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根本。许多新的课改理念明确提出: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我完全赞同这些提法,并且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在教室里“上蹿下跳”,“自由组合”,甚至满教室乱转,整节课真是好不热闹,全体学生无不活跃。乍一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得以充分的活动。其实,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效果才是评价这节课的“硬指标”,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现在有很多老师陷入了“学生活动”的误区,认为课堂越热闹效果越好,学生不停地走动就是学生活动。
在2015年9月24日下午,我应学校的要求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英语公开课,上课不到20分钟校长站起身就离开了教室。后来评课时才知道校长离开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活动”,课堂气氛太安静,这种课没意思。得知这一评价后,首先,我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是新目标九年级第二单元reading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上下文来来推测生词或词组的含义。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必须在“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基础之上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就像考试一样。然后再分析整个教学步骤也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最后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效果。于是我陷入了深思:那么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活动,真正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一、学生活动目标化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使学生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形式必须根据本节课所学目标和任务来确定,而不是一味的学生离开座位走动;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方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来一步一步地完成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来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活动科学化
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任务要求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活动科学化的途径主要有:
1.动眼、耳、口、手。众所周知,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动眼、耳、口、手,形成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手段,这些技能的培养必须由教师通过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动眼、耳、口、手,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
2.动脑。它是一种“静态的动”,是一种“看不到动”,但是,动脑是一种“无停止的动”,它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命脉,是各种学生活动的灵魂。不动脑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不动脑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不动脑的学习是“假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每时每刻学生都保持动脑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动脑贯穿于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去,逐渐的培养学生“不动脑不活动”的学习习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逻辑判断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互动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收获和成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学生互动环节,把英语教学与学生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学生合作、协作精神。
三、学生活动自主化
“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最高级别,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是灵活多样的,活动的设计和应用必须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活动,实现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目标和方向、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积极地、科学地组织学生高效的活动,学生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出发点,以讲实效为基本原则,转变观念,走出课堂学生活动的误区,力争做到课堂教学不作秀,不搞虚假,不流于形式,学生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2015年9月24日下午,我应学校的要求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英语公开课,上课不到20分钟校长站起身就离开了教室。后来评课时才知道校长离开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活动”,课堂气氛太安静,这种课没意思。得知这一评价后,首先,我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是新目标九年级第二单元reading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上下文来来推测生词或词组的含义。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必须在“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基础之上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就像考试一样。然后再分析整个教学步骤也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最后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效果。于是我陷入了深思:那么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活动,真正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一、学生活动目标化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使学生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形式必须根据本节课所学目标和任务来确定,而不是一味的学生离开座位走动;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方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来一步一步地完成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来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活动科学化
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任务要求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活动科学化的途径主要有:
1.动眼、耳、口、手。众所周知,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动眼、耳、口、手,形成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手段,这些技能的培养必须由教师通过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动眼、耳、口、手,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
2.动脑。它是一种“静态的动”,是一种“看不到动”,但是,动脑是一种“无停止的动”,它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命脉,是各种学生活动的灵魂。不动脑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不动脑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不动脑的学习是“假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每时每刻学生都保持动脑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动脑贯穿于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去,逐渐的培养学生“不动脑不活动”的学习习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逻辑判断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互动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收获和成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学生互动环节,把英语教学与学生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学生合作、协作精神。
三、学生活动自主化
“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最高级别,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是灵活多样的,活动的设计和应用必须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活动,实现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目标和方向、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积极地、科学地组织学生高效的活动,学生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出发点,以讲实效为基本原则,转变观念,走出课堂学生活动的误区,力争做到课堂教学不作秀,不搞虚假,不流于形式,学生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