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的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创设北海疍家文化体验馆海味城实践,论述幼儿园应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引导幼儿探索,提出以挖掘本土资源为区域创设做准备;创设区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内容和材料投入的规划;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等策略。
  【关键词】本土资源 区域活动 疍家文化 海味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53-0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学中对本土化资源的运用,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教师运用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区域活动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本土文化精髓的重要表现;通过对环境的有效利用,让幼儿从小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有效发展。下面,笔者以我园创设疍家文化体验馆海味城的实践为例,谈一谈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
  一、挖掘本土资源,为活动区域的创设做准备
  我园处于北海市老城中心地带,附近的老街、外沙海港便有各種渔船、渔民劳作,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茂,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本土资源。教师挖掘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北海疍家文化区域活动——海味城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推进创造了条件。为了解和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走进海边人家,感受渔家氛围,在北海市地角、大墩海、冠头岭南万村,参观了网厂、船厂,体验渔民补网、织网、拼网等劳作场景,还深入水产市场了解各种海产品制作、加工及销售过程,走访了北海贝雕艺术博览馆,了解贝壳、珍珠等工艺品的制作工序。我园还组织幼儿到北海海滨公园观赏和了解不同的海洋生物,到老街写生,同时动员家长利用节假日空暇时间,带幼儿到海边等地方体验本土生活,多方面感受本土文化资源的魅力,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二、明确职责,创设疍家文化体验馆区域
  结合当地生活环境、习俗、疍家文化以及海文化特色等内容,我园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海味城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将疍家文化体验馆分为五大区:海味城、渔村、疍家美食城、南珠宫和贝雕艺术馆,各区域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个性和特色,将本土资源渗透在区域环境和主题内容中,让幼儿在有特色的环境中自主探索、自主游戏、开发思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一)海味城区域活动的规划
  1.活动区域设置的依据
  活动区域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价值功能,这也是我园实践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游戏的重要途径。在创设海味城以及探索不同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我园紧紧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健康领域。在了解家乡文化、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情绪稳定、愉快,培养自信、乐观、积极的态度,幼儿运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另外,幼儿从游戏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语言领域。宽松的区域环境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北海疍家文化体验馆海味城中的部分游戏角色需要幼儿熟悉北海的土特产,了解不同产品的简单知识,包括吃法、作用和效果,在“客人”购物时,要向他们推销海味产品。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均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社会领域。幼儿需要熟悉并能扮演销售者、游客、购买者等不同角色,同伴之间通过语言、动作的合作与交往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4)科学领域。了解鱼的种类,认识不同的海洋产品,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清点游戏材料的数量,认识人民币面额,幼儿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幼儿还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5)艺术领域。该区域活动注重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激发他们分享创造的快乐。其中游戏方法丰富多样,主要通过趣味制作、粘贴,包括拼贴、撕贴和编织绘画不同的鱼、虾、蟹等,剪一剪、涂一涂、撕一撕,揉团、固定、包扎等完成产品制作。这样的艺术创作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在运用艺术方式大胆表现的同时,很好地锻炼了操作能力,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活动区域环境以及活动内容的具体规划
  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更有利的活动环境,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经过小组成员实践和研讨,我园把海味城活动区域具体概括为货物采购区、产品加工区、产品销售区和艺术产品欣赏区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既能串联构成一个整体,又能独立形成幼儿活动的小区域。
  (1)货物采购环节是指海味城里商品的来源,需要通过渔村的劳作,比如打渔晾晒后制成干货,并提供给海味城上市销售,海味城需要部分人员与渔民对接进行货物采购,海味城的幼儿可以用小三轮车运送,两大区域的幼儿需要打包整装各类海产品,在幼儿采购和整装的过程中,他们便有机会获得不同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当然,活动互动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示,才能维护游戏的顺利进行。此环节也是海味城与渔村连接互动的重要渠道。
  (2)产品加工区。在这个区域内,我园投放了废旧报纸、泡沫垫、硬纸板、卡纸、泡沫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糖果纸、皱纹纸、包装袋、塑料包装盒、包装纸箱、簸箕、竹篓等一系列原材料和半成品,供不同幼儿自主选择和动手操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可操作的材料,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感受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   (3)产品销售区。“老板”需要熟悉自己所售卖产品的大体情况,包括名称和价格以及简单的作用效果,懂得招呼客人,并简单地推销自家的商品;而顾客要带上“钱”去逛海味市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商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与“老板”对话,两者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并能遵守游戏规则。客人购买了海味,可以拿到美食城进行简单加工(煎、煮、炸、炒)并品尝,比如将烤熟鱿鱼与他人分享。此环节则是海味城与美食城互动的关键环节,不仅解决了顾客购买商品不知如何处理的困惑,同时也提供了更多与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
  (4)艺术产品欣赏区。这也是海味城分享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该区域为幼儿提供了思想交流与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我园设置的游戏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有高于生活的元素和成分。在分角色活动的过程中,我园为部分专注于创作的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在加工区操作的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方式表达自己对海产品的认识和理解。比如,鱼可以用布条编制成工艺品,画好的螃蟹可以用撕贴或拼贴的方式进行装饰,等等。这样不仅改变了枯燥反复的操作方式,也能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操作方法。
  (二)区域活动创设的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应重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在本土化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环节,应因地制宜,充分發挥教师、家长、社会的作用,拓展幼儿身边具有中国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的资源,并将其设计为区域活动材料,尽显中国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精髓,保证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和多元化。
