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之家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1867-1916)小说家,出生于江户时代的东京。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及同校的研究生院。1890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前住英国留学,归国后开始创作,并发表了作品《我是猫》。1907年,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其后从初次发表的《虞美人草》到绝笔《明暗》,一直在不停探究现代人的不安与“内在的他人”这一现象。
   终生租房而居
  夏目漱石曾说过:“我这一生的目标并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家。”这是与这位不追求地位与安居,只一心一意在生活道路上前行的大文学家非常相符的一句话。然而,上述谈话的后续却如下:“若是想挣钱什么的,我终归还是想要试着建个自己的家。”虽说如此,漱石却终生过着租房而居的生活。他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出去寄养,两岁时成为了别人家的养子,如此的成长历程显然并不让漱石怀念。这位理应成为近代文学的一大推进力量并且注定要出生的“文豪”,他在松山住过两家,在熊本住過七家,在伦敦住过五家,归国后寄宿过三家,如此辗转地租房,体现了他认为现世无常的孤独的生活方式。如此流转的足迹,也赋予了漱石文学在时空上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深度。
  书斋的装饰什么的,我完全没有想过
  漱石归国后所租借的第一处住所在本乡区千駄木町57号(现为文京区向丘二丁目二十番7号),漱石在此处一直居住到1892年(明治二十五年),此住宅如今拆迁新建至明治村,因俗称为“猫之家”而受到欢迎。由于夏目漱石在此创作了漱石文学的代表作《我是猫》,因此实际住所中的房间布局和周边的环境等,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书斋里,主人苦沙弥先生打着瞌睡,把口水滴在了书籍上。客厅里,欢聚在一起的全家人与陆续到来的奇人、怪人们把客厅变成了气氛高涨的舞台。厨房变成了无名小猫“我”与老鼠们交战的战场。从隔着后院篱笆而毗连的落云馆中学(郁文馆中学),无数的球越过围墙突然闯了进来。不过,若是从与面朝玄关的大街直角交叉的坡道上走下去,与父母分离,被他们所抛弃的“我”便会变得穷途末路,最后伤心懊恼地来到池塘边。
  潄石山房——孤独与安宁的记忆
  漱石于1907年9月29日搬入了最后的安身之地,牛込区早稻田南町7号(现为新宿区早稻田南町7号)。此地作为“漱石山房”而被熟知,与漱石的出生之地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
  这家赁屋在一千一百多平方米的地皮上建了个将近两百平方米的平房,房东是一位医师。这是一栋和式与西式相结合的建筑,走廊将“如寺院般的书斋”(出自《文鸟》)围了起来,而走廊的三个方向均被阳台所围绕,这种构造与院中种植的芭蕉和谐地相辅相成,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坑夫》以后的一系列作品均诞生于此“书斋”,从“书斋”中经常会响起漱石与来客及年轻门生们互相的谈笑声,还时不时会响起文鸟的啼叫声。于是,漱石在写作时,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然而他们还是会时常偷看,想方设法探询父亲在做什么。孩子们“拿出母亲的短外套和包袱皮”,如同化妆游行般地装扮自己,边弹奏小提琴边结队缓缓走过外走廊(《永日小品》及《行列》)。
  熊本——持续搬家的新婚时代
  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前辈菅虎雄的怂恿下,1896年(明治二十七年),漱石从松山转职到了熊本的第五高等学校。最初并没有租房,而是住在了菅虎雄的家中,次月搬到了市内下通町103号。但此家中曾发生过与人私通的妾室将丈夫杀害的事件,漱石在住了四个月后还是搬到了市内合羽町237号的租屋。新居内的房间数量异常之多,镜子夫人在回忆时称其为“粗野的修建”。刚于同年8月在第五高等学校任职的长谷川贞一郎也一同居住于家中,每晚夫妻俩都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但不知为何只有喝酒的时候喜酒的长谷川才会焦急地说“把酒盅满上”。即使因为落榜的校友导致自己也没有合格,五高学生时代的寺田寅彦还是前来家中进行了拜访。漱石在1897年(明治二十八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搬家,搬到了汉诗诗人落合东郭的无人房。在家后方一带的桑田上,可将阿苏连山一览无余,着实是个优美的环境。但是由于房东即将返回故乡,所以漱石不得不在剩下的半年内搬离此家。
  (摘自新星出版社《文豪之家》一书)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16日,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6日,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贝先生的从业生涯长达六十多年,在美国各地以及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卡塔尔和北京、苏州、香港、台湾等地区设计过100多项重要的建筑
期刊
