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知识信息与日俱增。我们要使自己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使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因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已有知识及时更新换代进行提升的能力。本人根据多年来的高中物理教学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一、教学实践中能力培养上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看来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影响因
  素。一些学生一般是上课忙于记笔记,回家忙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
  这些学生的日常作业都还整齐无误,而一旦考试,对着试卷就感到“无从下手”,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总觉得高中物理“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状况。
  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教师、硬套公式、照搬照抄例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设问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教师面前质疑设问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作为任课教师就不能简单处理,不能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要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教师面前当教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能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更好的、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
  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考试成绩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质疑设问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配合,这种最佳配合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的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设问质疑。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3.检测和小结。
  下面我们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1.“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用学过的磁通量ф来回答△ф、△ф/△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ф是否等于0。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深化△ф是否为“零”现象和条件,为E∝△ф/△t作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教师讲述,也不用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而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ф、△ф、△ф/△t出发,重点解决感应电动势E的产生,突破感应电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产生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不断地得到落实。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一般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定律。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以上,是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国家教委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对此只能说,在一个方面、一个局部环节进行一些初步探索,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尚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一定要加强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我院以往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采用改善实验条件、优化实验内容、重视预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教师科研课题,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式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结果表明,通过教改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初步具备了从事微生物应用和研究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
目的: 在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过程中,当样本量较小,尤其是解释变量较多,数据分布不均衡,不满足渐近统计推断前提时,会出现分离问题,此时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不存在或者不可靠。本文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此为“顺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虽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是难于
摘 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成为主导我们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为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信息技术课被列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在现阶段,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    在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科教学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这十多
1、什么是党的生活?党的生活是指包括党的政治生活、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在内的党内一切活动。例如,党的小组会、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的委员会会议、党代表大会和代
人类自出现以来,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人类早期对日月星辰运动的探索到近代对宇宙的起源和对人类遗传基因的研究,无不倾注着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勇于探索的前人,为追求真理呕心沥血、开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败的悲伤,更有成功的喜悦。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探索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对地理学科有巨大的
在利用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学生常常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稍不注意就出现错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种判断守恒的方法,下面就以几个典型的问题为例,介绍如何判断动量或机械能是否守恒。    1. 分清物理过程确定哪个物理量守恒    一个物理问题往往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我们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其物理过程,在哪个过程中动量或机械能守恒,在哪个过程中动量或机械能不守恒。  例1. 用细线悬挂一
摘 要: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一个重要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该定理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动量定理 冲量 理解和应用    1 如何正确理解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所反映的是物体受到冲量作用时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规律,是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对于动量定理的理解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1 明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的联系和区别
目的:目前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了饮酒与牙周炎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但是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综合分析多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以探究饮酒和牙周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因此,高考命题十分重视对考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的构造与使用、试剂的存放与选择、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等。涉及到化学实验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