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幅画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必须摆脱这样的误解:看起来很简单的物体,承载的意義也很简单。在一幅画里,一朵花、镜中的一个影子或是天空中的一只鸟,站立的梯子、摇晃的天平或是北风掀起的幕帘,几乎总有着比一眼看起来更深入的意味。
  播种者(米勒,1850)
  太阳沿着地平线滚动。在播种者黑色人形的后面,这一天似乎停止了。天空的颜色厚重黏稠,似乎拖慢了时间前进的脚步,自然掉入了画中人的行动节奏。大地的沉重似乎也黏住了他前行的脚步。
  画中风景简单,拉出一个三角形,留出河流的空间。一棵强健的树干切过画面,树枝弯曲尖锐,上面有一些花,延伸到画面之外。花太高,男人不会抬头去看。他甚至可能都没看到这棵树。对播种者来说,他对这树都毫不关心。然而,如果他能注意到身旁的树跟他很像,他可能就不那么孤独了。他与自己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远处的房子看起来很小,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背上的袋子依旧很重,但他必须继续前行。
  播种者就是自己劳作的土地的一部分,同样的材料构成了他们。土地磨砺着他的五官,在黏土色块构成的脸上留下刻痕。他的两颊内缩,后背低弯,把自己裹在一起,用帽子庇护。他永不衰老,又或者只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漫长的岁月,打磨、塑造了他的整个轮廓。他的手还有弯曲的手指,只知道播种的姿势,已经像碗一样,仿佛它自己就能完成整幅画—只要一个有力的手势,就能把土地全部抹掉,留下空空的画布。画家不会对此感到讶异,而且希望握住这逼近的手。播种者不会停止。
  坐在一瓶花旁边的女子(德加,1865)
  缤纷多彩的花束占据了小桌上所有的空间。看它们一眼,它们仿佛就能自我繁殖,有些已经随意掉落下来。油彩的笔触铺张颜色,顾不上细节。井井有条的房间已经涌入了自然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带入了自由的空气,巧妙地改变了这一平庸时刻的气场。桌布上的花纹并不清晰,手套只简单地勾勒出来,也还没收好,放在花瓶边上。玻璃罐子捕捉到一缕光线,但很快就溶解在墙面如水的花纹中。
  如此安排使得有些元素偏离了中心:模特儿被推到画面一侧,享受较小的空间,不像那一大束花。女子靠在桌子边上,很随意,似乎忘记了画家的存在。这正是画家想要捕捉的时刻:她心不在焉,我们看到了女子真正的一面,平时会隐藏起来的一面。此时此刻,生命暂时停下脚步,是心有旁骛的瞬间。女子把花随便插在花瓶里,看向画外,这画并不想禁锢她。这些花本质上是易逝的,但似乎没有让她顾影自怜。这些花只想展示自己的生命力,它们别无野心。
  鹊(莫奈,1869)
  一个小小的黑色色块在白色的风景中。表面看来,整个画面光线耀眼,让观者睁不开眼睛,鹊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细节。明亮的雪首先抓住眼球,将其引向野地远处,一直到那不断延续、不断伸展的光。前景中没什么东西,如果你把眼睛放低,画家的签名是你唯一能看到的东西。庞大的奶灰色屋顶上方,树枝上压满霜雪。篱笆起到了地平线的作用。
  白色只是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它充满着对周围自然景物的反射。雪是画家完美的工具,掩藏了轮廓、纹理和单个细节。它展示出了稀释过的自然,让人可以自由绘制简化版本的现实。赏画者能想象到自己跋涉在雪中,同时可能会被冬日昏昏沉沉的气氛笼罩。但有了那鹊,栖息在篱笆门上端,及时阻止了这一幕发生。每个花园中都会有这样一只鹊,它叽叽喳喳,不懈唱歌,成为这首乐曲中的对位和弦,既强调又打破了遍布画面的沉默。这鸟儿在画中如同一个逗号,清晰、扎眼,仿佛五线谱上的一个音符。
  阅读(方丹-拉图尔,1877)
  一名黑头发的年轻女子,靠在桌子边上,似乎沉浸在自己手中的书里。她捧书的方式很随意,似乎知道自己在读什么样的内容。她的姿势并不是说完全不关心,更像是难以捉摸的淡然:她侧着头,说明书中的文字都已经读过,现在只是在考虑它们是否重要。完全看不到发现新书时的惊奇和兴奋,无论如何,就算看不到书的内容,人们也能知道:那本摊开的书,由于反复阅读,已经陈旧不堪,但也许从未有人读完。
  看起来,另一个年轻女子在聆听:黑发女子在大声朗读。也许大家都在评点,或者一起讨论。又或者这个年轻女子只是在等待一章结束,她坚定的侧影说明她在想着别的什么,占据了她心扉的某些东西。硬背椅子不适合幻想。整个下午越拖越长,无聊若隐若现。
  这里没有手势和行动。画中的空间有限,方丹-拉图尔把室内装潢构建为一种僵局:一面坚固的墙、一扇关上的门,桌上一块土耳其桌毯裹住了所有声响,有些玫瑰正在渐渐枯萎,但是女子们的书刚刚读了一半。
  (摘自中信出版社《如何看一幅画II》一书)
其他文献
在滞留巴黎的时候,在羁旅之情中可以算做我的赏心乐事的有两件:一是看画,二是访书。在索居无聊的下午或傍晚,我总是出去,把我迟迟的时间消磨在各画廊中和河沿上的书摊。关于前者,我想在另一篇短文中说及,这里,我只想来谈一谈访书的情趣。  其实,说是“访书”,还不如说在河沿上走走或在街头巷尾的各旧书铺进出而已。我没有要觅什么奇书孤本的蓄心,我之所以这样做,无非为了自己的癖好,就是摩娑观赏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
期刊
