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像妈妈一样细心呵护班里每一个学生———这是榆社县西马中学英语教师李蓉扎根农村教育整整十年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作为一名85后教师,李蓉从小在县城里长大,生活优渥,但是她却成了农村偏远地区的一名特岗教师,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所农村学校。李蓉常说:“三尺讲台就是我人生最美的舞台,我要在这里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可以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李蓉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如今,学校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而这里的一切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让农村学校成为梦想起飞的地方


  谈起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李蓉说这源自于爷爷对她的影响。爷爷曾经是翼城一中的校长,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无比憧憬,她常常想象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名老师,一名让学生尊敬爱戴的好老师。2008年7月,李蓉从运城学院的英语专业顺利毕业。此后,她开始为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而努力,并终于在2010年8月光荣地成为榆社县西马中学的特岗教师。
  榆社县西马中学是西马乡的一所乡镇寄宿制中学,不仅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特别要说的是李蓉前去报到的时候,已经是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了,这让她的父母、丈夫和身边的同学朋友都非常担心。但是李蓉看到这里的一切后却暗自欣喜,因为那些迎接她的淳朴笑脸、可爱面孔让她觉得这将是她梦想启程的最好地方。
  因为实在放心不下,李蓉的丈夫执意来到学校做临时代课老师,就这样,他们两人共同在西马中学搭建起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小家。当时,挺着大肚子的李蓉不仅带着两个班的英语课,还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丈夫和同事都在不断地劝说她,不要那么拼命,还是保重好自己身体要紧。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时不时地和学生斗智斗勇却是李蓉工作的常态。面对这些繁重而又辛苦的工作,李蓉却感到甘之如饴,她甚至还常常开玩笑说:“肚子里的是我的孩子,教室里坐的也是我的孩子,我要像爱护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

  李蓉对学生真心实意的付出也换来了学生对她发自内心的喜爱,当她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恰逢学校要举办拔河比赛,早有“预谋”的孩子们决定用赢得比赛为老师践行。决赛开始了,李蓉看着班里瘦小的孩子们彼此团结,信念一致,绳上的红布条一会向左,一会向右,心也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儿。比赛进行到白热化,双方都在僵持,这时候班长大声喊道:“同学们加油,为了李老师,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赢得胜利。”此时的赛场上,全班同学为了他们敬爱的老师不遗余力,身体倾斜得都快要倒在地上了还是不撒手,终于,李蓉的班级赢得了比赛。在场的老师看到这一切无不为之动容。学生所做的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李蓉的决心,一定要在这片乡村教育的土地上坚持下去。

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生完孩子重返校园后,李蓉不曾忘却自己的誓言,她初心不改,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直接接上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李蓉说:“要让班里的孩子在初三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依然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为此,李蓉总结出一套教学“三字经”:一是“厚积累”。李蓉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订阅各种教育教辅报刊,从中广泛汲取营养。在她的学习笔记本上,写满了她总结提炼出的各种教学手段,并努力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二是“敢创新”。她根据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反思,从中探寻出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三是“广借鉴”。她经常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探讨教学方法,还会去亲身体会他们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四是“勤交流”。她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研讨课,借助这样的机会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切磋,同时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进步中获得信心和动力,她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学困生,满足优等生,达到了让学困生接受得了,让“尖子生”吃得饱。在她的努力下,她所带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在2017年,她所带的初三学生,由于初一、初二时基础比较薄弱,62人中英语能考试及格的仅有3人,她想尽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她跟学生一起找问题、析症结、补短板,为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考试及格的人数提升到了21人,英语整体成绩更是排在全校第二名,长期踏实勤奋的努力最终让李蓉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十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李蓉总结出了“多谈心、多帮助、多鼓励”的培养办法,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她常说:“爱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小孙是李蓉曾经带过的一名学生,他不仅学习基础薄弱,还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聊天,扰乱课堂纪律,开学没多久就被多名科任老师亮了“红灯”。于是李蓉决定与他进行一次亲密谈话。通过这次谈话,李蓉发现,小孙其实是个很有思想和能力的学生,于是她就大胆地决定推举小孙当班长,把班级管理的任务交给了他。果然,小孙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托付,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而且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出色地完成了班上的课堂纪律和团结协作两大管理任务。
  李蓉始终相信,虽然每个学生的成绩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花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值得老师去引导、挖掘和欣赏。

真挚的爱与付出换来“点赞杯”