  1.收集多种类材料,满足活动的需要
  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中,教师应准确和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工具,方便幼儿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收集除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耐用性,也要考虑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提倡废物利用、一物多用。除了幼儿园和教师平时注重收集材料以外,也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为幼儿准备废旧材料制成半成品,以及开放性的原材料,收集渔网、纸片、塑料瓶、纸箱、木板、包装纸、绳、簸箕、竹篓、网凳等作为幼儿游戏的基本材料。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
  海味城中的主要商品包括鱼干、即食鱼片、鱿鱼丝、沙虫、干贝、海宝(海马、海星、海蛇、海参)、海带、紫菜以及海鸭蛋等一系列具有北海特色的海产品。在幼儿了解材料的前提下,教师除了向幼儿介绍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之外,比如用包装绳剪成小段撕开作为鱿鱼丝,还引导幼儿探索材料使用的创新方法,例如将废旧的白色泡沫垫剪成丝条状作为鱿鱼丝。教师引导幼儿熟悉和了解游戏的材料,并利用收集到的一切废旧材料进行操作、创新,为后续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3.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应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材料的游戏作用和价值,以有效投放操作工具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比如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大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和原材料。在海味产品加工区域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废旧报纸、泡沫垫、硬纸板、卡纸、泡沫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透明胶、包装袋、塑料包装盒和包装纸箱等,让幼儿完成产品的加工程序。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利用开放性、低结构以及具半成品游戏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进行多种创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个性,促进想象力、自我创造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开展的情况及反思
  重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海味城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引发笔者开始思考,要做怎么样的准备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活动,教师应做什么样的指导等问题。
  (一)活动开展前为幼儿做好经验准备
  1.为幼儿构建良好的知识经验
  在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前期,教师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海味城的产品构成,激发幼儿了解不同产品以及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收集和制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逐步了解材料的玩法并能熟悉和探索新的方法,为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幼儿活动规则的意识
  区域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并不代表幼儿拥有绝对的自由。幼儿在开展探索活动时,应当遵守常规活动规则。合理的区域规则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外,也要求他们在集体中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活动规则,我园采取师幼共同协商的方式,在实践中做调整。比如一开始加工区设置在活动教室里,幼儿活动空间受限制,没法同时多人一起参与,搬出户外之后由于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允许适量增加人员。当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采取民主解决的方法,让幼儿在意识上能主动和乐意接受,活动规则便也能随之强化。
  (二)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的材料外,还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应认清身份,并根据具体情况为幼儿提供帮助。
  1.室内游戏户外化,活动形式新颖有趣
  在以往传统的区域游戏中,为了避免过多搬运,方便进行材料设置以及整理,我园把区域设置在一个尽可能固定的空间里,比如教室区角。在海味城和渔村活动中,我们大胆尝试改变传统观念,将室内游戏户外化,打破了许多人认为区域游戏只能在室内玩的观念,在适当时机把活动材料搬到户外场所供幼儿进行游戏,发挥不同活动空间的特有功能,增强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帮助幼儿改变游戏的方式,增加游戏的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充分体现了区域的动态性原则。幼儿在相对宽松和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去探索、学习和发现,既实现教育目标,又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并从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2.由个别到全面,体验特色区域   将北海疍家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一种尝试,考虑到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一对一个别指导,我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开放区域。例如,我园在最初阶段向某中班幼儿介绍区域名称以及该活动区的操作材料,在了解幼儿的意愿之后,邀请部分感兴趣的幼儿进入活动,并重点对这些幼儿进行指导,在他们逐渐熟悉活动规则的基础上,适量邀请幼儿加入,充分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教师引导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当大多数幼儿形成一定的活动规则意识时,教师适当开放部分区域,循序渐进扩大幼儿参与人数,引导他们到所有的开放活动区进行个别或者合作游戏。当参与特色区域的人数达到一定量时,教师可以考虑开放更多年龄阶段的班级,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开放。
  3.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指导
  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发展情况,让幼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部分幼儿因为操作难度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就应该根据适合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选择活动材料并具体指导;部分幼儿可能会对重复的操作感到厌烦,教师则应该引导和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继续游戏;还有的幼儿可能会因为与同伴间的矛盾导致游戏不愉快的场面等,对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当有不同的身份,运用不同的时机变换角色进行恰当指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活动后的反思
  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提高活动教育的质量,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如海味城区域活动开展后的评价有幼儿自评、幼儿互评、小组评价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针对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讨论和思考解决对策。
  1.教师方面
  在组织与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和预设的活动意图强加给幼儿,而忽略初衷:自己的想法只是供幼儿参考。另外,区域活动需要教师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或对策略进行调整,均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造成阻碍。在该海味城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处于探索和研究的阶段,思维的局限性、眼光不够开拓、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等,都有可能影响区域活动的深入发展。针对种种问题,教师除了思考如何作调整以外,也应当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不断充实和武装自身。