读《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风徐徐扑面,精神阵阵爽快。  明末的这位大才子一度做吴县县令,上任伊始,致书朋友们道:“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开卷读到这等潇洒不俗之言,我再舍不得放下了,真是非常的飘逸。中郎一生最爱山水,最爱朋友,难怪他写得最好的是游记和书信,不过,倘若你以为他只是个耽玩的倜傥书生,未免小看了他。《明史》记载,他在吴县任上“听断敏决,公庭
期刊
傍晚六点钟左右;乳白色的晕雾笼罩到蔚蓝的海面上;透过这片晕雾,秋天的太阳把它那金色的光芒撒在蔚蓝的海面上,白天的炎热已渐渐消退了,微风拂过海面,象是大自然午睡醒来后呼出的气息一样;一阵爽神的微风吹拂着地中海的海岸,把夹杂着清新的海的气息的花草香味到处播送。  在这片从直布罗陀到达达尼尔,从突尼斯到威尼斯的浩瀚无垠的大海上,一艘整洁、漂亮、轻捷的游艇正在黄昏的轻雾中穿行。犹如一只迎风展翅的天鹅,平稳
期刊
11月27日,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领读者培训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焦建俊,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韩松林,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省全民阅读辦副主任李贞强,以及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省各有关单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本次领读者培训会邀请了深圳、上海和本省的阅读专家及著名阅读组织代表授课,全省近300名领读者参加培训。  省
期刊
夏目漱石(1867-1916)小说家,出生于江户时代的东京。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及同校的研究生院。1890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前住英国留学,归国后开始创作,并发表了作品《我是猫》。1907年,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其后从初次发表的《虞美人草》到绝笔《明暗》,一直在不停探究现代人的不安与“内在的他人”这一现象。   终生租房而居  夏目漱石曾说过:“我这一生的目标并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家。”这是与这
期刊
在少年时代,我就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图书馆。那时,我所在的小县城只有一座规模很小的图书馆,藏书甚少而且借阅不便。每次走进那间昏暗的、弥漫着灰尘气息的图书馆,我的目光就像燕子一样充满期待地一次次从那些残破不堪的书籍上掠过,最后总是无可奈何地跌落下来。书架上充斥着内容拙劣的流行读物,鲜有令我感兴趣的图书。沮丧不断地聚集,竟然激发了我的一个梦想——建立一间自己的图书馆,只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  后来上了大
期刊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即使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
期刊
一生为国铸核盾,一世甘做淡泊人,一腔热血化春雨,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林俊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林俊德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这一刻,是2012年5月31日11时09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林俊德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林俊德,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某
期刊
民間工艺源自百姓日常生活,取材简单,成本低廉是其显著特色。流行于广东东莞一带的莞草编织,也是如此。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的座席,历史学家就清晰地考证注明“莞席,以麻线为经,莞草为纬编成,素娟包缘”的字样,这表明东莞的草织品在汉朝已经受到了王室的青睐。  东莞的草织品可以分为水草类、草绳类、草辫类、绳席类、辫席类、草席类。  以芥黄席为例,其制作流程是,先从莞草中挑取全白、细长的草,再用芥黄
期刊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教育部将“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她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用一生诠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于漪说:“当我把生命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