  秉持着“用心付出、用爱关怀”的教育理念,李蓉在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不计回报,默默付出,因为她始终相信,教师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她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所有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最近,她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来信,孩子的懂事、感恩让她倍感温暖。这个孩子是当时班里的班长,品学兼优,备受李蓉和各科老师的喜爱。可是有一段时间,李蓉发现他的情绪低落,上课不专心,成绩也出现了下滑。于是,她急忙把该生叫到办公室里询问情况。原来,这名学生的父母在那段时间里出现了感情问题,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父母争吵不断的阴影之下。听了孩子的解释,李蓉感到非常心疼,她耐心地開导他,鼓励他好好学习,并且把他的父母叫到学校,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让他们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祥和的家庭环境。渐渐地,学生的心态逐渐恢复,并在第二年中考发挥出色,取得了全县第五名的好成绩。
  虽然李蓉执教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出色的工作表现让她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赞扬。她先后获得“榆社县优秀班主任”“榆社县先进工作者”“榆社县模范教师”“晋中市骨干教师”等荣誉,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对于这个国家级的荣誉,李蓉平静地说:“这是国家对我们年轻一代教师的鼓舞和鞭策,我只是千千万万名农村特岗教师中的一员,是国家倾斜农村教育的好政策让我站到了领奖台上,我将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在李蓉看来,金杯银杯都不如学生家长的口碑。这些年,最让她难忘的是有个学生家长特意制作了一个“点赞杯”送给她,上面刻着“家长心中好老师,为尽心尽责的高尚师德点赞”。李蓉说:“当时,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一名家长捧着奖杯冲进了办公室。那一刻我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我想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是无数人在思考的问题,李蓉说她会用自己的一生去思考、去回答,在做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的好老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其他文献
教育,不只是一份职业,它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我想,这应该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办好每一所学校,除了政府的支持,师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校长,必然投入了数不清、说不完、道不尽的教育智慧和情感。做校长,要有沉静执着、无比真诚的
期刊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体验式、实践式教育方式,在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些学生随意践踏草坪、翻越栅栏、强行插队、乱扔垃圾、不服从教师的组织和安排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研学旅行目标的达成,还会在无形之中削弱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以德智
期刊
近年来,关于研学旅行的负面新闻报道屡见报端,给学校和家长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但是事实上,学校每次举办研学旅行都是小心翼翼,不仅要向上级申请,还要让家长、孩子签订相应的各种保证书。因为研学旅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轻则相关领导、学校、教师要受处分,重则要撤职查办。于是,很多地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把学生带到相应的地点,拍摄完报道的镜头,就赶紧把学生带回,这样不仅安全系数大,而且会有照片留
期刊
研学旅行是一种形式新颖的学习方式,通过边旅行边学习积累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在研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和地位。研学旅行的方式、路线、时间跨度、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等等,都應该由学校率先拿出详实、具体和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尤其是外出之后,可能会遭遇的一些偶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一定要足够周全和详尽。当
期刊
初心如磐,践行笃实。阳城县八甲口中学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理论知识真正入脑、入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岗位上,全力推进学校各项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齐头并进、互促共赢的新途径,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期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扬鞭奋蹄,钻研业务,以呕心沥血的执着和初心造就了家乡教育的传奇;他爱生如子,用自己对教书育人的满腔热忱谱写了一曲为师之歌。  他是赵延海,一位在杏坛躬耕30载的人民教师。1988年,他被分配到绛县职业高中工作,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他就带毕业班的语文、政治两门学科。期间他曾到省委党校、省委团校脱产学习,1996年从省委党校毕业后,被调到了绛县高级中学校。从此,他扎根于这所学
期刊
平日里,我常常听到学校的语文老师们谈到杏花岭区教科研中心的语文教研员马爱灵老师,说她点评老师们的课既专业又充满亲和力,说她为人真诚、随和、谦虚,没有特级教师的架子,这让我不禁对这位马爱灵老师有些好奇。初识马爱灵老师是在杏花岭区首届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会上,她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即“培文化自信之根、固言语智慧之本、播阅读修为之种”,给在场的语文教师们带来了很多启迪。有情怀、有思想、有内涵,这是马爱
期刊
有谁见过老师学生之间称兄道弟的?有谁见过学生拽着老师让请他们吃麻辣拌的?有谁见过哪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家访次数比班主任还多的?有谁见过体育老师分管学校的纪律、卫生、安全、保健、防疫、招生,还活跃在后勤岗位,身兼数职的?有谁见过疫情期间50多岁的体育老师还每天坚持直播的?有,他就是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学校的教师郝晋中。用德践行,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自从踏上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郝晋中老师就把自己的坐标定在
期刊
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以下简称晋中营地)作为首批14家国家级营地之一,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指导纲要,利用本地自然、人文资源,立足于山西本土特色,两年多来,对研学实践活动展开有益的探索,在研学线路规划、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实现研学实践活动的普惠性、教育性、延展性上作了有效尝试。一、夯实营地基础,开展“温度”研学  
期刊
8月17日—19日,晋中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组织此前在晋中市教育局“研学实践教育征文”、晋中营地“宅家研学”系列有奖知识问答、“宅家科学”小发明有奖征集等活动中获奖的40余名优秀学员,开展了一场以“继承传统文化、感受实践真知”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17日一早的开营仪式上,来赴这场夏日之约的学员们在老师和教官的带领下,做了简约有趣的游戏,很快就消除了陌生感,并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