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西方不同的餐具文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weiwei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餐具是我们的生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各自使用的餐具也有所不同。筷子的出现和使用基于是农业文明的结果,而刀叉的使用则是游牧文明和畜牧业文明的结果。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即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区别。[1]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餐具文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关键词】:筷子;刀;人类文明;餐具文化;中国;西方国家
  回到新石器时代,大约7或8千年前,人类用火和石器狩猎动物,然后烤熟了猎物, 东西方人都用手吃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类膳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中西方餐具开始出现不同[1]。不同的餐具代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宗教和不同的饮食习惯。 我们吃东西时往往不会去在意餐具, 目前很多学者在大量研究中西方餐桌礼仪及相关文化,但是却忽视了餐具文化的本身的吸引力。餐具的外观可以展示的流行元素。它的发展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餐具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的需要。从饮食文化和世界上餐具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是不同的。我们研究餐具文化可以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有利于中西方交流。
  1.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餐具差异
  1.1主要的餐具
  1.1.1中国的筷子
  在中国,人们主要的餐具是筷子和勺。筷子只是两个小棍子,但人们可以用筷子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在古代, 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也是占卜的工具。巫师经常用筷子占卜。
  据《礼记》记载, 我们可以推断出, 人们在先秦时代是直接用手吃饭的。之后,由于人們无法用手直接烧烤食物,竹子成为架烤食物和翻转食物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的祖先逐渐学会了将竹子切成细条,这便是筷子的雏形[2]。
  1.1.2西方的刀叉
  在西方国家,刀叉是人们的主要餐具。西方国家使用刀叉的历史大约有45个世纪。西方餐具通常是刀叉一套,与简单的用筷子相比,刀叉是更多功能的工具,有着细致的分工,通常人们用刀切割,用叉子吃。
  刀叉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出现比筷子更晚。游修龄教授的研究表明,西方餐具的最初起源是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关的[3]。为了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必须学会充分利用锋利的狩猎工具。生肉通常比较大块, 因此切割和饮食的过程十分依赖于锋利的工具。
  1.2餐具的使用方法
  1.2.1筷子的使用
  在中国, 在你吃食物之前,筷子应该放在碗的右边, 当你吃完需将筷子放在碗的中间。除了左撇子,人们通常用右手使用筷子。
  2.2.2刀叉的使用
  在西方国家,食物应放在左边,餐具应放在右边,叉应该放在托盘的左边,刀应该放在托盘的右边,勺子应该放在托盘的前面。当你吃饭时,左手拿叉右手执刀。当你进食完毕, 最好将刀和叉横放在托盘上。
  2. 中西方餐具文化不同的原因
  2.1 不同的饮食文化
  2.1.1不同类型的食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西亚成为农业的发源地, 开始发展畜牧业, 并开始种植小麦。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西亚的人们饮逐渐形成以肉和面包为主食的饮食习惯。至于西方大陆, 由于贫瘠的土地不能种植大米, 人们只能饲养牛羊。所以肉变成了主要的食物, 西亚的面包成为了次要食物。西方国家的人们都以游牧和航海业为生, 形成了渔业和狩猎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同的食物结构导致不同的方式吃食物。刀和叉成为了西亚洲和西方国家主要的餐具。
  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拥有丰富的资源。围绕长江与黄河衍生的两种文化形成了以耕种和渔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由于耕种比捕鱼更有保障,蔬菜成为中国主要的食物而主要餐具为筷子。
  2.1.2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更加注重色、香和味,以及享受食物的感觉。只要是美味,营养是次要的。这个想法在中国还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淋漓尽致。例如,主人通常宁愿说“希望这些菜合您的口味。”而不是“希望这些菜的营养适合您。”
  而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注重营养的搭配和吸收。他们的饮食是为了生存和健康,所以他们吃大块的肉、整鸡和“硬”的食物, 不会过分强调味道。[4]如西方人吃血牛排, 大白鱼, 津津有味地生蔬菜,而中国人几乎不能忍受这样的食物, 觉得难以下咽。
  2.1.3不同的饮食方式
  中国古人提倡“食不言, 寝不语”, 这是完全不同于在中国餐桌上的活跃氛围了。中国人喜欢聚餐, 所有的人餐桌面前坐一桌, 一起吃饭, 交谈, 而将筷子作为餐具很容易与他人分享食物, 这种方式也显示中国“和谐”的思想。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以独立的方式进食,使用自己的餐具来吃,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更健康和卫生。这种饮食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在西方国家就餐氛围也比中国人更安静,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盘子的食物。如果你想跟你的邻座交谈, 你需要降低分贝。
  2.3不同的价值观
  2.3.1集体主义
  中国的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集体是主要的价值,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意识服从集体意识。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儒家的思想一直备受推崇。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义、礼、智、信”,鼓励人们坚持“中庸之道”, 与他人和谐相处, 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筷子不同于刀叉,不是用于切割,与刀叉相比不具有强烈的攻击性,这也体现了“和”的思想。
  在吃饭的过程中需要筷子和手指的协调与合作,强调了整体的作用。同时,中国的用餐方式也受筷子的影响,通常是家里的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用餐,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集体主义。
  2.3.2个人主义
  对于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一词最先源自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根源——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和18世纪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它强调尊重个性的个体差异,理解和宽容。
