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还一直在考后抱怨:现在的一些学生呀,讲课就是不听,讲过多少遍了还是记不住,看,又错了!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诚然,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但教师不能忽略了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就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动“情”
“愿意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经常挂在我们校长嘴边的一句虽质朴却又是至理真言的教育名言。是的,只要学生有了“情”,有了主动想学的欲望,情先动了,就能创建高效的课堂。怎样让学生情动?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可以让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跟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做他们的朋友;要勇于丢掉面子,承认不足,向学生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这样,学生在乐于表达、急于表现的氛围中,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就能积极地思考,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激励表扬带来的巨大效应。好的语文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亮点,并能用放大镜的眼光去放大它;也能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把还不存在的优点发挥出来,变成真正的优点。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是自信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这正符合学生“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的心理。教师的这些努力,优化了学生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的外部条件,“情”先“动”了,课自然就好上了。
二、动思维
情动则愿学,如何让学生课堂热情不减呢?这就需要教师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而这把思维的火把需要教师的点燃:1、要设置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摒除一言堂,要淡化自己的表演欲,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打开学生思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会自己去想去动脑,自己去发表异见、独见、创见,会更多地去表现自己。一旦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畅通”。2、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课堂上单纯的个人思维很难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除了师生互动,我更注意的是大面积的生生互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如,同桌互相当“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同桌或小组展开讨论;全班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在交流、讨论和辩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创造竞争式的课堂。我经常把语文课变成竞争的课堂,如,看哪一组日记之星多、哪一组读得好、哪一组知识竞赛分数高……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竞赛活动充满紧张刺激,能使人情绪激动、斗志昂扬。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组员间密切交流、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又体现了集体智慧、团队精神。
三、动五官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会感动;我看到,会记住;我说到,印象深;我体会,能领悟。”可见多感官参与的重要性。我的课堂设计就注重了让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拿我的一节《木兰诗》来说,我先是让学生听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朗诵,那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然后我让学生尽兴朗读,这样的听、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第三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对疑难进行讨论交流,既动脑又动口。第四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跟大家展示有关木兰的戏曲片段和动画,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步是让学生即兴表演其中的一个场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六步是想象写作改编课文。这样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在课堂上掀起了多个小高潮,学生兴致不减。
四、动肢体
单纯座位上的动思维、五官参与,也难于让所有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如,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同桌交流后,推荐一组到前边表演给大家看;朱自清的老父亲是怎样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在座位上比划一下……这样,既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一些易错的知识,我会告诉学生:伸出你的左手,悄悄告诉它不许再犯错;错了一些不该错的,让同桌拉一下拉你的耳垂,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总之,我总是在课堂上灵活地采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脚、动胳膊动腿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类似玩儿的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素质。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有收获。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宗旨去设计教学、去引导学生,就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等到习惯成了自然,也就肯定创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动“情”
“愿意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经常挂在我们校长嘴边的一句虽质朴却又是至理真言的教育名言。是的,只要学生有了“情”,有了主动想学的欲望,情先动了,就能创建高效的课堂。怎样让学生情动?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可以让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跟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做他们的朋友;要勇于丢掉面子,承认不足,向学生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这样,学生在乐于表达、急于表现的氛围中,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就能积极地思考,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激励表扬带来的巨大效应。好的语文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亮点,并能用放大镜的眼光去放大它;也能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把还不存在的优点发挥出来,变成真正的优点。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是自信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这正符合学生“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的心理。教师的这些努力,优化了学生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的外部条件,“情”先“动”了,课自然就好上了。
二、动思维
情动则愿学,如何让学生课堂热情不减呢?这就需要教师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而这把思维的火把需要教师的点燃:1、要设置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摒除一言堂,要淡化自己的表演欲,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打开学生思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会自己去想去动脑,自己去发表异见、独见、创见,会更多地去表现自己。一旦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畅通”。2、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课堂上单纯的个人思维很难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除了师生互动,我更注意的是大面积的生生互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如,同桌互相当“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同桌或小组展开讨论;全班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在交流、讨论和辩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创造竞争式的课堂。我经常把语文课变成竞争的课堂,如,看哪一组日记之星多、哪一组读得好、哪一组知识竞赛分数高……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竞赛活动充满紧张刺激,能使人情绪激动、斗志昂扬。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组员间密切交流、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又体现了集体智慧、团队精神。
三、动五官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会感动;我看到,会记住;我说到,印象深;我体会,能领悟。”可见多感官参与的重要性。我的课堂设计就注重了让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拿我的一节《木兰诗》来说,我先是让学生听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朗诵,那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然后我让学生尽兴朗读,这样的听、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第三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对疑难进行讨论交流,既动脑又动口。第四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跟大家展示有关木兰的戏曲片段和动画,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步是让学生即兴表演其中的一个场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六步是想象写作改编课文。这样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在课堂上掀起了多个小高潮,学生兴致不减。
四、动肢体
单纯座位上的动思维、五官参与,也难于让所有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如,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同桌交流后,推荐一组到前边表演给大家看;朱自清的老父亲是怎样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在座位上比划一下……这样,既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一些易错的知识,我会告诉学生:伸出你的左手,悄悄告诉它不许再犯错;错了一些不该错的,让同桌拉一下拉你的耳垂,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总之,我总是在课堂上灵活地采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脚、动胳膊动腿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类似玩儿的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素质。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有收获。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宗旨去设计教学、去引导学生,就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等到习惯成了自然,也就肯定创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