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实践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属于概念原理类内容,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教材安排在物质分类及离子反应之后,在元素化合物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笔者根据刘英琦老师提出的“基于课程的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来研究、实施第1课时教学,通过五个教学基本环节,四个理解性学习层次,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一、观念文化性内容和核心素养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我们了解到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形成 “元素价态观”“物质转化观”“实验探究观”“宏观微观相结合”“环境保护观”等学科观念和核心素养。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对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来认知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即让学生形成“元素价态观”。二是通过电子得失或转移角度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宏观(元素化合价)与微观(电子)视角对本质揭示)。三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方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和验证,结合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学科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前测评、教学目标与评价设計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会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进行前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你有什么认识?你知道食品包装袋内装铁粉有什么作用吗?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电池的工作原理吗?”当我追问到后面几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了。

  学生只知道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经验性理解),对于其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本质性理解)、元素价态的改变实现物质的转变(结构化理解)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念文化性理解)了解甚少。基于此,在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之后,就要进行“怎样教”环节了。

三、设计并实施理解性教学活动


  根据“基于课程的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在前测评、研制具体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案之后,要进行任务分析和设计教学活动,以具体明确“怎么教”的问题。
  学科观念的形成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不可能形成学科观念。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教学必须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实践体验、积极反思,经上述理解性学习的四个层次,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提升观念文化性理解水平。
  经过上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导什么程度、怎么教”的分析之后,可以进一步具体设计并实施表1所示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有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四、后测评、师生教与学的反思


  最后是进行后测评和教学反思,规划新的教学行动,进一步落实“教的怎么样”“还应怎么样”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本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较好。符合学生理解的四个层次:经验性理解—本质性理解—结构化理解—观念文化性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节课的几个问题设计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驱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本节课设计利用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的五个教学基本环节,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几十年来.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但是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丝毫没有因为被关注而缩小。盲目夸大农村教育的作用以及对农村教育“非农化”的批评.既与社会发展
一直以来,中小学校教育都提倡“德育为首”,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德”是学校首要育人目标。由此可见,学校对德育之重视。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指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检测学校德育效果和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德育评价,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及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德行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绘本应用其中往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化能力和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了绘本的内涵和小学阶段绘本教学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开展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绘本内涵与绘本教学的意义   所谓绘本,是基于连环画和娃娃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画书。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将绘本应用到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将一些绘本内容与实际的英语教学内容结
一、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如有通晓汉字书法的教师进行指导,耳濡目染,书法水平定不会差。当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我也似乎领悟到如何将平常的写字教学与“书法”神韵之美结合起来教学,再从“启蒙”书法教学出发,通过童真童趣的“书法故事”,例如将书法家王羲之《墨染池缸》的故事融入教学中,激发孩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  二、 以校本教材为模板  写字
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710名研究生的应对策略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得出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在面对挫折时,有34.28%的人采取积极应对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精神活动。目前,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作文素材,导致在写作时内容空洞无物,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小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小学生写作素材缺少的原因   作文的书写与生活的仔细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而小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无非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其在生活上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是有限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资料、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平衡状态,从而激起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思维,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杜威的“
该文针对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大直径炮孔使用小直径普通药卷进行光面爆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爆破理论,给出其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下应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打通课内外的壁垒,让学生有更多的语文运用实践。  一、立足文本 实践表达  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表达、沟通等,课堂教学就要创造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  在汉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老师,是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刻苦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学英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