⊙O于点E,连接OE,得∠BEO=90°.所以如何将∠BEO的90°转给要求的∠BAO.即探索如何去证明∠BAO=∠BEO.连接OB,通过△ABO≌△EBO就可以得到∠BAO和∠BEO相等.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同学们好!很高兴,初初又跟大家在诗歌王国里见面了!  如何读诗品诗呢?初初教大家四招:  一、把握感情  抒情言志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一首好诗,其情感能穿透讀者的心灵,激起强烈的共鸣。所以,读诗务必体会其中的感情(包括深刻的哲理)。例如,“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是多么乐观的豪情、坚定的信念!  二、理解意象  诗歌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抒情言志,这种融合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对
期刊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引人流连,但还有更让人沉溺热爱的,那就是阅读。  打开教材第二单元,读《孔乙己》,不禁为那个“被人屈辱地记着,被人残酷地忘记”的“零余人”的悲惨命运唏嘘感叹;《变色龙》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一个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左右摇摆的警官形象,读罢令人失笑;《溜索》传神的笔墨把我们带入奇险的怒江大峡谷,目睹马帮汉子们惊险的溜索,叫人倾倒;《蒲柳人家》里20世纪30年代
期刊
名师简介:丁锋,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南通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现任教于南通市刘桥中学。  技法指点  缩写就是“长话短说”,就是在保持原文基本内容、主要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文用自己的话表述一遍。缩写常见的问题有:文体不明,主旨不清,主次不分,表达不畅。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通读文章,依据文体,明确缩写要点。叙事性文章,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体现情感态度;说
期刊
摄影家在拍摄人物时,将人物脸部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另一侧颧骨位置则呈现一个倒三角形的亮区,脸庞因强烈的侧光产生明显的色彩变化,轮廓更有立体感,这样的拍摄技术被称为“伦勃朗式用光”。这一技术背后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座以“伦勃朗”命名的广场,他的塑像巍然耸立,和旁边一队民兵铜雕一起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这群民兵就是1630年伦勃朗创作的《夜巡》中的人物。画作中有
期刊
坐在36路公交车上,  望着从玻璃窗边后退的树木,  我突然想,  在雪线退去的日子,  在树木的枝丫和叶片间,  收集光斑,  和散碎的银两。  我想用闪烁的光斑,  装点城市未来的梦想。  我想用属于自己的银两,  购买属于春天的诗篇。  我想用三十年的,  繽纷和斑斓,  歌唱时间,  我想让时间开口说话。  一切,一切的一切,  正在静悄悄地发生改变。  动车开了,  从甲地到乙地,  一
期刊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常以“帽子戏法”来形容连续三次的成功,而我们的数学世界里却隐藏了更多的“帽子戏法”.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章前引例: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次,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2次,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出现2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  解:(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
期刊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构思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人物鲜明,前后对比夸张立体。欣赏这部作品,好似观赏一出扣人心弦的戏曲。舞台上,菲利普夫妇生动、夸张、时喜时悲时怒的语言、神态,让我们欣赏到了“变脸”艺术的精彩;环环相扣的情节,突如其来的扭转,又让我们欣赏到了情节的峰回路转。这一切,似乎来自帷幕后于勒经历的操控,而事实上,犀利、冰冷的舞台上空,一直有一缕温暖的阳光存在。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
期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广泛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亲爱的弗雷德里克:
期刊
给出一个图形的特殊情况,类比这个图形推广到一般情况下,研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的课题学习类问题,是中考数学的高频考点.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搞清楚图形在推广到一般情况的过程中,哪些量没有变化,哪些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的量对原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没有影响.  例 (2013·衢州)提出问题  【解题切入点】要证明角度相等,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来获证.  【思路分析】(1) 可通过△BAM≌△C
期刊
初中统计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估计,即用样本估计总体. 基本做法是选择合适的样本估计量作为总体的数字特征.  例1 某校七年级共32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试,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其中15名学生成绩达到优秀,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大约有( ).  A. 50人 B. 64人  C. 90人 D. 96人  【分析】随机抽取的50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