作为金融企业助力全民阅读的一次全新尝试,张家港农商银行再度率先走在全国同业前列。11月28日,张家港农商银行联合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张家港市首家“书香银行”正式启用。“书香银行”是张家港农商银行为向市民提供差异化服务而打造的特色网点,旨在以阅读为桥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助力张家港市“书香城市”创建活动。  “书香银行”计划针对部分客户推出积分兑换书籍服务,客户可通过该行网银、手机银行
期刊
人之所以觉得贫困,有一种不是因为他没有吃的,而是因为他不如别人。查尔斯·汉迪曾经说过,现代人的贫困来自邻居的眼光—这就叫相对贫困感。在不丹,这个以佛教立国的小国会给你另一种体验。  有一次,我和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一起去了不丹,在那里有个很有趣的体验。我的好朋友,台湾的“奇女子”陈念萱,帮我约了一个人,他就是不丹的国师格玛乌拉,相当于国王的顾问。  不丹是一个信奉佛教、以佛教立国的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
期刊
11月28日,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发布会在秦淮河畔、古城墙下的南京晓书馆举行,主持人吴晓平,对谈嘉宾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南京传》一书二十余万字,纵跨千余年,从公元211年到1949年,是為城市立传,更是给历史加注。会议期间,叶兆言就文学创作、文史写作的当代传承等话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谈中,叶兆言讲了写作《南京传》的初衷,他说:“我把南京作为窗口,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中国历史。这本
期刊
《手上的朴光:中国民艺之旅》  作者:令狐磊 佟佳熹 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大地纸护封,线装裸脊工艺,展现民艺的质朴与纯真;内文使用日本工艺富士樱花纸,高清细腻还原中国民艺之美。   中国民艺,朴而素,素而远,仿佛若有光。  ——著名编剧、策划人 史航   既然机器制造可以满足当下生活的一切需求,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手艺?有人试图从美、天性、独特、历
期刊
阿英(1900-1977) ,安徽芜湖人,原名钱杏邨。现代著名剧作家、文学理论家、文艺批评家,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一生著述丰富,涉及文学、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戏剧、电影文学史、美术史等多方面。  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
期刊
在滞留巴黎的时候,在羁旅之情中可以算做我的赏心乐事的有两件:一是看画,二是访书。在索居无聊的下午或傍晚,我总是出去,把我迟迟的时间消磨在各画廊中和河沿上的书摊。关于前者,我想在另一篇短文中说及,这里,我只想来谈一谈访书的情趣。  其实,说是“访书”,还不如说在河沿上走走或在街头巷尾的各旧书铺进出而已。我没有要觅什么奇书孤本的蓄心,我之所以这样做,无非为了自己的癖好,就是摩娑观赏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
期刊
读《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风徐徐扑面,精神阵阵爽快。  明末的这位大才子一度做吴县县令,上任伊始,致书朋友们道:“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开卷读到这等潇洒不俗之言,我再舍不得放下了,真是非常的飘逸。中郎一生最爱山水,最爱朋友,难怪他写得最好的是游记和书信,不过,倘若你以为他只是个耽玩的倜傥书生,未免小看了他。《明史》记载,他在吴县任上“听断敏决,公庭
期刊
傍晚六点钟左右;乳白色的晕雾笼罩到蔚蓝的海面上;透过这片晕雾,秋天的太阳把它那金色的光芒撒在蔚蓝的海面上,白天的炎热已渐渐消退了,微风拂过海面,象是大自然午睡醒来后呼出的气息一样;一阵爽神的微风吹拂着地中海的海岸,把夹杂着清新的海的气息的花草香味到处播送。  在这片从直布罗陀到达达尼尔,从突尼斯到威尼斯的浩瀚无垠的大海上,一艘整洁、漂亮、轻捷的游艇正在黄昏的轻雾中穿行。犹如一只迎风展翅的天鹅,平稳
期刊
11月27日,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领读者培训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焦建俊,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韩松林,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省全民阅读辦副主任李贞强,以及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省各有关单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本次领读者培训会邀请了深圳、上海和本省的阅读专家及著名阅读组织代表授课,全省近300名领读者参加培训。  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