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是相等”。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校庆就是最丰盛的文化大餐,色、香、味俱全。而校庆对联则是一道最具特色、最有营养的语文美食。
  【关键词】语文; 对联;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52-01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认识对联,但真正了解它的却很少。学校上百条校庆对联悬挂在教学楼前,似红瀑在秋风中飘逸,淡淡的墨香弥漫着整个校园,成了校园最美最靓的风景。孩子们在对联前驻足、品读、流连……他们似懂非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看着他们那一个个好奇的样子,那一双双探索的目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欣赏这独特的文化风景;去品味语文的香甜。记得王崧舟老师说过“文化的传承从某种意义讲是真正的立人,儒家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切在哪儿?在文化当中。传承文化实在是一个语文教师非常神圣又非常艰巨的使命!”。校庆对联既有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有现代语文的精华,让学生品析实在是难得的好机会。
  1走进对联,了解历史渊源
  校庆对联随处都有,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走了一圈,站在对联前让他们说说印象。他们说“很壮观”、“很气派”、“很喜庆”、“气势宏伟”、“气势非凡”……一个个优美的词汇从孩子们的口中飞出。“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对联吗?了解对联吗”学生们摇着脑袋,一副漠然的样子。于是我提议“回家后查资料去了解对联,然后比比谁知道的多”。交流时学生们有的说“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有的说“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的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过年悬挂桃符用来驱鬼压邪。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有的说“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对联有咏物言志,有写景抒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 “对联可以写在布、纸、墙壁等处,不同的事写对联的纸布颜色也不相同”……学生们发言争先恐后、交流如火如荼。此时的我是一个学生、一个听众,而他们完全成了老师,成了学者。
  2欣赏对联,感受文字魅力
  学生对对联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校庆对联深奥的文字很难理解,也有许多字不认识。为了配合学校校庆的系列活动,我对学生说“学校要开展诵读对联比赛,我们先小组比,然后班级比,读得最好的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你们必须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你们要将所有对联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理解对联中的生字新词。比赛时能接受其他小组的检测。”我将学校打印好的几十副对联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精心准备。接下来的几天,课间常常看到学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一起交流字词、讨论朗读技巧,他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一些反映慢的学生倆个人做着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专注和投入,那一幅幅画面就像是在准备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三天后比赛开始,每组选一个人做评委,我将对联排号,然后小组代表抽号每人读五副。比赛时每个代表都精神抖擞地诵读着,有的还做起了动作。最有趣的是对选手的提问,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教育苍穹揽月 树育人典范春色好 下文化蟾宫折桂 立爱生榜样栋梁多”有个学生向选手提问“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只见小选手很从容的回答“‘蟾宫折桂’是个成语,‘蟾宫’,指月宫。原指攀折月宫桂花。后比喻应考得中。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他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还有人问“华诞之日动人心魄 同窗之谊历久弥新” 中的“历久弥新”怎么理解?“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学生通过提问理解了“钟灵毓秀”、“莘莘学子”“励精图治”、“硕果累累”、“人才济济”、“白驹过隙”、“海纳百川”等词义;认识了 “毓”、“莘”“掬”等几十个字;欣赏了“朝霞喷彩 绿柳垂青 五秩年华滋树润”“红蕊含芳 洁花献玉 三千桃李沐春风”等上百条佳句。他们穿行在对联的语言文字中,享受着中华文字的香甜。
  3解读对联,品味丰富内涵
  对联除了语言文字外在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深刻的内涵。校庆上百条对联,是社会各界、上万校友和全校上百名教师才智的结晶,她有太多的含义。怎样让五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些对联的内涵呢?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校庆时抽空采访对联的作者和各界宾朋,问题自己设计,过两天成果展示。汇报课上,一个小组代表说“我们采访的是86岁高龄的第一任校长,张爷爷向我们介绍了50年前实小办学条件很差,只有6间教室一个办公室,12名教师,215名学生。学校也经历过各种运动的洗礼,但一代代实小人凭着一种韧劲,辛勤的耕耘着,他们创造了许多辉煌,现在的洪泽实小声震楚淮大地,名扬大江南北。我们还采访了‘五十载自强不息 耕耘沃土 吐蕊绽芳幸福向上 半世纪开拓进取 培育桃李 积荣累光共享成长’的作者,他是一位语文教师,他的对联有三层意思:一是讴歌学校五十年辉煌的历史,二是赞扬我们学校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精神,三是让全体师生牢记校训‘向上’,校风‘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通过采访我们也理解了这副对联的意思”。还有的说“我们采访的是一位明星校友,他从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校庆,他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过去,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学长取得的成就,他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母校争光。我们也理解了对联 ‘桃李盈门 校友芸芸 共贺母校五十华诞 芝兰满堂 学子莘莘 同绘实小千秋蓝图 ’”。有的说“我们采访的是家长”。“我们采访的是调到外地的教师,也是对联的作者”。有的说……我们的学生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也采访了许多对联的作者,从中了解了学校的成长历程,理解了对联深刻的内涵。
  这一副副对联镌刻着实小昨天的辉煌和明天的梦想;书写着实小人奋斗的足迹和“成长”、“向上”的追求;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校园和日新月异的家乡……
  4结语
  当我再一次把学生带到对联前,他们说“对联是一部校史,是一本辞海,是一本诗集,是一本相册,还是一本语文书” ……
其他文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解文化的根本,但不是一条公式;它为解说提供了语境与方向。虽说它典型地用于解释历史文化,
期刊
在“测量显微镜放大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显微物镜测微尺,是在一块光学玻璃上刻有精细刻度的小直尺。在进行测量时将它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选行观察,如果测微尺上某段长度为y,通
有些马克思主义者无视类—存在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性,宣称它是前马克思主义的,视之为一个可疑的概念,因此它在马克思主义中一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到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人生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推行新课改革的今天,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承担自身的责任,寻找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走出一条更为理想之路,所以我对语文课导入的初探与同行们作一些粗浅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 艺术;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
期刊
第二节: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输入失调电压(或称补偿电压)V_0。理想的运算放大器组件,当输入为零时,输出也为零。但由于制造上的误差,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
每一年的五月,都是楼市值得关注的黄金节点。这是最好的时代,五月决战前夜,首套房贷利率的下调、发展商大打优惠促销牌等多个因素,令消费者观望迷雾逐渐散开,刚需客户入市积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大足、安岳地区的许多佛教造像为摩崖石刻,分布于山林之间,陡崖之上。我从2006年开始在大足、安岳选择古代佛教石窟作为自己的绘画创作题材,以石窟现场写生为主要创作方式,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