  2.幼儿方面
  随着区域活动的推进,很容易出现发展“瓶颈”,存在幼儿的经验局限、同伴间的冲突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协商解决的过程中,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但在实际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全面考虑幼儿的发展情况,应给予他们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加细致的引导。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同时加入区域活动之初,势必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但不致于忽略同伴间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引导幼儿以大带小进行技能练习,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和提高社会交往的技巧。
  3.材料方面
  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教师投放了大量的材料,一开始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多样性、可操作性以及引导性,但是却忽略了吸引性、层次性和适宜性。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阻碍,比如幼儿用的硬纸板是废旧材料,虽然制作的玩具耐用,但是对于画完之后又想把自己的作品剪下来的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他们达成愿望。经调整,教师引导完成画和剪步骤的幼儿可以用卡纸、泡沫纸等材料代替。另外,由于活动区是可以移动的,盛放及摆卖的竹篓和簸箕不能及时被分类叠放到收纳箱里,对此,教师在每次活动后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加讨论,积极交流,广开思路,共同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董旭花,刘霞,赵福云,韩冰川.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徐艳贞,赵汝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领下的区域活动指导[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6)
  [5]李小琴.如何在區域创设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J].文教资料,2016(5)
  [6]李明蒞.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充实幼教活动的研究[ 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
  [7]叶蔚青.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J].学前教育研究,2016(9)
  [8]许玉珍.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陶瓷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J].亚太教育,2016(2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口算除法》教学为例,论述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认为教师可从厘清算理、知识迁移、算法多样、激趣巩固等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敏感度与数学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算理 口算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26-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德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理念,以“推荐校花校树”的任务驱动班本课程为例,论述“任务驱动型”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提出结合环境引出任务、自主选择分解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任务驱动 道德生长 德育 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86-02  道德生长是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意识的重要性,选取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片段,提出教师可结合“测量会出现误差”“眼见未必为实”“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不一定完全”的例子,直观地告诉学生“实验归纳的结果不一定靠谱”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理”习惯,发展理性思维,铸就理性精神。  【关键词】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为什么要证明》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认为教师跳出“知识本位”观念束缚,站在“思维发展”的高点实施教学,通过编织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系统性,组织展示评价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设计拓展练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做到知识获取与思维发展融通合一。  【关键词】思维品质 融通合一 系统性 批判性 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1-02
期刊
【摘要】本文叙述“三角形稳定性的再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用数学证明的方法重新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从理性的角度指导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说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理”习惯的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其逻辑推理意识。  【关键词】三角形稳定性 逻辑推理意识 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教学中设计梳理情景、鉴赏情景、体悟情景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达成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一棵小桃树》 情景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3-02  《一棵小桃树》(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立夏·摘桑葚》教学设计为例,论述用绘本故事引导儿童阅读,认为可以从图画入手,引领儿童依据绘本图画共同创编故事;在伴读绘本故事中将自创故事与绘本故事进行对比,学习新知、实现超越;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提升;在“创造—对比—学习—借鉴—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中进行阅读。  【关键词】绘本故事 《立夏·摘桑葚》 教学设计 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要】本文以《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几次磨课为例,论述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经验为起点,学习路线设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让学习走向深入。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深度学习 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8-02  【案例背景】  国标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教材中所呈现的例题是:四年级有6个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灰椋鸟》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深度的“泛·参与式”的课堂教学应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建立伙伴间的学习关系,学会协作、学会互补、学会欣赏,共同提高。  【关键词】泛·参与式 《灰椋鸟》 教学设计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0-03  在我校开展省级课题“儿童公共生活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教学为例,论述文本细读的策略,提出从读真切、读仔细、读深刻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细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66-0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引领学生进行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