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寻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予以我科总结的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腹部手术后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每组90例。随访1年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22%),对照组发生9例(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07-02
腹部手术属于普外科常用治疗措施,而粘连性肠梗阻则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80%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手术所导致,并可反复发作,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方可彻底解除[1],亦有患者手术次数越多,粘连愈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因此,探寻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措施,是现今普外科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意识清醒的前提下,告知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分组
根据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予以我科总结的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腹部手术后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每组90例。
1.3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12~70岁,平均(51.8±2.6)岁;手术部位:阑尾手术62例,胃部手术42例,肝胆手术38例,肠道手术24例,脾手术14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即:禁饮食、胃肠减压,以及予以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1.4.2 观察组
我科在总结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术前、术后总结以下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方法[3~4],主要包括:
术前:采用术前1天20:00行不保留灌肠,通过予以0.5%温肥皂水500~1000mL,以便于患者排出大便与肠道积气,达到最大清洁肠道的目的,以减少术后便秘、肠胀气等不适症状。
术后:①早期活动:术后6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协助其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进行分阶段活動,主要包括呼吸活动、四肢活动以及早期下床活动,其中呼吸活动主要指导患者半卧位做深呼吸,待数到7时发一个“扑”声,呼吸运动与呼吸比为1:2 或 1:3,3h/次,6次/d;而四肢活动主要是指导患者做上肢的屈、伸、握、拉、上举、外展等运动,以及下肢的屈、伸、蹬等动作,10~20遍/次,3次/d。同时,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6h即可在协助下下床大小便,其他手术可视患者情况进行下床活动,一般为15~20min/次,3次/d,需注意的是下床时手按住腹部或者予以腹带,降低患者腹部张力以及伤口疼痛情况,不能下床者,可进行床上活动,如勤翻身,2h/次。②腹部理疗:采用红外线理疗仪对腹部进行照射,照射距离以10~20cm为宜,30min/次, 2次/d,以皮肤感觉舒适为宜。③持续胃肠减压:对于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长度应以从发际到幽门处为宜, 5~6个侧孔,连接胃肠减压器,保障引流通畅。④口服石蜡油:于患者术后 2d进行口服石蜡油200mL。待其胃肠功能恢复后,改为2 次/d,200mL/次,疗程5d。⑤口腔护理:术后采用漱口液或生理盐水对禁食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内有害细菌随吞咽进入胃肠道引起肠道感染。
1.5 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
1.6 统计学措施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设定a=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22%),对照组发生9例(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多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所罹患疾病本身等众多因素的作用,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肠麻痹症状,加之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则又使胃肠道黏膜萎缩,而小肠的解剖位置多屈曲于腹腔之中,长度较长,活动度亦大,故而容易造成梗阻[5],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既往的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多是在胃肠功能自然恢复之时,多为术后3~4d,从而导致粘连的几率增加明显,且复发率较高[6],因此,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肠梗阻的发生,是现今普外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
我科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采取术前、术后共同防治的措施,采取术前灌肠,术后早期活动、腹部理疗、持续性胃肠减压以及口腔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之中,结果显示: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22%),对照组发生9例(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腹部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由于研究时间所限,对于肠梗阻的复发情况的数据尚待整理之中,有望今后发表。
参考文献:
[1] 李丽凡,马海菊.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58~2059
[2] 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9):60~61
[3] 刘改香.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 1860~1861
[4] 王伦英,丛铭,毕妍娜.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舒适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6):124~125
[5] 魏红,刘艳华.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循证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17(25):253~254
[6] 李小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29):172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07-02
腹部手术属于普外科常用治疗措施,而粘连性肠梗阻则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80%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手术所导致,并可反复发作,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方可彻底解除[1],亦有患者手术次数越多,粘连愈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因此,探寻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措施,是现今普外科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意识清醒的前提下,告知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分组
根据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予以我科总结的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腹部手术后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每组90例。
1.3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12~70岁,平均(51.8±2.6)岁;手术部位:阑尾手术62例,胃部手术42例,肝胆手术38例,肠道手术24例,脾手术14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即:禁饮食、胃肠减压,以及予以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1.4.2 观察组
我科在总结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术前、术后总结以下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方法[3~4],主要包括:
术前:采用术前1天20:00行不保留灌肠,通过予以0.5%温肥皂水500~1000mL,以便于患者排出大便与肠道积气,达到最大清洁肠道的目的,以减少术后便秘、肠胀气等不适症状。
术后:①早期活动:术后6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协助其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进行分阶段活動,主要包括呼吸活动、四肢活动以及早期下床活动,其中呼吸活动主要指导患者半卧位做深呼吸,待数到7时发一个“扑”声,呼吸运动与呼吸比为1:2 或 1:3,3h/次,6次/d;而四肢活动主要是指导患者做上肢的屈、伸、握、拉、上举、外展等运动,以及下肢的屈、伸、蹬等动作,10~20遍/次,3次/d。同时,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6h即可在协助下下床大小便,其他手术可视患者情况进行下床活动,一般为15~20min/次,3次/d,需注意的是下床时手按住腹部或者予以腹带,降低患者腹部张力以及伤口疼痛情况,不能下床者,可进行床上活动,如勤翻身,2h/次。②腹部理疗:采用红外线理疗仪对腹部进行照射,照射距离以10~20cm为宜,30min/次, 2次/d,以皮肤感觉舒适为宜。③持续胃肠减压:对于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长度应以从发际到幽门处为宜, 5~6个侧孔,连接胃肠减压器,保障引流通畅。④口服石蜡油:于患者术后 2d进行口服石蜡油200mL。待其胃肠功能恢复后,改为2 次/d,200mL/次,疗程5d。⑤口腔护理:术后采用漱口液或生理盐水对禁食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内有害细菌随吞咽进入胃肠道引起肠道感染。
1.5 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
1.6 统计学措施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设定a=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22%),对照组发生9例(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多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所罹患疾病本身等众多因素的作用,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肠麻痹症状,加之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则又使胃肠道黏膜萎缩,而小肠的解剖位置多屈曲于腹腔之中,长度较长,活动度亦大,故而容易造成梗阻[5],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既往的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多是在胃肠功能自然恢复之时,多为术后3~4d,从而导致粘连的几率增加明显,且复发率较高[6],因此,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肠梗阻的发生,是现今普外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
我科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采取术前、术后共同防治的措施,采取术前灌肠,术后早期活动、腹部理疗、持续性胃肠减压以及口腔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之中,结果显示: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22%),对照组发生9例(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腹部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由于研究时间所限,对于肠梗阻的复发情况的数据尚待整理之中,有望今后发表。
参考文献:
[1] 李丽凡,马海菊.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58~2059
[2] 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9):60~61
[3] 刘改香.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 1860~1861
[4] 王伦英,丛铭,毕妍娜.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舒适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6):124~125
[5] 魏红,刘艳华.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循证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17(25):253~254
[6] 李小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2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