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变迁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籍的世界,我们难以想象。探讨一下书籍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推进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书籍,籍,字典上云,即“书、册”,研究一下这个“册”字,我们会发现,它好像用绳子将两块木板串到一起的样子,这个象形字指的就是在纸张发明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书籍的一种形式,即“编”。
  在这之前,人类先是将字刻在石头上,这些字也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象形符号。这样直到商朝,便出现了甲骨文。上个世纪末,在我国的河南安阳殷都废墟中出土了许多刻有文字符号的龟甲和兽骨,据专家考证,这时的文字已具有了汉字的雏形,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甲骨文,甲骨文一般被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而那些龟甲和兽骨,便可以看做是我国最原始的书籍,我国有史可考的文字便是从这些书籍开始的。
  时代的发展要求书籍向着轻便实用的方向发展,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竹简”“木牍”和“丝帛”,这就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编”的时代。一般是用熟牛皮将木片或竹片串在一起,分别称为“牍”和“简”。而丝帛因其材料的昂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孔老夫子有“苇编三绝”的典故,文天祥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诗句,都是与“简”或“牍”有关的。
  简和牍较之甲骨是进步多了,然而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传说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3个大力士抬进宫去。丝帛很轻便,但也很昂贵,这迫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廉价的替代品。到了公元105年,当时最优质、最廉价的“蔡侯纸”终于问世,这是书籍演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书籍变迁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纸张的解决使书籍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然而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书籍的传播依靠手抄,其速度与质量都令人难以满意。如何快速又准确地在书籍上书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大约在唐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随后在宋代,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日臻成熟。这样,印刷术将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籍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造纸和印刷术是书籍发展的两个台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伟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此后,书籍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造纸和印刷术的不断改进,现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已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各种新的书籍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21世纪,将又是书籍演变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在已经有了会“唱歌”的书,供盲人“看”的书,供失聪者“听”的书;甚至出现了微缩图书,形体小而容量大。可以想象,未来的书籍世界,将是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迷人世界。
其他文献
在动物界,昆虫因其小巧的体型,总是给人一种弱势的感觉。然而,在生存技能上,它们可一点都不弱。高超的演技,总是能让它们轻松避敌,潇洒逃生。  躲避派  有时在树林里,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片“树叶”在树枝上缓缓移动。走近细看,才发现这片“树叶”竟是一只昆虫。它模仿树叶的本领真是高超,几乎到了乱真的程度。从它的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叶脉和皱纹。假如你不走近看,还真的以为它是一片树叶哩,难怪它敢在光天
期刊
孔,随处可见,挂钟上有孔、皂盒上有孔、塞子上有孔、鞋上有孔、地上有孔……孔,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用打孔的方法能创造出什么呢?  蜡烛点燃后爱“流泪”,怎样解决?1988年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竞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小发明,是在蜡烛上扎了许多小孔,点燃后,蜡液就流到了小孔内而不会流到桌子上。  山西省长治市有个中学生,发现门上挂锁的钥匙孔里被人塞进了火柴棒,掏不出来,钥匙断在了锁里,同样不好抠出
期刊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增多,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把数百万个细菌装在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独特的“细菌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细菌灯不仅能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还能让我们找回萤火虫时代的美好回忆。  研制细菌灯的荷兰研究人员吉尔夫·赫尔登从小就喜欢萤火虫,但是在都市中生活多年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多
期刊
蒸汽机  1851年,伦敦世博会  宣告工业时代的到来:当时掌握蒸汽机技术的并非只有英国一国,因此这届世博会成为了各国蒸汽机的秀场。这些庞大而刚劲的蒸汽机车揭示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电梯  1853年,纽约世博会  加速了现代城市发展:此次世博会上,电梯创始人伊莱莎·奥的斯站在升降机平台上,当升至一定高度后,命人砍断绳缆,升降机平台安全地停住。从此,电梯促使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加速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期刊
10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地质专家万新南教授,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寻找一条失踪的河流时,惊奇地发现了一根奇特的擎天石柱,此柱浑然伫立,直冲云霄,极富峻美。如今,这根高达150米的石柱仍然矗立在恩施的大山里,据说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1  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天神送给当地人一炷香,让人们遇到灾难时把香点燃,天神一看到袅袅青烟就会来帮助人们解除苦难,因此当地人都尊称其
期刊
错误1 莱卡犬是进入太空的第一狗  前苏联在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前,曾将多只狗送入太空。最著名的当属莱卡犬,俄语名为“Kudjrawka”,意为会吠叫的动物,它是第一只进入地球运行轨道的狗。在莱卡犬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狗曾翱翔于大气层内的亚轨道上,它们在返回地面时仍然完好无损。飞行次数较多的狗是Otwaschnaia(勇敢者),它进行了6次高空飞行。1957年,莱卡经历了数小时的压力和过热而死
期刊
不久前通车运营的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40℃左右。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高铁要安全运行,金属材料的“耐寒”性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金属的“冷脆”现象  100多年前,英国斯科特探险队远赴南极考察,因装液体燃料容器的锡焊缝突然莫名其妙地“化开”,导致燃料流失,最后造成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悲剧。1938年3月,一股寒流席卷比利时,气温下降至-20℃,刚建成
期刊
饼,原为面食的通称,后来才逐渐被固定下来,用来称用面粉类制成的、一般为扁圆形的食品。饼的种类颇繁,见于古籍的也有很多。因饼而入史的趣事,在文籍中记录得也不在少数。  有因饼得官的。后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因事在新野被拘押,新野小吏樊晔是他的旧交,曾送去一匣饼给刘秀充饥。后来刘秀接皇帝位,封樊晔为河东都尉,并开玩笑说:“以一匣饼换了个都尉,你觉得怎么样啊?”史家记述这件事的目的是为颂扬刘秀的仁厚不忘旧
期刊
夏日的傍晚,如果我们漫步于莲花池畔,就会留意到白天还笑脸迎人的睡莲,此时已经闭合花瓣、掩面酣睡了。待到第二天旭日东升之际,它又会自睡梦中慢慢“苏醒”,重新绽开妩媚笑颜,周而复始。睡莲的名字也由此习性而来。其实,植物和人一样,也有“睡觉”的需求(当然动物也需要)。除了我们熟知的睡莲,像花生、大豆、含羞草、红花苜蓿等植物,也会在清晨日出时舒展叶片,随夜幕降临而闭合叶片“入睡”;蒲公英则在日落时关闭花瓣
期刊
人体冷热感觉属于触觉问题。许多人习惯只以温度的高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的感觉温度和实际温度有时相去甚远。影响人体感觉冷暖的因素很多,除了湿度、风力外,还与人的体质、情绪、年龄等有关。  湿度能使冷热加剧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但翻开气象资料一看,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们之所以感到三伏天最热,是因为这时的“热”加进了“湿”,是闷热。同样,在寒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