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上“讲故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录了一堂“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以“由一杯食盐水引发的故事”作为故事主线串接课堂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展开以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为知识主线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形式的变化、思想的渗透、原理的迁移、试剂的选择、技术的应用等方式,融合了情境、问题、活动、知识、认知,呈现了一堂创新模式下化学概念教学的具体课例。
  关键词:沉淀溶解;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4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16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苏教版)的知识建构路线如下图:
  
  这样的建构方式主线突出,即从理论到运用的主线。其理论层面涵盖了两个要点:一、让学生通过实验,逐步建立溶解和沉淀是可逆过程的观点;二、通过类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本节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如下四方面特点,即:①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②特别关注生活、生产、实验情境的创设。例如:误食钡盐中毒的救治、美丽的溶洞、氟化物防治龋齿等体现了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而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则被巧妙安排在生活、生产的情境中。③着重运用直观的手法阐释问题。在“沉淀、溶解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概念建构时,采用了微观图景和直观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在“形成沉淀溶解平衡以及溶度积概念”时,采用了相关化学平衡知识类比迁移这种较为直观的建构方式。④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两个活动与探究、三个交流与讨论,涵盖了上述知识建构线路中的所有环节。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借班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高二选修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层次较高,有较好的思维习惯和一定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溶解平衡,学习了化学平衡,也经历过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运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这些为学生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奠定了知识以及方法层面的基础。然而,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沉淀、溶解问题仍存在错误的印象。譬如:①部分学生习惯于将沉淀物看作不溶物的前概念,对沉淀在水中有微量溶解的认同有强干扰。②沉淀和溶解是互为对立统一的现象,但在学生理解中却往往是割裂的。③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往往因其反应迅速、灵敏,现象明显,而使学生产生单向反应的错觉,影响了其为可逆反应的建构。
  二、 设计思路
  本节课最初的设想是基于科学本质的HPS教学实践。其间,主要运用PDEODE策略、思维导图的原理,利用真实情境——食盐水来建构知识框架,通过由一杯食盐水引发的“四个故事”来设置主线,即: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其次,运用定量计算加深对概念的构建,再次,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最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其解决可溶物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本节课从旧知识开始,逐步引发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生思考,将教师的任务驱动转变为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推进课堂的进展,实现生本课堂。笔者以为,作为常态课,课堂是延续的,是拓展外延的,故在课的结尾,用实验再次刺激学生,让其激疑,留下悬念,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兴趣,同时点出本节课设计的初衷,即由学生原以为再普通不过的食盐水开始到一节课结束,学生会发现其实食盐水竟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借由本节课,除了教授学生该有的学科知识以外,笔者希望学生们能明白学无止境,必须逐步培养自己在求学路途上谦虚、踏实、严谨的态度,更希望传达一种思想,不要轻易的为任何事物设限,因为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会有无穷的潜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初步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2)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掌握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沉淀的溶解、转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往、积极自我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2)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
其他文献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整个化学必修1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鲁科版《化学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元素观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开展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学习积极性;元素观;科学探究的基
摘要:在高三元素与化合物的复习中,把微实验带入课堂,通过实验的探究,整合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化学实验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化学知识整体把握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微实验;高三复习;二氧化硫;氯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8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
摘要:分析阐述了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信息素养,对高考化学题中典型图形信息题举例并作了分类和解析,对每类题中信息呈现方式与解读策略方法作了一般性归纳和总结,在识图、析图和用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图形;信息;解读;策略与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Here’s Scarlett, in the garden of a friend’s house in London on a sunny summer morning. It is the kind of mornings that are unusual in England. Scarlett is twelve years old (“Thirteen in November,” sh
摘要:基于化学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分析,以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2(必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例,进行基于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最后对该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实验探究;原电池;概念原理;问题串;深度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做到课前精备、课上精问、精练,构建常态、和谐、形态优美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精备;精问;精练;常态;和谐;形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
一、语法填空 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 )1. Of all the fruit, I like ______ best.  A. strawberries B. eggs C. milk  ( )2. —Let’s ______ hamburgers in the KFC.  —That’s fine for me.  A. eat B. he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以“化学反应的方向”的教学为例,介绍了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化学理论教学;反思性学习;化学反应的方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4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My name is Wang Dongdong. I have two friends—Tom and Linda. We can be friends just because we all like collecting things, but we have different collections.  Tom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He began coll
摘要:“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试题以考查知识的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为突破难点以例题为支架,探寻该类试题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知识整合;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09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