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魅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数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重要的内容,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以数学化方式思考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追问对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追问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思考方式优劣直接决定数学思考水平高低。限于小学生思考方式一般呈静态、单一、孤立、表面的特点。通过一串问题的追问可以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思维方式呈动态、联系、多元、深刻。思维方式的迥异,是"鸟"枪与"大炮"的差异,因此转化学生的思考方式是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在教学第五册"24时计时法"时,老师出示一个钟面,钟面上的时针正好指向3。还没等我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说这是3时。
  师:说一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下午3时,我在学校上课;不对,这个时候是晚上3时,我在睡觉;应该是15时,电视就是15时开始播的。
  老师追问:"为什么时针都指向3时,你们所说时间却不同?"学生开始思考了,意识到钟面上的3时在现实生活中有两个时间。
  再追问:那哪一个答案最正确呢?学生又开始观察起来,认为15时的答案最具有说服力。我及时表扬这些同学不但观察仔细,而且能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
  再如:教学"字母表示数"时,创境环节课件出示:神奇的魔盒
  进 出
  +10
  6--------16
  8--------18
  12--------22
  你还能接着往下玩吗?如何用既简明又概括的方法表示这一规律?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积极投入思考讨论,出现了很多方法,师展示两种:(1)6+10=13(2)a→+10→a+10,再问:那种方法好?为什么?精炼的几个问题使学生透过现象,迫切想思考出用字母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刚开始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就现象说现象的层次,思维方式是单一的。"学起于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适时追问,不仅能把知识学透,还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思考数学的规律。
  二、以追问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在頭脑中构建其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其中,交互作用的强弱直接决定数学思考的深度。深入的数学思考对小学生而言,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相机点拔,或是循循善诱,把他们的思维引向对数学本质的思考。通过巧设追问和一系列师生互动活动,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按思维规律去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
  例如:教《工程问题》时:老师出示例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已学过的整数应用题解题方法,列式为:30÷(30÷10+30÷15)=6(天)。
  于是,教师将题中"30千米"改为"60千米""90千米""120千米"让学生解答,其结果都是6天。这时学生产生了困惑:答案为什么都一样呢?
  师索性把困惑挑明:"为什么数量的大小不同,而计算的结果都相同呢?"随着问题的提出,思维就又被激活。学生通过研讨和比较,发现总工作量在变,每个队每天的工作量也在变,但变中也有不变,每天做的工作量相对于工作总量是不变的分率。于是,孩子们得出这一题的的分数解法: 1÷(1/10+1/15)=6(天)。
  追问:比较这种分数解法与前面的具体数量的解决,你有什么想法?此问一出,学生又是一番议论纷纷,最后形成共识:分数解法概括了前面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数学思考质量的提高需要由表及里的推进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追问把学生思维从点引向面,利于他们总结概括规律,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
  三、以追问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角度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思考方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层次。如果学生能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鼓励方法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还应该注意方法的优化。这个优化过程,不是教师说了算,而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自主优化得到。教师要利用课堂的有利生成,适时的追问,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必要的发展。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在黑板上写三个l,接着问:"这三个1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师用等于号连接。师在第二个l后面写上一个0,成为10;在第三个1后面写上两个0,成为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
  追问:"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好多学生都皱起了眉头。
  老师组织小组讨论。教室里炸开了锅:一个小组的学生有了眉目,在数后面加不同的单位。如:1元=10角=100分。意见一出,学生们的思维一下打开,在数后面还可加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
  师总结:在这些数后面加上不同的单位可以使他们相等。
  追问:除了这些单位,还有办法吗?
  又是一番热烈的讨论,发现带不同的计数单位也可以使等式成立:1万=10千=100百。他们的思维还是在整数范围。
  我们刚学了小数,可以带小数的计数单位吗?怎么表示呢?
  一番讨论发言,学生惊奇地发现:1=1.0=1.00,方法原来如此简单:只需点上小数点!
  教学一道应用题:公路旁有一个长方形的鱼池长30米,因扩建公路,长减少5米,鱼池的面积减少100平方米,原来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观察思考了片刻,有孩子举手:长减少了5米,宽没有变,根据减少的100平方米和长可以求出宽:100÷5=20米,面积公式30×20=600平方米。"从宽不变这个角度思考,非常能干"给予肯定。"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孩子举手了:可以从分份数的角度考虑,这个长方形5米长为一份,30米长可以分6份,一份100平方米,6份就是600平方米。
  课进行到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挑战后,一股强劲的学习热情"喷发"出来,这一良好效果正是教师创境、激趣、设疑、点拨的结果。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是用追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轮又一轮的高潮。学生通过思考角度的不断转换,使矛盾一一得以解决。有效促进学生拓展思维角度,从而提升思考质量。
  学生认识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新的认知环境对学生思维产生挑战时,就会产生探究、讨论的欲望,从而去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追问就是学生思维爆炸的导火索,巧用追问,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魅力无限。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精炼橡胶种籽油是橡胶种植业的一种附产品,过去除用作肥皂外,不供食用。自1965年开始研究作为食用,由于当时受修正主义路线干扰,研究未能顺利进行。文化大革
【中图分类号】G630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免不了要与学生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师生面对面的心理接触,既包括双方的思想交锋,亦包括双方的感情撞击,那是打动对方心灵的最佳手段。因此,必须研究其间的诀窍,讲究实效。这里就涉及到班主任的谈话技巧,下面就谈话技巧问题,谈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  自尊心是交流与成长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我们:"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象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  方法:40例声带白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行可视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摘要:小学英语教育在整个英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教育,由于英语不同其他学科,没有特定的教育环境,对于语言来说最重要的是环境,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自己母语尚没有掌握好,更不要说外语教学了,母语在这个大的环境中,孩子一直在被周围的一切感染,在表达上还有不妥之处,更不英语,英语的教学时间有限,在特定的时间内,同学们接受知识的时间有限,总所周知,一节课有效的教学时间为20分钟,其余的时间,学生精
据报导,草木樨是华北地区一种良好的豆科绿肥。黄泛区农场于1961年开始作观察性栽培试验,初步明确二年生黄花草木樨在当地春秋播种都有良好的长势。为此,我们在1962年秋至19
我所从1968年开始,先后四年在江西庐山植物园、庐山马铃薯育种站进行小麦夏播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小麦夏播对缩短育种年限,选育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小
目的: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inkedhypophosphatemicrickets,XLH)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佝偻病,发病率约为1∶12000,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身材矮小、佝偻病、低磷血症、近端肾小管重
谷物联合收获机上的逐稭器对脱出物的喂入量、湿度、组成成分等的变异程度至为敏感.喂入过多、湿度增大就使分离不净.逐稭器比其他工作部件具有较低的通过能力,限制了机器生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思维能力;引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等。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出现了误区:如过分追求形式,为课件而课件;用做课件代替备课,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多媒体技术必须运用合理才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趋于成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早稻蒸汽育秧是利用普通平房作育秧室,把谷种播在育秧座上,在室內依靠水蒸汽所带的热量和湿度創造一个高溫、多湿的育秧条件,以进行快速育秧的一种方法。它是1958年大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