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到“悟”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的错误是一种高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应用这些错误“资源”,开展化错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正确认知。
  一、“试误”视角下的化错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化错策略,首先就要让学生犯错。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尝试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可以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为学生布置陷阱,引导学生深思、探索,从而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重要的教学资源。[1]值得注意的是,试误并不是鼓励学生去犯错,去盲目尝试,而是要从试误过渡到成功,慢慢增加学生的无误反应,慢慢转化为固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正确连接,通过试误来填补学生学习的认知缺口。例如,在“植树问题”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由于植树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不封闭路段两端都植树、不封闭路段两端都不植树等具体情况,学生在解题时很容易出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有一条长9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30米栽一棵柏树,需多少棵柏树苗?教师一给出这个题目,很多学生立刻用900÷30=30来计算,得出需要30棵柏树苗。教师给学生提供犯错的机会,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这类题应该遵循“间隔数=总距离÷株距,棵数=间隔数+1”的结论来计算,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31棵。
  二、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
  在小学数学的化错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试误”到“顿悟”转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犯错的机会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犯错,而是在学生试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顿悟是学生突然理解知识或者掌握解决问题正确方法的过程,它和学生的试误并没有冲突,试误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顿悟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明白道理,获得知识,知其然顿悟其所以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上文的“植树问题”中,教师给出题目让学生解答,学生的解答过程是试误的过程,而要让学生顿悟,得出“间隔数=总距离÷株距,棵数=间隔数+1”的结论,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引,帮助学生从试误到顿悟转化。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在线段的起点画一个点代表种植了一棵树,然后间隔一段距离再画一个点代表又种了一棵树,边画边说“隔30米种了一棵树”。当教师在线段上画了4个点时,线段已经只剩下最后一点距离,此时教师就可以发问:“种树就此结束了吗?公路的末端要不要种树呢?”经过教师这样一引导、一发问,学生便恍然大悟:“噢,原来在公路的末端还要种一棵树。”此时学生就可以发现之前解题的错误,再次进行解题,实现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
  三、“试”与“误”的化错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发展不成熟、认知能力不足等,總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解题时容易出现各种答案,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和思路甚至和正确的认知结果完全相反。[2]此时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这些错误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正视错误,理解错误,并勇敢改正错误,悟出正确的结果和结论。在化错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调控者和引导者的重任,合理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并积极帮助学生化解错误,让学生所犯的错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学生可以通过算法口诀来计算出答案,将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但是在实际的计算中,一些学生总是忘记进1,从而导致结果出错。此时,教师就要利用学生所犯的这种错误,让学生针对正确和错误的思路进行争辩,并将计算的过程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结语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所犯的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从“试”到“悟”,先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然后引导学生实现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在“试”与“悟”中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教育价值,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  唐玉玲. 慧眼识“错”,化“错”为美——例谈“化错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7,(26):74-75.
  [2]  李培芳. 化错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J]. 教育探索,2018,(2):45-48.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
其他文献
读完特级教师张丽钧的新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收获良多。整本书共四个章节:《幸运只光顾持续努力的人》《用最孤独的时光雕塑最好的自己》《咬牙坚持下来,才知道自己能走这么远的路》《所有艰难,都将变成生命的礼物》。张丽钧用日记体的形式、散文的笔调记录了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想。书中文章笔调时而犀利尖锐,时而唯美柔和,在犀利与柔美中抒写作者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也强悍,也温软”,这
期刊
曾有人说:“你想要了解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融入他的生活。”加雷斯·B.马修斯的《与儿童对话》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没有任何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曾真正地肯定前青春期(9—12岁)的孩子具有哲学思考能力。”而这本书要否定的正是这种观点,因为这个观点有很强的主观性。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愿意蹲下来与孩子们进行平等沟通,愿意深入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与交流中,就能发现,孩子们有很强的哲学思考能力
期刊
上课,师生问好。  一、激趣导入  PPT出示画面: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野花  师:同学们看这幅画,看到了什么?  生(齐):野花。  师:可是,诗人却说看到了大地的眼睛,画家却说看到了天上落下来的星星,农妇却说看到了猪饲料!为什么看同一幅画,大家却得到不同的答案呢?今天学习美国创意大师罗迦·费·因格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许能揭开奥秘。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板书课题)  生:
期刊
2018年9月,开学后的第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章贡区教研室彭主任给了我一个作文公开课的教学任务。我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作文教学,当时便漫不经心地在嘴上答应着。谁曾想,对我来说却是一次写作教学观念的蜕变。彭主任给我定了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教学任务:学习改写。正式备课之前彭主任给了三个关键词:教学情境、教学元素、教学支架。带着这三个词,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功能写作”的相关理念和教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在以写作教学为主题的“‘赣渝沪深’四地作文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写生活中的一件事情,通过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联想自己的生活,把启示写明白。  然而,现行教材中
期刊
2019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大咖云集。代表江西省參加此次研讨会的南城县盱江小学李毓梅老师,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执教的《认识图形》赢得了评委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李毓梅自199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对数学学科教学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她身材瘦小,看起来弱不禁风,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仅担任班主任
期刊
绘本图文结合,内涵丰富,犹如为孩子打开了展望世界的一扇窗。通过绘本,可以把阅读的种子撒进孩子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目标设定要“准”  一堂课要做到高效,首先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鸭子骑车记》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从中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习拟
期刊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数学教育”“社会即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儿童在生活中表达数学、学习数学的多种方式中,绘画是儿童普遍喜欢,并且乐此不疲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儿童“数学绘画日记”的创作是一种尤其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践方式。数学绘画日记就是采用日记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数学情景画下来,并用文字将看到的现象、发生的事件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记录下来,它是儿童用文字和图画共同来表达生活
期刊
人教版教材把《鸿门宴》一文放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本教材唯一的文言文单元,担负着从初中到高中学习过渡的任务。从能力训练方面看,前后没有明显连续性,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本单元为记叙散文、史传文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三篇选文同样是写史,但叙事手法和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从本单元的导语可以看出单元编写意图,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悉心体会,掌握
期刊
《与朱元思书》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篇幅短小,不用典故,但教師在教学时常常感到困难,原因有二:一是文体归属复杂,二是文章内涵复杂。笔者查阅多篇教案后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尤其是教学目标方面,或面面俱到而重点不彰,或浮于表面而难以深入,或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教学目标雷同。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为了纠正《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偏颇,提高教学效率,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