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观念构建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在“单纯生物体育观”指导下的体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通过对人文理念的讨论和理解,提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渗透人文关怀,并讨论了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体育教育 人文关怀 构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由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促进学生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是体育课程之本,强调体育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该《纲要》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但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仍然问题多多。诸如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结构体系单一、课程内容选择性差、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对课程《纲要》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准,二是因为受“单纯生物体育观”的影响较深,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等原因所造成。因此,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尽可能地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人文关怀。
  一、对人文观念的理解
  人文主义通常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文化思潮,其主要内容是:肯定和注重人与人性,要求在各个文化领域里把人与人性从宗教神学的禁锢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高贵,反对中世纪教会的独裁方式和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等。现代社会提倡人文主义主要体现在人们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而人文关怀则是指关注人性的自由和提升,注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为人类心灵归属寻找精神的家园[2]。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把培养健全或完善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发展,是否具备独立人格;它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它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还是一个有明确生活目标和高尚审美情趣,既懂得创造又懂得享受的人。随着闲暇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重视通过体育来培养完善的人格。为此,我们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注入人文关怀、加强人文教育,教育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群众和社会有责任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高。
  二、体育教育人文观念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转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在单纯的生物体育观的“工具理性”下发展。譬如在体育教学中,只关注运动技术、技能和生理负荷、心率曲线等数字,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社会行为等,体育本应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和快乐却得不到实现,健康意义、美学鉴赏和体育价值等人文关怀的因素在体育实践中几乎成为空白,这无疑是单纯生物体育观指导的结果,究其原因,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对体育目的、地位及作用缺乏明晰而深刻的认识。体育的目的是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体育观倡导塑造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理想人格,以充分尊重和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尊重和维护他们的权利和人格,关怀受教育者的困难和痛苦,容忍他们的弱点和缺点,发展他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鼓励和促进他们创造才能的生成和成熟。我们相信,只有摆脱“单纯生物体育观”的束缚,牢固树立人文体育教育观,高校体育教育才有可能步入正常轨道,还原其本质。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博伊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掌握科学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要继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国家,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并具有运用所学技能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博伊认为,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他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学校和教师应在每一节课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3]。”飞速发展的社会和国家正在呼唤人文关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也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人文熏陶和渗透,严峻而富有挑战的现实迫切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有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人文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修养人文精神的行为。简单地说,人文知识主要是指文、史、哲,其中又以哲学为核心和主导。“正是因为人文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深刻性对人生真谛有着充分的揭示,从而能启发人们的自我反思,帮助人们臻达自我的人文境界。也正是借助于感性和理性的人文知识,经过几代的人们才有可能提出、探索和回答他们所面临的意义问题[4]。”人文精神是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并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高校体育教师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人文知识的储备,关键要将蕴含其中的优秀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并融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以自身优秀的品格、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等人格魅力,给高校体育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师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要将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渗透于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利用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协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课程的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渗透人文关怀。如在制定课程目标上,要考虑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的自由度[5]。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多种形式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重视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组织教学,抓住课上反馈契机,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养成学生稳定而乐观的情绪,把培养大学生的“做人品质”与“做事能力”结合起来[6]。为此,教师应当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生动,以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和美学因素渗透到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春风化雨般融入体育教学各环节之中。
  三、结束语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并将人文关怀渗透于体育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中,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注入生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在促进和培养大学生具备完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07.26.
  [2] 黄喆,翁惠根.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22):83-84.
  [3] 陈立国.论体育的人学观[J].体育与科学.2003(1):34-35.
  [4] 石中英.人文世界,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310-318.
  [5] 张建新,黄伟俊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声望现状及其调控思路分析[J].体育科研.2004(2):75-76.
  [6] 涂志伟,钟振新等.高校体育教师与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2):73-74.
其他文献
Globalization, a harmonious world, and human rights are three crucial concepts in contemporary inte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期刊
1984-1985和1985-1986年度在郑州分别以34个和1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与产量相关均不显著,沉淀值与产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西各农村学校所开设健美操课程的状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村学校健美操课程开展的一系列因素(包括师资状况、领导对开展健美操课程的态度、学生需求状况、场地器材状况等)。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关于农村学校开展健美操课程
青春期的初中生特别喜欢美的事物,但他们对美的理解往往肤浅而主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会审美判断,进行正确的审美感受,学会较深层次
China has devoted great efforts to improving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past 30 years.It has ratified the Inte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Socia
期刊
玉米成熟的标准,国内外研究甚多,但一直没有确切意义,人们普遍认为果穗苞叶变白并松散则是玉米成熟的指标。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玉米所教授任和平等,根据国外报导,经多年的试
The Beijing Prison, located in the suburbs about one hours drive from downtown, has opened to the public. People over 18 years old can now apply for a one-day v
期刊
On December 29, 2006, the revised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vised Law" for short) was a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本文从力量素质训练、技术动作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三个方面对健美操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问题做出了探索。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并对力量训练中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着重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如何科学的选择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等;在此之后,又分析了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强调猝死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而且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事实证明,不仅职业运动员可能发生运动猝死,参加业余体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