  由于个人主义意识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人更注重自己。就像用餐,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就餐氛圍比中国更自由。
  总结
  用餐时,中国人使用筷子和勺子,而西方国家的人使用刀和叉。不同的环境条件与意识形态创造了不同的餐具文化。不同的餐具也反映出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内涵。探索中西方之间的餐具文化差异也可以找到餐具新的设计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餐桌文化越来越盛行,中西方文化在餐桌上的碰撞也越来越频繁,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更具竞争力的餐具来占领市场。首先,开发者需要开发新材料。传统餐具通常由木头,不锈钢或银。我们需要找到更环保材料发展节约型餐具。现在,餐具在颜色和形状的设计更人性化。餐具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形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个性化设计。有些人喜欢舒适的温暖,而有些人喜欢独特的酷。设计师需要面向消费者,设计更有吸引力的餐具。
  参考文献:
  [1]《从饮食习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姚琦 《河南农业》2010年24期
  [2]《筷子与刀叉:中西文化符号的比较》张吴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3]《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李璇《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0期
  [4]《使中国味飘向世界的若干思考》孔令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议论文2008-11-28
其他文献
【摘要】:大相国寺坐落于七朝古都开封,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它是我国汉传佛教寺庙十大名寺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大相国寺梵乐就开始萌芽、发展并逐渐形成固有的程式。其音乐构成包括器乐构成与声乐构成,在大相国寺法事仪式中主要应用于修行法事、庆典纪念法事、祈福祛灾给法事以及普济法事。大相国寺梵乐从始至终是以“以歌咏法,创唱导制”作为其文化的主旨,在其传承保护中还需对大相国寺梵乐的音乐、乐谱、传承人以及
期刊
【摘要】:当今网络时代引领了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全新变革,网络流行语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目前,针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语言特征、语用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論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意义构建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概念整
期刊
【摘要】:本文将黄之隽的《虎媪传》和格林兄弟的《小红帽》作为叙事学的考察对象,通过情节结构、叙事形态和叙事手法的比较观照,并在比较相异点的过程中,以呈现不同语境中同一故事类型的文化实践差异,从而对中西童话差异的表现和文化根源作出一定的探讨和解释,加深对此类型童话故事深刻内涵的理解,探寻儿童心理在童话文本中的烙印,发掘童话在儿童生活及个性发展中的价值和功能,为童话在儿童心理教育上提供借鉴意义。  【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的需求随之越变越大,现有的住宿资源已不足以满足旅客的需求,民宿便随之应运而生,悄然发展壮大。在民宿热的背后,体现出家文化、信任文化、共享经济文化等文化现象。  【关键词】:民宿;文化现象  民宿起源的说法有许多种,或说来源于日本,或说来自于法国,但接受度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英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农场
期刊
【Abstract】:Vidiahar Surajprasad Naipaul is the winner for the 2001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Miguel Street is his first book-length work, which won the Somerset Maugham Award in 1961. Miguel Street
期刊
【摘要】:侗族大歌中含有侗族人民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风俗习惯,能够表达个人及族群的情感等,是体现侗族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音乐特色别具一格,侗族人以其为精神食粮,慰藉情感,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大歌的这些特征对于今天我国音乐的发展乃至对高校音乐的教育教学都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针对侗族大歌传统的传承现状及其发展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侗族大歌;传承;发
期刊
【摘要】:笔者公派赴美国访学期间,针对美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继考察了西肯塔基大学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西肯塔基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的泽维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的曼斯菲尔德大学等普通高校。笔者就该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特别是针对其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借他山之石,希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声乐专业;人才培养  美国
期刊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教师在可以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遨游,从而获得精神世界的幸福,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带给教师的特殊的幸福。  走笔之一:种棵幸福的兰花  有这样一则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得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一时疏忽
期刊
【Abstract】:Language learning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ultural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learning English translation. How to use more appropriate words to translate English into Chinese or translate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最重大的任务当属扶贫攻坚工作。根据中央及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的相关要求,天柱县需于2018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脱贫攻坚任务,非遗传承人如何开展工作?这是摆在42万天柱人民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拟从非遗传承保护的角度,以文化扶贫为写作调子,浅谈天柱天柱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非遗;文化;旅游;扶贫  一、天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一)宗祠文化。天柱宗祠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