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9例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w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肌瘤大小、肌瘤类型、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52例,术前诊断率为69.7%。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与单纯剖宫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宫体肌瘤组手术时间较妊娠合并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组明显缩短(P<0.05);>8cm肌瘤组与≤2cm肌瘤组、2~5cm肌瘤组和5~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浆膜下肌瘤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需要尽早明确诊断,综合考虑,以决定分娩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
  【关键词】 晚期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见于30~50岁妇女[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占所有肌瘤患者的0.1%~0.5%,占妊娠的0.3%~0.5%[2]。孕期超声影像检查的普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和个人喜好选择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上升,临床报道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3]。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及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9例,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1±3)岁;其中高龄产妇(≥35岁)21例(19.3%);初产妇92例(84.4%),经产妇21例(19.3%);分娩时孕周为30~42周。孕前诊断子宫肌瘤17例(全部为B超体检发现),孕期诊断59例(12例为孕期体格检查发现,47例为B超检查发现),术前诊断共76例,术前诊断率为69.7%,剖宫产术中诊断50例(45.9%)。单发肌瘤患者73例(67.0%),多发性肌瘤37例(33.9%)。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先兆流产31例,早产13例,胎膜早破10例,前置胎盘4例,胎位异常7例,胎儿窘迫10例,产后出血3例。2例经阴道分娩,7例行单纯剖宫产,99例行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1例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术。
  1.2 方 法 按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剖宫产组和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按肌瘤大小分为≤2cm肌瘤组、2~5 cm肌瘤组、5~8cm肌瘤组、>8cm肌瘤组[4];按肌瘤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肌壁间+浆膜下)[5]。并比较各组间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本组1例因既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多发性黏膜下肌瘤数量约为20个,子宫体积大小约为30cm×30cm×20cm,患者及家属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另外108例行单纯剖宫产术和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大小肌瘤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肌瘤直径为0.5~15.0cm,其中最大肌瘤为15cm×10cm。随着肌瘤直径的增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呈现上升趋势[6]。并且>8cm肌瘤组与另外几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类型肌瘤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浆膜下肌瘤组77例(70.6%),肌壁间肌瘤组31例(14.2%),黏膜下肌瘤组18例(8.3%),混合型肌瘤组(肌壁间+浆膜下)17例(7.8%)。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较浆膜下肌瘤组显著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黏膜下肌瘤组与肌壁间肌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肌瘤组与混合型肌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情况比较 109例患者中,直径≤5cm肌瘤组78例,其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6%;直径>5cm肌瘤组31例,其中有1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B超等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应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位置及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生育需求、有无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等,综合考虑,以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7]。剖宫产术中,对直径>8cm组的肌瘤、子宫下段及宫颈部肌瘤、黏膜下肌瘤的处理应谨慎[8]。
  参考文献
  [1] 赵静.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09-110.
  [2] 贺淑珍.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82-2983.
  [3] 孙书斌.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251-252.
  [4] 王巍.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87-88.
  [5] 龙昱同,江素珍.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8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8):647-648.
  [6] 陈玉华.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46-247.
  [7] 乐杰. 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 石鑫玮,吴媛媛,龚洵,等.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40-4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并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0%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对照组(75%),P<0.05;实验组95%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总体比较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2.8±6.7)
因ABO亚型红细胞上A或B抗原减弱,临床上常因献血者或供血者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相合而被发现.因此血型鉴定的准确与否是临床输血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对献血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踝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丝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7例,将进行钛合金螺丝钉固定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进行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时AOFAS评分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笔者采用核工业部辐射防护研究所研制的氡析出率测量仪[1 ] ,对天津市几种典型建筑物地面和墙壁的氡析出率进行了测定 ,并对室内氡的防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氡析出率测量仪由
目的:观察降压通络方对自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II ( angiotensin II, AngII)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16周龄自发性高血
【摘 要】 目的:对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对照组应用顺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更佳,且
目的 探讨小儿脑外伤所致外展神经麻痹非共同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出现外展神经麻痹非共同性斜视患儿33例(33只眼),明确诊
近年来,由于HIV感染、吸毒、空气污染等因素影响,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结核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截至2017年,我国新发结核病例数已高
【摘 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盆腔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以及早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19例医源性盆腔段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时间、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等。结果:19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妇产科、腔内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导致盆腔段输尿管损伤分别为16例( 84%)、2例(10.5% )和1例(0.5% )。8例进行输尿管松解、修补及双J管植入治疗,7例进行输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8~53岁,平均37.2岁.临床表现为泌尿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