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水资源会发生哪些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我们都知道,气候、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全球变暖背景下,水资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全球干者越干 湿者越湿
  “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即常常所说的风调雨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高级工程师肖潺在接受記者采访时说,如果天气气候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正常波动的上限或者下限,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社会影响。以降水为例,降水过多会带来暴雨洪涝,危及房屋、土地、农田甚至生命安全,而降水过少则会带来干旱,影响作物生长甚至人畜饮水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以全球为例,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气候带正在发生着变化,主要特点是热带地区上升运动在加强,副热带地区下沉运动也在加强。简单说,就是本来降水多的地方降水更多,而副热带干旱少雨地区降水在减少。“这就叫做干者越干,湿者越湿,这是气候变化造成全球水资源改变的主要特点。”
  气候变暖会导致全球性水循环加强;全球降水,特别是中纬度降水在快速增加;此外,大气湿度也在增加,更加潮湿。
  也有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降水量。大量观测数据表明,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增加的趋势,而副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下降的趋势,这样就出现了干的地方越干、湿的地方越湿的局面。
  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变暖变湿
  “我国的降水量从1961年开始也在不断增加,这符合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的结果。”丁一汇说。
  但与全球不同的是,从近几十年观测资料看,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程度在减弱,大部分地区都是变暖变湿的,也就是暖湿化。当然,并不是说它就改变了气候,只是降水和湿度在增加。另外,中国是季风气候,季风的强弱分布和推进会影响雨带变化。观测资料显示,我国季风区是南涝北旱,南面降水偏多,北面降水偏少,这样会造成北方水资源短缺,也就是形成季风区南涝北旱。对此,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南水北调,这也是国家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总的来讲,全球和区域水资源变化既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地方就是降水都在增加。但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东部季风区是南涝北旱,西部是暖湿化,除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丁一汇强调。
  在肖潺看来,气候变暖还会导致降水结构出现变化。以我国为例,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小雨日数减少比较明显(小雨日数减少13%),而暴雨日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趋势(增加了10%)。雨日特别是小雨日数减少,意味着干旱风险的增加,而暴雨日数的增加,意味着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城市内涝等风险会增加。每年夏季,许多城市因为强降水而导致“看海模式”,就是全球变暖背景下,与降水相关的极端事件增加的表现。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影响很大,因此,专家建议,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爱护环境。
其他文献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越来越方便,然而,对于鱼类等其他生物,它们交流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是否也同样容易?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它们能互相交流吗?答案是肯定的,鱼类和人类一样,也可以互相交流,并且有着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  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声音、颜色、生物发光、动作、电脉冲和气味。这些交流形式通常在鱼类的导航、求偶、警告捕食者和战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音  
期刊
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则迅速地发出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这是人还是某种动物?都不是!能做出这些反应的是那些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热闹。  最近,一项由中、德、英三国学者共同参与的最新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根部释放的化学物质互相“对话”。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表示,一些植物承受环境压力时会发出“高频率尖叫”,但这种声音是高频超声波。  研究人员对番茄和烟草植物挤榨水分和切断茎叶,之后在距离10厘米处放置一个扩音器记录植物发生的反应,他们发现这两种植物遭受伤害后会释放20-100千赫的超声波,传递给附近的植物和生物。同时,该实验显示,当番茄株茎叶被切断,它将在1个小时内发出25种超声波求救尖叫。  烟草植物的茎叶被切除时会发出1
期刊
“无阿里,不西藏!”  从前听这句话,总觉得过于夸张,可当你真正走进阿里,才觉得这句话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有西藏“第一神山”,纯粹、神圣,是很多人此生必去的朝圣之地;  这里一措再措,却不会让人审美疲劳,每一个都美得不重样;  不用去澳大利亚就能打卡的粉红湖,随手一拍都能赞爆票圈;  仙境般的空中草原,既有江南的温婉,又有雪山加持的壮阔;  比《星球大战》特效更科幻的土林谷地、放大款的土耳其卡帕
期刊
日前,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李娟联合国内外雪豹研究和保护机构,在国际保护科学期刊《生物保护》上发表英文论文,提出针对性保护策略,这也是中国雪豹研究工作者第一次领衔对全球雪豹保护策略提出科学建议。  素有“雪山之王”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广泛分布于中亚的12个国家,主要在青藏高原和中亚山地活动,跨境保护困难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纵使拥有最庞大数量的雪豹,但自20世纪70
期刊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鸟吃东西时,都是整个儿吞咽下去的。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所以省去了咀嚼的环节。但是你知道吗,很早以前,鸟类也是有牙齿的。近日,我国科学家就通过探究古鸟类牙齿的微结构,发现了它们躲过65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的秘密。  或许不少人会问,是不是所有古鸟类都有牙齿?鸟类的牙齿和它们的食性有着怎样的关系?现代鸟类还会有一些类似牙的器官吗?为此,有关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部分中生
期刊
缘起  丙察察”是丙中洛、察瓦龙、察隅三个地方连线的合称,位于西藏和云南交界处。我以前分别听说过这三个地名,2001年我在《中国国家地理》做编辑,当年有一期杂志刊发了一篇叫“察隅有僜人”的文章;2004年我在西藏昌都盐井拍摄茶马古道的纪录片,赶马人次仁旺堆告诉我,他们马帮以前会把盐驮到察瓦龙去换粮食;2005年,我的几位朋友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去到丙中洛,其中一位朋友走掉了十个脚指甲。  去丙察察之
期刊
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顶上建碉房。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百千年不倒。这里是碉楼,最好的居所。  雕楼,碉楼  你是谁,Hey!  梦想着豪宅别墅、小桥流水、池塘假山的你,来看看真正的“豪宅”。  用雪山、大江做庭院,满足生活一切梦想。高可超过50米,历经地震战争,屹立千年不倒。藏
期刊
水环境是关系着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破坏问题屡有发生,加强水环境监测是比较有效的保证水环境质量的方式,而当前水环境监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测设备与资源配置不足、人员管理不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视对监测制度的更新、推广新的监测技术、重视水环境监测管理等,只有不断推进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才能进一步保证自然
期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鲜花枯败凋落,落在地上会成为珍贵的养分,而当鲸鱼死亡后,也会给大海留下一个持续数十年或数百年之久的“绿洲”,科学家给这过程起了一个饱含诗意的名字——鲸落(Whale Fall)。  海洋浩瀚无际,在鲸鱼死亡后完全沉到海底之前几乎不可能发现它。不过日前美国海洋研究团队在加州海岸幸运地撞见这个罕见又骇人的鲸落现场,只见周围还有一群章鱼、清道夫鱼跟食骨蠕虫在大快朵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