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江》中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樋口一叶是日本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虽因为疾病早早离开人世,但她留下的那些小说,比如《浊江》,《青梅竹马》,《大年夜》等都给明治文学史留下了一笔不同的色彩。一叶也被评为是近现代最受欢迎的女作家。
  一叶的小说《浊江》是其代表作之一,围绕这片小说一直以来存在着各种解读。本文将从小说中的频出词汇之一<丸木橋>来对《浊江》进行一番新的解读。
  樋口一叶的代表作之一《浊江》这篇小说讲述了居酒屋的陪酒女阿力的纠结与痛苦的一生。小说围绕着主人公阿力及她的相好结成朝之助以及以前的相好源七之间的纠葛而展开。在一叶的这个作品中,引人注意的一点便是<丸木橋>一词的反复出现。我认为,对于一直以来的围绕阿力的一些问题的解读,独木桥一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浊江》中出现的关于独木桥的描写的部分有:某天夜里,正在陪酒的阿力在唱到“奴家的相思呐,好似那细谷川上的独木桥,过也是害怕,不过也…”时突然从菊井的居酒屋中飞奔而出,之后思绪纷乱的阿力站在菊井外街道上的黑暗中,想到“人生真是无可奈何啊,看来我也逃脱不了过独木桥的命运。爹爹曾在那独木桥上失足跌落,爷爷的命运也是同样。
  在一叶的作品里,从《浊江》的特征跟文脉来看,独木桥又指些什么,象征着什么呢?下面就分别讨论一下俗谣中的独木桥跟阿力独白中的独木桥。
  一、俗谣中的独木桥
  如大家所知,身为旧派歌人的一叶有着很深的古典文学的造诣,受着很深的和歌的影响。虽然独木桥是一种在日本很常见的桥的名称,可是对于有着深厚的和歌底蕴的一叶来说,其作品中的独木桥必然有着和歌传统中独木桥的意义和内涵。
  关于此处的独木桥有着以下几种说法:爱之峰子认为,一叶在执笔《浊江》时是有借鉴到《平家物语》中的小宰相物语的。另外,也有人认为此独木桥的意义也受着《千载集》等和歌集的影响。关于此类的论点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从这些一叶研究者的观点来看,这些和歌集的独木桥有着“要跨过此桥必然会有一定的危险,象征着有着失败可能的恋情,俗世和艰辛的人生”这样一种印象。
  二、独白中的独木桥
  关于此,在先行研究中有着以下几种说法:
  “改变说”。即否定现在自己所在之状况,想要选择一个新的道路。在主张改变说的研究者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逃避说。以前田爱为代表。即以死来从现在的状态中解脱。大望说。以关良一为代表。从现在的状态中解脱,向往着大望积极的活下去。
  “不变说”。即阿力今后也像一直以来这样生活下去。在主张不变说的研究者中,有:积极的不变说。以爱知峰子为代表。虽苦恼于下层生活,但仍然选择正面迎上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不变说。以猪狩友一为代表。以已经绝望放弃的心情,作为菊井的阿力活下去。
  阿力的祖父是“一辈子爬格子的读书人”,从十六岁开始立下治学的志向,虽出身贫贱但专念与修行,但年过六十仍无所得,最终沦为人们笑柄,至今已无人知道他的名字之人。祖父虽有理想,不甘于贫贱的人生而终其一生不断努力,但最终因不得志而绝食而死,称为了大家的笑柄。
  阿力的父亲“父亲三岁那年从廊檐上失足跌落,结果摔瘸了一条腿,害得他不喜欢出现在人群中”,虽确实是一能工巧匠,但因心高气傲无人庇护,所以
  一家人一直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父亲因幼时一场意。外落下残疾,自此之后便不喜出现于人前并且性格孤僻。因其孤僻的性格,虽确实能称为一能工巧匠但并无人赏识。因一次踏错而断送一生的父亲留给阿力的印象就是“父亲似乎忘记了寒冷,倚靠着柱子埋头干他的活儿”。
  阿力对于祖父跟父亲的人生有何感受呢?“可惜他出生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家,”这句话不只包含着出身贫困之家的人想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一感慨,还包含着对于祖父與父亲一生的钦佩。虽然阿力说出身贫困之人不宜成功,但综合上下文脉可以看出,阿力想要像祖父和父亲一样不屈从于命运,用自己的方法一直奋斗下去。也就是说,她不得不度过的独木桥包含着一种想要立身处世的印象。
  在阿力幼年的经历中,有一件事对于此独木桥的理解也有着很大作用。拿着贫穷至极的家中仅剩的一点钱去买米的幼小的阿力,因为过于寒冷的天气四肢被冻得僵硬,不小心在沟板附近冰块上面摔了个跟头,恰巧将米洒在面的臭水沟里。此时阿力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这是全家仅剩的口粮,如果弄没了那全家人就得挨饿。不知如何是好的阿力茫然伫立在寒风中的街头不知所措的哭泣着。而街上的人没有一人来问哭泣的幼小的阿力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后被前来寻自己的母亲带回家中,父亲最终也并未责怪自己,只是叹口气说今天我们就绝食一天吧。而家里笼罩在一片绝望的沉寂中。
  从阿力的这番回忆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冷漠的他人这一点,这是一个冷漠的人世这样一件事。
  在这个认识上,我们再来看一看关于阿里内心爆发的一部分。
  “如果可以的话恨不得这么跑到中国或印度区,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哎,烦死人了,烦死人了,如果能走到一个没有人声,安安静静的地方去,走到一个让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不用再伤心劳神的地方,该有多好啊。眼前这个环境是多么空虚无聊乏味和冷酷啊。难道这就是我的命运吗?我的一生就该这样度过的吗”。
  虽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充满厌恶,但阿力深知想要简单的从这个冷酷的现实中解脱必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这里独木桥既是与世间人们的关系,也是对于立身处世的努力。如果能渡过此桥,就能得到世人的理解,所以如祖父跟父亲留给自己的宿命一样,为了立身处世也不得不渡。而一直在阿里口中出现的失足摔落,则意味着虽然以自己的方法努力的活下去,努力的要渡过这座桥,但最终未能成功,未能得到世人的理解,也未能追求到自己的理想。
