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52-01
  
   经常和一些语文同仁谈语文教学,大家都抱怨如今的语文课太难教:各种教研成果、教学新理念琳琅满目,使人无所适从;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不会学也不想学。经过调查,方才知道,他们已经走入了语文学习的误区。
   误区之一:必要的记诵等于死记硬背,只有笨人才去背诵。
   误区之二:用字用词并不是什么严肃的事情,很随便的。出版物、电视媒体上就是这么做的;咬文嚼字是孔乙己,等于穷酸。
   误区之三:书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写好字是书法家们的事,与我无关,写字将来我用电脑。
   误区之四:老师应该直接教我们考试题答案,不用上那么多课文,浪费时间。
   误区之五:语文太琐碎太复杂,太浪费时间了,认真学习了未必考得很好,不认真对待未必考得太差。
   语文教学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就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教改方向和思路,研究影响语文学习的消极因素,找出应对的策略。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率,是为了使学生收获值最大化。但如果方向不正确或对语文自身规律认识不清、掌握不够,教改的负面效应就会突现出来。改革是时代主旋律,不可否认,但任何改革如果违反了规律,脱离了实际,就会变成闹剧,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语文教学改革,也应尊重语文教育规律。为什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影响那么深远,首先他是个诚实的人,魏书生教学的成功,在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什么花架子,就象学语文那样去学: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传统得很,这说明他很懂语文,他把自己学习经验最精华的部分给了学生。很多教改明星为什么会如昙花一现?原因很简单,不懂语文,急于事功,闭门造车,忽悠人。关键是缺乏学术良知,更重要的是缺乏做人的良知,要带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一、戒浮躁,淡功利
  
   语文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量的积累十分必要,读篇目、识字、解词,尝试运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窝,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比如小学语文,一年级就教拼音,这是不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小小年纪没认几个字就学拼音符号,这不是给人下马威杀威棒吗?按认识规律是先教说话,后教识字、书写,到中年级再教拼音,因为这时学生有了识更多字的欲望,这就叫因势利导,这个意见我已在《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成人化的思考》中作了专文论述。现在的语文课要么容量大得惊人,专业人士听课时也感应接不暇,学生如何受得了?要么成了脱离文本的一无所得的游戏课、闲扯课,前者急于求成,后者让人怀疑职业道德。教什么怎样教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语文教育规律说了算,怎样学,有前人的经验在。现在有一种流行做法,从高一对接高考,叫与高考零距离,这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其结果欲速而不达。
  
  二、重积累,激兴趣,重过程,轻结果
  
   语文学得好不好,关键看积累。因为任何质变都是以量的累积为前提的,你读了大量文章,识了很多字,积累了很多词汇,会写会解会用,而且你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你就不能自拔地爱上了语文,正确的路子大致是这样。这其中教者的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你确定学习内容、阶段性目标,在学习方法上给予点拨和示范,在内容上给你解疑答难,特别是过程和方法。为什么优秀的语文教师特别重视学习过程即知识的生成与掌握的过程,为什么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这个原因。只要见得真切,才能理解得深刻。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预定目标。语文学习规律之一就是“厚积薄发”。你想腹中空空提升语文水平,甚至创造创新,只能是一种空想;对语文不感兴趣,你想学好它,也是不现实的。现在为了应付考试,教者大都看重标准答案,这是很不明智的。语文是一种思想,你教会了他思想方法,使他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用思想指导思维,你就完成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还怕思维结果背离标准答案吗?学习过程不仅使人知其然而且使人知其所以然。
  
   三、重感悟,轻练习
  
   语文学习,练习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可而止。现在学生的练习量实在是太大了,各种配套练习作业应接不暇,令人眼花缭乱,穷于应付,没有时间思考,根本收不到什么效果,洋思的经验告诉我们练习不在量大而在于精,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做好这个“一”就行了,少了是事半功倍,多了就是事倍功半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在自个身上就不明白了呢?
   感悟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语文学习就是联系生活体味语言,感受情境,参悟事理,通晓意义,这因事悟理是一悟,这咬文嚼字也是一悟。所谓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都是对失败教训的最恰当的总结。
  
   四、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受用终生
  
   如果你淡了那份功利心,学习只为那份爱,就一定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坦率地说,今天我们的社会还是
  重理轻文的,比如学校分科,高分学理,低分学文,就业、薪水也是偏爱理科生,其实这是社会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早在上世纪初就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伟大哲学的民族充其量是一个生物之群,是没有希望的。不仅作为人文科学之首的哲学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作为人文科学基础的语文更是影响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虽然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它们都得以人文科学为依托,人文科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人不可太功利,太功利了就会近视,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社会不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把健康的语文教育称为“绿色语文”,可喜的是近年的教材在回归传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我们的理论建设还没有紧跟上去,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只要我们大家不懈地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走出语文教育教学的误区,让语文教学发展越来越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语文”。让我们的教者教得塌实,学者学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他文献
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是指依托本地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媒介手段,满足观众文化需求,并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中发挥应有作用的节目。宁海县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人意山光》节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4-02     随着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对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的提出,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应该是考查这种创新意识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概率其他知识点交叉渗透的数学问题,是新课程高考的又一亮点和热点。这类题的特点是:情景新颖别致,立意深刻,自然流畅。解这类题时,应认真审题,对题目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理解透彻
有机氯农药粘虫散(有效成分0.5%666和2.5%DDT)是防治粘虫危害的一种较好的剂型。我国北方地区小麦地套种玉米,为了防治二代粘虫危害玉米幼苗,在小麦收获前期使用,收到了良好的
摘 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激素。本文根据实践工作经验,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方法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愉快的接受体育技能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喜爱学和勤奋学。  关键词: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7-01    兴趣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6-01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在,好奇心强,直接兴趣明显,爱寻根究底,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大多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化学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解决学生的分化现象尤为主要。化学教学的入手点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内在动力,克服分化
摘 要:不论适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形势,还是满足应试教育的现实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的几点操作是非得紧抓不可的。一、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二、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三、设计读记形式的积累;四、重视典型习题的回顾;五、强化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六、坚持课文的话题性评写;七、激发赶超别人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过程 核心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9-01    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刚学说话时,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字词,而到了两三岁,却能熟练的说出数千个词句,比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惊人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呢?说到底就是孩子无数次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属于母语教育,也应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就像长身体一样,要一口口地吃,一点一点地学。人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50-01     十年前,我就在一次高考复习研讨会上阐述了我对语文备考的观点:备考从平时的一节课开始。不问平时课上得怎么样,而在高考临近再大谈备考无异于临渴掘井。时至今日,高考备考仍然年年研讨,年年怀抱一二本资料,要么无休止作练习,要么在构建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前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是“草色遥看
稀播培育壮秧,是提高晚稻单产的基础;但单纯强调稀播而不相应减少栽插本数,就必须扩大秧田面积,减少早稻面积和复种指数。过去采用的“两段育秧”和“抽条留苗”办法,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