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小古文教学中的“言传”与“意会”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典雅的语言背后凝聚着深邃的思想,是古典文化殿堂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浅近易懂、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的小古文具有独特的文化与教化意义。如何充分发挥小古文的价值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小古文;教学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三千多年,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也是现代白话文的源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在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了全部课文的30%。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的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还提出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类浅显的文言文可以也包括了小古文。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在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中收录了多篇小古文,包括《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伯牙绝弦》《铁杵成针》《杨氏之子》等。小学阶段,小古文是文言文的启蒙,是为初高中学习更加深奥的古文打基础。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小古文地教学呢?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古文地阅读价值和文化价值呢?下面,笔者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谈谈在小古文教学中的一些拙见。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讲的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被选入了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历史小故事,生动有趣,给人以智慧与启迪。全文共有4句话39个字,全文较为浅显易懂,课文就“尝、竞走、唯、信然”四个难点字词做了注释。其中,虚词“之”出现了两次并有不同的释义,既是难点又是考点。在认真研读单元导语和课后要求后,笔者设定这篇小古文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戌、诸、竞“3个生字,会写“戌、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划分文言文节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戊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
  “言传”和“意会”是学习小古文的两种巧妙途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言传”可以理解为教授学生习得小古文学习策略,是语文学科的功能性体现;而“意会”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鉴赏小古文背后的深层含义,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体现。
  一、言传之一——文字理解,通晓文意
  小古文大多短小精悍,有时会出现特殊句式(如倒装句)、通假字、一词多意等情况。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四年级学生而言,面对现代白话文截然不同的小古文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如下的学习策略。
  1.结合注释,在关键处着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结合课文注释去进行初步的理解。文言文与现代乃是一脉相承,有些词义、句式古今变化不大,诸如“王戎七岁”“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等句子释义与现代文大同小异,不拘泥于逐字逐句分析,应该放手让学生理解。
  2.抓难放易,在难点下功夫。在課堂上,我们在和学生大致了解文本后,应该紧紧抓住难理解的字词进行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之”字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之”是文言文中最为常用的虚词,它的解释包括“的”“去、往、到”“第三人称代词”等,在同一篇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字多义”的情况。在本文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和“取之,信然”中的“之”指的都是李子,“人问之”中“之”特指王戎。在教导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一字多义”的用法。
  二、意会之一——诵读为本,感受韵律
  朗读正确是小古文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在课堂学习中,笔者首先安排了学生试读,与《王戎不取道旁李》来个初照面。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断句不准、语气表达欠缺的情况。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点评,总结。小古文的朗读不能停留在读正确的层面上,应该入江河倾泻,一气呵成。在第二阶段的朗读上,让学生分别不同的小组进行朗读,小组组员互相点评。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朗读,我当堂进行点评,“‘竞走取之’读得要急促些,突出诸小儿的迫切”“‘信然’应该放缓语速,中肯有力,读出恍然大悟之感,表达了王戎料事如神的敬佩”。“以演带读”方法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有效小策略。学生置身情景,兴致勃勃地开始第三次演读,在朗读和表演中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融汇——文道兼重,意味深长
  阅读经典文言文,除了欣赏语言的魅力,也要重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王戎不取道旁李》虽然篇幅短小,对于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思想价值启示。面对满树的李子,七岁的王戎不是急着第一时间去采摘,而是根据对环境的分析从而得出此乃“苦李”的结论。这篇小古文背后昭示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精神内涵中“思考”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四、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瑰宝,典雅的语言背后凝聚着深邃的思想,是古典文化殿堂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不管是“言传”还是“意会”,最终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小古文的教学探索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赵勇,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洋.小学古诗文内容及古诗文教学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童志斌.小学文言文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4]李佳慧.小学文言文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9.
  [5]姜树华.引桥: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意”具象[J].小学教学参考.
  [6]赖翩京.文言文教学的三个教学:文字、文学、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
  [7]姜雷.小学高年段开展文言文教学教学的形式与策略[J].课程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认知和理解,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把握机遇,抓住语文这一重要学科的特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挖掘出教材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适时的渗透,便是对国家精神、民族情怀和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也是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谈谈植根传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中,强调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对于版画来说,在小学阶段有着一定的实用性。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宏观需求来说,利用版画,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收获到快乐。版画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已经被当前的美术教师所重视。本文以藏书票为例,对于小学版画趣味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版画;趣味教学;藏书票;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在人生的基础时期,学习版画,有着一定
【摘要】高中新课程强调应用拓展、有效延伸,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课文《长亭送别》为例,探讨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找准切入点”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准备;“整本书阅读”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基础;“比较阅读”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探讨”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升华,以上四个步骤环环相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英语作为小学重要科目,部分教师在新课标下还未认识到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不如意,从而使得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听、说、写能力不强。因此,相关教师必须重析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作为当前要务,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合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深入至社会各个方面,在
本报综合消息 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组织建设和遴选了秋季学期国家中小学线上学习资源,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各门学科的课程学习资源。“云”平台秋季学期学习资源亮点多多。亮点一: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二是坚持质量至上,三是坚持统筹规划。亮点二:依托“四高”开发。本次秋季学期学习资源的制作团队,集中体现了“四高”的鲜明特色,即教育質量高的
【摘要】随班就读模式下,资源教室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当前,我国各地资源教室的建设存在部分地区建设进度缓慢、缺少配套专业教师、内部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建设标准等方式,加强各地资源教室的建设。  【关键词】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教育  隨班就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特殊儿童实行的政策,要求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  《通知》),部署全国学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紧绷校园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防止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落实“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的防控要求,科学精准防控,织牢织密校园疫情防控网络。  《通知》提醒,各地各学校要特别加强秋季入学
【摘要】“V下”“VV下”与“V下V下”是粤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三个构式,本文结合其对应的普通话语法现象分别进行讨论,发现三个构式和所对应普通话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粤方言;V下;VV下;V下V下;构式;语法现象  一、粤方言简介  粤方言俗称为“白话”。它是由雅言演变而成,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特点和古汉语词语。因此,它的一些语法特点和现象是现代普通话所没有的。粤方言可分为广府片、邑浔片、
【摘要】数学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开阔智慧,提高数学素养。而“化数为形”作为直观想象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化数为形”,坚实直观想象的思维基础;让学生亲历“化数为形”,积累直观想象的活动经验;要强化“化数为形”,培养直观想象的核心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培养直观想象这种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化数为形;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摒弃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激励和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践行道德认知中健康成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对案例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运用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案例;策略;启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