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标准对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以及择期PCI治疗,其中急诊PCI组有55例,择期PCI组有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诊PCT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择期P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心绞痛发作率明显低于择期P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诊PCI治疗相比择期PCI治疗更具优越性,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急诊PCI 择期PCT 急性心肌梗死 比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24-01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急诊PCI以及择期PCI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范围为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岁。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实施分组,分组标准如下:
急诊PCI入选标准[2]:
(1)患者存在胸痛症状,且持续时间为30分钟或者30分钟以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
(2)患者存在≥2个的相邻胸导联ST段上升,幅度大于或者等于0.3mV,或者肢导联ST段上升大于或者等于0.1mV,呈现动态演变。
(3)胸痛发作时间为12小时或者以下,如果在12小时后依旧存在胸痛或者ST段上抬,仍可入选。
择期PCI入选标准:
(1)入院时为急性心肌梗死后7天到10天的患者。
(2)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存在胸痛症状或者客观心肌缺血依据。
(3)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显示梗死动脉未存在再通现象。
其中急诊PCI组有55例,择期PCI组有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急性PCI组治疗。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动脉,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残余狭窄在20%以下和不存在严重并发症表示手术成功。冠脉开通标准需要结合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标准进行。患者术前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300毫克,顿服;氯吡格雷治疗,剂量为600毫克。术中构建静脉通道,注射肝素,剂量为8000U。对存在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在锁骨下方静脉或者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剂量为100毫克,每天1次,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剂量为75毫克,每天1次。结合患者病情选择β受体阻滞剂、调脂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1.2.2 择期PCI组治疗。择期PCI组的治疗方法与急性PCI组相同,入院后实施扩冠、支持治疗以及营养心肌等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4000U,每天2次。梗死后2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服用氯吡格雷,剂量为75毫克,每天1次;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毫克,每天1次。术后处理与急性PCI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显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段完全消失。
(2)有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显著改善。
(3)无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没有明显改善迹象或者症状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开始得到应用,PCI治疗成为了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常见方法[3]。国外有研究显示,急诊PCI治疗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持久开通,使梗死动脉的血流恢复,改善心肌组织。而择期PCI治疗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这也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4]。国内外研究显示,急诊PCI与择期PCI的成功率、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不存在太大差异性,然而相比之下,因急诊PCI手术时间较早,使得坏死心肌组织的恢复获得时机,对心室重构进行抑制,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费用。因此相比之下,急诊PCI更具优越性。机理分析显示,急诊PCI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动脉尽早开通,对心肌进行挽救,控制病情的范围。而择期PCI通过血运重建,仅仅对“冬眠”心肌心功能进行改善[5]。可见,急诊PCI能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运气存活率。在此次研究中,急诊PCI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择期PCI组,且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急诊PCI相比择期PCI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周俊娣.急性心肌梗死21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23):231-232
[2] 刘倩,梁传亮,唐志远.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3(16):123-124
[3] 秦进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04):200-201
[4] 杨彩霞,英俊岐,王冬梅,刘红梅,侯丽萍,张雪坤.衡水市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环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4(15):111-112
[5] 陆昆.老年无胸痛以腹部症状就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22):203-204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标准对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以及择期PCI治疗,其中急诊PCI组有55例,择期PCI组有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诊PCT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择期P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心绞痛发作率明显低于择期P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诊PCI治疗相比择期PCI治疗更具优越性,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急诊PCI 择期PCT 急性心肌梗死 比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24-01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急诊PCI以及择期PCI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范围为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岁。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实施分组,分组标准如下:
急诊PCI入选标准[2]:
(1)患者存在胸痛症状,且持续时间为30分钟或者30分钟以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
(2)患者存在≥2个的相邻胸导联ST段上升,幅度大于或者等于0.3mV,或者肢导联ST段上升大于或者等于0.1mV,呈现动态演变。
(3)胸痛发作时间为12小时或者以下,如果在12小时后依旧存在胸痛或者ST段上抬,仍可入选。
择期PCI入选标准:
(1)入院时为急性心肌梗死后7天到10天的患者。
(2)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存在胸痛症状或者客观心肌缺血依据。
(3)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显示梗死动脉未存在再通现象。
其中急诊PCI组有55例,择期PCI组有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急性PCI组治疗。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动脉,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残余狭窄在20%以下和不存在严重并发症表示手术成功。冠脉开通标准需要结合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标准进行。患者术前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300毫克,顿服;氯吡格雷治疗,剂量为600毫克。术中构建静脉通道,注射肝素,剂量为8000U。对存在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在锁骨下方静脉或者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剂量为100毫克,每天1次,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剂量为75毫克,每天1次。结合患者病情选择β受体阻滞剂、调脂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1.2.2 择期PCI组治疗。择期PCI组的治疗方法与急性PCI组相同,入院后实施扩冠、支持治疗以及营养心肌等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4000U,每天2次。梗死后2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服用氯吡格雷,剂量为75毫克,每天1次;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毫克,每天1次。术后处理与急性PCI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显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段完全消失。
(2)有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显著改善。
(3)无效:患者经治疗,血管病变狭窄没有明显改善迹象或者症状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开始得到应用,PCI治疗成为了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常见方法[3]。国外有研究显示,急诊PCI治疗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持久开通,使梗死动脉的血流恢复,改善心肌组织。而择期PCI治疗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这也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4]。国内外研究显示,急诊PCI与择期PCI的成功率、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不存在太大差异性,然而相比之下,因急诊PCI手术时间较早,使得坏死心肌组织的恢复获得时机,对心室重构进行抑制,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费用。因此相比之下,急诊PCI更具优越性。机理分析显示,急诊PCI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动脉尽早开通,对心肌进行挽救,控制病情的范围。而择期PCI通过血运重建,仅仅对“冬眠”心肌心功能进行改善[5]。可见,急诊PCI能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运气存活率。在此次研究中,急诊PCI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择期PCI组,且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急诊PCI相比择期PCI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周俊娣.急性心肌梗死21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23):231-232
[2] 刘倩,梁传亮,唐志远.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3(16):123-124
[3] 秦进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04):200-201
[4] 杨彩霞,英俊岐,王冬梅,刘红梅,侯丽萍,张雪坤.衡水市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环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4(15):111-112
[5] 陆昆.老年无胸痛以腹部症状就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2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