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还一直在考后抱怨:现在的一些学生呀,讲课就是不听,讲过多少遍了还是记不住,看,又错了!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诚然,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但教师不能忽略了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就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动“情”
  
  “愿意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经常挂在我们校长嘴边的一句虽质朴却又是至理真言的教育名言。是的,只要学生有了“情”,有了主动想学的欲望,情先动了,就能创建高效的课堂。怎样让学生情动?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可以让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跟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做他们的朋友;要勇于丢掉面子,承认不足,向学生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这样,学生在乐于表达、急于表现的氛围中,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就能积极地思考,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激励表扬带来的巨大效应。好的语文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亮点,并能用放大镜的眼光去放大它;也能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把还不存在的优点发挥出来,变成真正的优点。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是自信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这正符合学生“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的心理。教师的这些努力,优化了学生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的外部条件,“情”先“动”了,课自然就好上了。
  
  二、动思维
  
  情动则愿学,如何让学生课堂热情不减呢?这就需要教师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而这把思维的火把需要教师的点燃:1、要设置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摒除一言堂,要淡化自己的表演欲,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打开学生思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会自己去想去动脑,自己去发表异见、独见、创见,会更多地去表现自己。一旦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畅通”。2、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课堂上单纯的个人思维很难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除了师生互动,我更注意的是大面积的生生互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如,同桌互相当“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同桌或小组展开讨论;全班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在交流、讨论和辩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创造竞争式的课堂。我经常把语文课变成竞争的课堂,如,看哪一组日记之星多、哪一组读得好、哪一组知识竞赛分数高……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竞赛活动充满紧张刺激,能使人情绪激动、斗志昂扬。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组员间密切交流、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又体现了集体智慧、团队精神。
  
  三、动五官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会感动;我看到,会记住;我说到,印象深;我体会,能领悟。”可见多感官参与的重要性。我的课堂设计就注重了让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拿我的一节《木兰诗》来说,我先是让学生听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朗诵,那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然后我让学生尽兴朗读,这样的听、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第三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对疑难进行讨论交流,既动脑又动口。第四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跟大家展示有关木兰的戏曲片段和动画,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步是让学生即兴表演其中的一个场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六步是想象写作改编课文。这样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在课堂上掀起了多个小高潮,学生兴致不减。
  
  四、动肢体
  
  单纯座位上的动思维、五官参与,也难于让所有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如,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同桌交流后,推荐一组到前边表演给大家看;朱自清的老父亲是怎样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在座位上比划一下……这样,既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一些易错的知识,我会告诉学生:伸出你的左手,悄悄告诉它不许再犯错;错了一些不该错的,让同桌拉一下拉你的耳垂,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总之,我总是在课堂上灵活地采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脚、动胳膊动腿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类似玩儿的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素质。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有收获。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宗旨去设计教学、去引导学生,就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等到习惯成了自然,也就肯定创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生活的支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良好的数感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法如下:    一、数学教学要走进生活,获取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当走进生活,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整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非常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教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学生素质,这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供同行探讨。    一、探索规律,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1、探索规律,提高效率。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忆必须提高准确性,以提高效率。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
期刊
摘 要: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正确地掌握浮力的内容,应从阿基米德定律入手: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液体的浮力,一看物体是否浸入液体中,二看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由阿基米德定律来定量计算。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掌握阿基米德定律,学好这一单元。  关键词:物理教学 阿基米德 定律 教学    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内
期刊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高考考纲已经不要求单纯的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淡化处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语法,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课文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
期刊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少教师并不理解课堂强化的意义及其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于是没有给课堂强化手段以足够的认识,未能充分发挥好课堂强化手段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要么把课堂强化手段看成一种装饰性的程式,缺乏有效的教学过程反馈;要么强化的对象不具体,一些无价值的行为也被当成了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再者就是强化过于急切和频繁,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强化效果可想而知。本文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过去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
期刊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生动有趣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课堂热起来    创设故事情境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能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
期刊
美国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联结作为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很有见地。然而数学联结是些什么?我的理解是:数学联结就是有关数学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之总和。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联结的能力,谈些看法,以供参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本是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它认为每个学习者本身存在着一个认知结构,外部的知识也有结构,只有内在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的知识结构相一致,才能获得学习上的
期刊
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能够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能显示高度的灵活性。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
期刊
历史学科的教学贯穿于初中三年,初一中国古代史,初二中国近现代史,初三世界史。应该说,初中三年,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但凡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三册六本教材,已经展现给了学生。这么多的历史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认识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