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贴心社 助农奔小康

来源 :当代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国家对农村的关注,将从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了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种下的一粒重要的种子,将助农致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纽带,更成为农村经济走出大山、跨越断崖的隧道和桥梁。“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在如今已经变了。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我们走访了正阳县食用菌协会和上蔡县养猪行业协会,通过了解它们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农民致富的新曙光。
  
  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是农产品经纪人鲁新爱于2003年5月创建的。经过五年的发展,专业社由小到大,现有社员1500多人,年产黑木耳、香菇等无公害食用菌1.2万吨,干货5万多公斤,助农增收1600万元。他们靠着自己的勤劳,已走出了一条“建一个专业社、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农民与专业社共享经营成果”的“双赢”之路。
  很早以前,这里的农民主要以卖鲜菇为主,由于收购价格不稳定,菇农的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增产不增收,成为了农民富不起来的事实。
  2003年,正阳县阮店基层社通过市场调查,走访食用菌专业大户,发现食用菌生产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而食用菌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如稻草、麦秸、棉籽壳、多种农作物秸杆、树木枝叶、锯木屑、玉米芯等资源,在正阳县很丰富,发展食用菌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万事开头难,为成立专业社,鲁新爱多方筹措资金2万元,尝试着种植这种食用菌,由于没有经验,又不懂技术,这次尝试让他损失了1.8万元。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亲自带队外出学习。回来后,他与供销社的5名下岗职工合伙种植了8万袋金针菇。有了一定的技术,再加上精心管理,食用菌长势良好,他第一次采菇就收回了本钱。
  可是,金针菇种植存在着销售季节短、不好保管、销售成本大的问题,加之种植不成规模,客户不愿主动上门采购。2005年,鲁新爱从湖北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发动17家农户投资38万元,种了6万棒椴木耳,8万袋毛背木耳,当年就获利23万元,良好的收益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成功栽培食用菌的基础上,正阳县供销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以独立法人名义与外界洽谈业务,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销售信息;通过签订合同,统一收购产品,实现了简单的初加工,统一了包装、统一了商标品牌、统一出售,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入社农民不仅得到自己的产品收益,还可以参与专业合作社利润分红,享受到加工环节的利润。
  目前,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一个由龙头企业牵头,相关产业大户尾随,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社与500个食用菌专业大户签订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合同,建立起互利互惠、共同致富、共同发展的紧密机制。种植品种也由单一的良种黑木耳发展到以草腐为主要原料的白灵菇、香菇、鸡腿菇、平菇等食用菌。专业社入社社员由最初的阮店乡发展到兰青、两严店、吕河、慎水、雷寨等11个乡镇近千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每年助农增收600万元。
  
  上蔡县养猪行业协会
  
  上蔡县养猪行业协会是农民经纪人刘玉振于2002年3月成立的,由从事畜牧养殖的企业、养猪专业户组成,经县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多年来,协会在发展中采取了“五统一免”的服务模式,即: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提供种猪、统一采购疫苗和兽药、统一免疫程序、统一销售生猪,免费技术服务。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发挥了协会规模优势,给会员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合作社还聘请了河南省著名专家李文刚博士及湖北农科院院士姜天童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为协会技术顾问,定期为会员举行技术研讨会,并每月为会员发放技术快讯,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指导。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协会正如雨后春笋迅猛地发展。2007年协会成立“河南豫珠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自己的生猪品牌——“豫珠”牌商标,同年被评为驻马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了把事业做大做强,更好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协会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建立自己的科学实验基地,引进和改良优良种猪,为此他们新增300亩地,并与华中农大强强联合筹建年出栏3万头的现代化种猪场。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中原一流的现代化种猪场,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更优良的种猪。
  现在,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16人,每年能繁殖生产母猪1.8万余头,年出栏生猪30多万头,年销售额达4.8亿元,创利1.4亿元。
  农村经济合作社势如破竹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繁荣农村经济的希望。但是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经济组织会把自己脚下的路走好,助农增收不会只是口号。
其他文献
书画的品相千变万化,画面内容千姿百态,画家书家成千上万,鉴定难度极高。所以,品鉴书画的要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朝代气象:所谓“朝代气象”,就是通常所说的时代特点。古代的书画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缭乱,但稍稍多看一些,就能把握住大致的时代特点。这种朝代气象不是凭空虚构,更不是胡言乱语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纸张、墨色、装裱、风格中,是可以通过观风望气辨别出的,不过这要多看多想。  风格技法:行笔运笔的特
期刊
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之法。冬季气候寒冷,一般是休生养息时期,“冬主闭藏”,这是指冬令进补可使滋补的营养物质容易储存在体内,滋养五脏,扶正固体。故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进补的方法分二类:一是食补,二是滋补。二者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更得益彰。无论是食补还是滋补,都应根据个人体质或病情的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补品。中医认为“虚者补之”,所谓“虚”,即不足也,一般可
期刊
期盼已久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发表了《公报》。从《公报》公开之时到现在,我读了、学了,浮想联翩,怎么也沉静不下来,就想歌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家外一身份,都是中国人!”  是的,“三中全会公报”说的农业、农村、农民,说的新的伟大改革,其实是我们中国人、中国从今起的命运!  从古以来,中国农民多;从新中国建
期刊
世人关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对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三中全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凸现,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    近年来,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1978年为基准年
期刊
目前,各地留创园、高新区已成为怀揣着技术、满怀创业热情、渴望一展宏图的海归创业首选之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核心也正是这些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而不论是孵化器还是创业者自身,他们共同关心的焦点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创业资金哪里来?  每一次的海归聚会,每一次的创业恳谈,创业资金哪里来这一问题总会反复地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些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不约而同地念叨着一件事:缺钱。  当然,他们指的是他们手中的
期刊
提起河南省中牟县,就让人们想起那里的大蒜,不仅全国闻名,而且远销海外。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更为惊讶的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今天,在这块充满历史烟尘的土地之上,作为新农村富民工程的“新网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新网工程”拉动中牟经济    中牟县西临郑州,东接古都开封,县域面积1416.6平方公里,辖11镇6乡和431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而中牟县供销社有17个基层社和
期刊
中原大地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  本刊记者带着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的重托,来到了中原大地——河南,去探究那里的农业、农村、农民……  本期“合作社与经纪人·河南篇”,由本刊记者胡士华、汪红、孙宇腾、孙国策等共同采写。    自古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一直是全国的经济要塞;而如今这个农业大省,在大力发展“三农”的道路上,迈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时代步伐。  2005年4月,由河南省
期刊
大学毕业,开始人生新旅程。是满足于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做一名公司小白领,还是到一个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发掘更大的人生价值?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选择了后者。日前,上海市市教委举办上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座谈会,毕业生代表讲述了自己到农村、到西部、到艰苦岗位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经历。    让村民听懂新政策,是门学问    [人物]赵霞凤,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在宝山
期刊
河南省财经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系省财经职教集团牵头学校。学校坐落在省会郑州市中心,与众多的文化、教育、商业单位毗邻,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崭新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学生管理,已成为始终走在同类学校前列的不竭源泉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无尽动力。  师资力量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80人,其中高级讲师48人,讲师92人,博士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