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乙己》课堂教学的支点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写于1913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应该是: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那么如何抓住本文的几个教学点就能很容易的达到目的了。
  
  1 抓住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
  
  作者在第四段描写孔乙己“站着喝酒”就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跟“短衣帮”一样写他“穿长衫”则含蓄说明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作者巧妙的用了“惟一的”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到孔乙己和酒店的上层人物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特殊,是这个社会不伦不类的人,也为他将来的悲惨命运打下了伏笔。在肖像描写中,“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说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受欺凌侮辱。分析这些内容时,学生不禁会想:是什么让孔乙己成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是什么导致孔乙己沦落到这样悲惨的地步,无疑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去探索的兴趣,“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君子固穷”,什么“者乎”“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就这么几句话,让我们感到很好笑,一个十分荒谬可笑的遮羞、一个迂腐的形象,一个把毫无用处的“心”字的四样写法当作学问来炫耀的人,是怎样产生的,不由得我们老师与学生一起想到是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文中用一个“摸”体现了孔乙己生活每况愈下,穷困潦倒的情形;用一个“罩”字体现了孔乙己的诚恳和迂腐性格。这几个词就让我们不得不带领学生去想想去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生活每况愈下。
  
  2 抓住孔乙己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在文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己身边人的嘴脸:那身份与地位跟孔乙己一样的短衣帮,对孔乙己的遭遇不但没有同情,反而不是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特别是明明知道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可是孔乙己一生未能“进学”,这成了孔乙己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伤疤,却总是揭孔乙己的这个伤疤,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人的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很好的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和腐朽。再就是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文中是这样写的“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就是指问孔乙己伤疤和没有进学的事,掌柜的想起孔乙己无非是因为孔乙己欠了十九个钱,也就是说:孔乙己的全部身价在掌柜的眼里只是十九个钱。在课文第十段中,有关于孔乙己偷丁举人家的东西的一段对话,是掌柜和一个酒客的对话,掌柜没有对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表示同情,当酒客说“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的就不再问了,而是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帐,根本就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在课文第十二段中却是因为孔乙己欠十九个钱才想起了孔乙己。课文第十一段是情节发展的顶点,也是课文的高潮。当孔乙己被一个通过科举爬上去的丁举人打折了腿后到店里去买酒时,仍然遭到了酒客和掌柜的冷嘲热讽,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阵阵笑声使得孔乙己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尽了摧残,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的,最后又是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的。这贯穿全文的笑声淹没了孔乙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和腐朽的浓缩,正是这黑暗与冷酷的封建社会才有了孔乙己的悲剧。
  
  3 抓住孔乙己的最后命运分析
  
  在课文的12至13段中,有句话,是每个看了这篇小说的人都会记得的,那就是“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对于这句话的分析,在语文教参中洪宗礼先生是这样分析的:“大约”与“的确”并不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未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猜测。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很具体,它很明白的分析了用“大约”和“的确”的理由,这些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是必须要讲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写,洪宗礼现实认为是: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但是我在讲这个问题时增加了这样的内容:作者用了“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但是更偏重“的确”,因为鲁迅先生在写这个小说时主要目的就在于揭示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对于不幸者的冷酷,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环境,悲剧是必然的,当然要用“的确”了,当然是偏重“的确”了。我感觉这样一讲,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更加明晰了。
其他文献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尤其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期的初中生表现的更为强烈,他们关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发表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所以,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能引发他们写作兴趣便于发表个人看法的作文内容。如:以《梦里花落知多少》、《痛并快乐着》、《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些畅销书的名字为题写作文。或“体味亲情”、“乡土”、“我看篮球”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文体,多种
期刊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生前对国家领导人提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一令人深思的话题反映了老一代科学家对中国社会人才培养的担忧,同时,也令我们深思。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历代历朝名人辈出,在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可圈可点的,曾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但近百年来,在世界的许多先进领域,领军人物中中国人却略逊一筹。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和我国基
期刊
1 新课程相关理论概说    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活动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意识中走出来,充分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新期待,进而通过努力使自己早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积聚,关注教学环境的营构、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下,体育课堂单元教学可采取“导、练、展、馈、测”等“五步法”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会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单元教学 五步法 模式    在新课程下,如何构建新的单元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经过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整理出了一套“五步法”单元教学模式,即“导、练、展、馈、测”五步推进教学模式。    1 导    “导”即导入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占有
期刊
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学生失分中教师的责任,感悟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及增强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性服务学生、造福学生的使命感。笔者从阅卷角度剖析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阅卷情况,从有效讲练角度,对增强高三政治复习的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1把握模块共性点,以不变应万变  1.1主观题阅卷给分特点。主观题阅卷给分既按高考参考答案,更按评分细则,竭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往往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学者型、激情型、技术型和威望型等四种类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常常会通过模仿、选择、定向、创新等基本模式,从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风格 类型 形成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特征的培养、学习氛围的创建、合作精神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根据其工作环境
期刊
《制图》历来是工科学校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①空间想象能力不强。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③不善于把握关键知识。这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制图》的学习,必须加以克服,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 积极锻炼,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职中学生刚进入青春期,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此阶段
期刊
【摘 要】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边远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活动过程中
期刊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怎样,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检验它的重要标准。  1三维目标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函  1.1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它包括知识技能维度目标,过程方法维度目标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维度目标。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叠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情感,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一个人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反应敏捷。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生思想知识的不断开拓,教师的学科情感尤为重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素质与情感方面的培养则是胜任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成功的首要环节。  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