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史料实证”培养初中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依托“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具体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教会学生“史证” 方法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历史;史料实证;初中生;求真求实;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69-02
  自2014年教育部颁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新一轮课改拉开了大幕,落实到具体学科上则为学科核心素养。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将史料实证列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初中历史教学应从过去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转移到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上来,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什么是历史?广义而言,是指一切事物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因此,“历史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逝去便不会回头。”历史的过去性、一次性的特点决定了后人在感知、理解历史时,必须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依靠大量的遗存史料史迹去佐证相关史实、史论,坚持“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杜绝一丝一毫的凭空捏造或主观臆测。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到底该怎样利用“史料实证”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培养“史证”意识
  所谓“史证”意识,即历史的证据意识,也就是在探究某一史实或分析某一史论时,能够严格遵循“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对初中生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要求他们像史学研究者一样,从浩如烟海的纷繁史料中去弄清史料的真伪、优劣,进行正本清源的辨析工作,而是要求他们在面对一些史实史论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等等,能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史实史论,而不盲目迷信于某一权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搜集一些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进行简单论证,强化学生据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聂幼犁教授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谈及历史学习的基本策略时,提到历史学习中有三个“切忌”, 即“切忌随意杜撰或以‘文’代‘史’,切忌混淆文学与史学间的区别,切忌将时下流行的一些戏说历史片段随意搬上讲台”。这三个切忌告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客观史实,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二、教会“史证” 方法
  证据何来?历史的过去性、一次性决定了要还原历史的真相只能借助于史料,从史料中找寻过去的“蛛丝马迹”。所以,开展“史证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运用史料开展教学。具体程序如下:
  1.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史证”意识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要敢于质疑,不盲从、不轻信,用批判的眼光、多元的视角审视问题。这也是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结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不断提出和发现可供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之前,笔者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存在疑问或无法理解的问题。结果就有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课本上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围绕问题搜集史料
  确定好探究问题后,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主题查找搜集相关史料,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自行查找。对初中生而言,搜集史料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立足教材查找;二是请教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三是查阅课外专供青少年阅读的历史书籍,如《史记故事》《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四是通過互联网查找。
  前例中,针对探究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笔者首先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相关史料,如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然后再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相关史料对问题进行论证。
  3.针对问题分析史料
  搜集史料的目的,无非是要让史料“说话”,史料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能否针对问题来分析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史料的分析,往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史料的性质。史料的记载撰述无不与记载者的立场、态度和利益有关系,不同性质的史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甄别。找出史料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解决问题。
  (2)史料的背景。史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对史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如“大跃进”时期许多报纸上有一些浮夸的报道,就不能用其来说明当时粮食生产的实际水平。
  4.利用史料论证问题
  “质疑意味着‘破’,这固然非常重要,但破后的‘立’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后,更要让学生小心求证,通过借助史料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史证教育的有效方法。
  再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学生在论证完教材的观点后,笔者问:“对课本的结论,你们还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结果,有部分学生提出:“既然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步入了文明进步的近代社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针对学生的这一质疑,笔者让持相同疑问的学生组成一个专题探究小组,在课后围绕这一问题搜集相关史料。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鉴别、分析史料,最终他们形成了以下观点: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长期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内忧外患也使得清政府被迫自救,开展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此鸦片战争使中国步入了近代,对中国社会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当然,上述观点正确与否尚待商榷,但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方法,形成了强烈的证据意识,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这既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所瞩目的不应只是历史学科的人文属性,更应关注历史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充分依托“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 参 考 文 献 ]
  [1] 葛懋春,谢本书.历史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2] 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房莉.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培养重证据意识[J].历史教学社(上半月刊),2009(1).
  [5] 徐金超.以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为依托的“史证教育”初探[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09(10).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针对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的特点,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铁路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维护课程设计中,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各个工作过程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
谨防“鸡肥不下蛋”木三俗话说:"鸡肥了不下蛋。"在前的社会生活中,竟也有一种"鸡肥不下蛋"的现象存在!何为"鸡肥不下蛋"现象?这里不妨试举一例:某乡办企业厂长过去贡献突出,五年中,将一个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師应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现状和生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真实性、逻辑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从三个方面探讨活用史料,推进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的方法。
[摘 要]在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与价值更加凸显,这就使得英语应用能力成为新时期评价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指标,而翻译能力是高中生英语应用能力中的关键内容。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适度应用策略,以便推动高中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翻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
【关键词】学习任务 自主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31-0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不断变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整体把握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而学习任务自主设计教学模式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
[摘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高考地理复习成功的关键。针对高考地理科的复习,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课本习惯和读题习惯、积累知识的习惯、读图获取信息的习惯、关注身边地理的习惯等。  [关键词]地理;高考复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9601  高考复习,许多指导教师只是一味采用题海战术,复习效果较差,高考学生得分并不高。从20
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精髓在于促进了学生在干中学、在情中感、在悟中得,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多元价值变迁和现实与虚拟间的距离,克服了传统德育在现实问题面前的空泛和嵌入不足,具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向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亟需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大量实用人才。尤其是文科教育,更要面向社会,面向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历来具有鲜明的特点。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以历史核心素养立意,充分落实历史课标要求,在关注大国博弈、心系国防建设、突出以史为鉴等方面,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