  通过独木桥一词,我对樋口一叶的《浊江》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这个独木桥,不但意味着对于生的努力,还意味着让人痛苦的存在:冷漠的他人。并且,它还意味着阿力的选择,即以一种肯定会失足摔落的觉悟选择顺从于自己的命运,像祖父与父亲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而努力的活下去这一心情。这一解读对于一叶所留下的,未在文章中明确表示的阿力死因,即阿力究竟是跟源七一起主动殉情还是被源七杀害即被迫殉情的谜题的解读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这部分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主要体现在细笔勾勒、造型新颖和偏重写实三个方面,本文重点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名作案例来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能与广大工笔画爱好者和专业从事者进行广泛的沟通。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传神;写意  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感受到,中国画中情感的流露和写意性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绘画领域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对客观对象的表现与写意,注
期刊
唢呐又称喇叭,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民族吹管乐器,具有发音高亢、音域宽广、细腻而富于变化等特点。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唢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力,发挥出了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它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吹歌会、秧歌会、庙会、鼓乐班、婚丧嫁娶中,成为助兴和烘托气氛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唢呐还是戏曲歌舞、说唱艺术和影视剧作品的重要元素;随着唢呐的广泛传播、推广,唢呐逐渐成为丰富群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全面素质教育改革形式,提高班主任在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推动班主任对从传统单一的“职位领袖”角色转换为“精神领袖”角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职位领袖;精神领袖;角色转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班主任在帮助学生成长、塑造学生人生价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
期刊
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已是一名小学教师了。对一名年轻的教师来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读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素养正取决于此。”当我迈入师范的门口,我就开始骄傲,开始自豪,每每看到“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字时,我就把它当做我以后人生的指引路
期刊
四川宜宾的钟光富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发病后常常会有暴力倾向。他的老父亲在被拖累的心力交瘁的情况下,不得已用一根长8米、重达15公斤的铁链将自己的儿子紧紧锁住,一锁就是十九个春秋。而更为心酸的却是,在父亲死后钟光富被自己的亲哥哥扔在了宜宾市政府的门口。  2007年,在成都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人间惨剧,一个女孩用枕头把自己患病的双胞胎妹妹给活活捂死。五年半之前,妹妹因为一场高烧得了精神病,从此疯颠
期刊
摘 要:与叙事诗、戏剧、芭蕾舞、电影等其它叙事形式相比, 小说潜含转换叙事视角的最大自由度和可能性。如何熟练灵巧地运用叙事视角将决定一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因此, 小说作者有必要弄清楚叙事视角的分类和作用。  关键词:叙事视角;文体功能;艺术功能  早在19 世紀末,叙事角度研究就已成为叙事文学研究的“热点”, 拍西·卢柏克说:“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 我认为都要受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
期刊
尼采曾说过: 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我们从山脚出,停留在半高处,后面是走过的风景,前面充满未知的终点。此时的自己仿若是拥有着美好过去与无限未来的人,这样的状态看世界,又怎能不是最美好的呢。  一直站在山脚下,惧怕高山的巍峨,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固步不封。如果在最开始就退缩,甘愿在原地不动,那么你看到的风景也只是你身边的那一片。你无法体会云深雾里的壮观,鸟儿飞
期刊
又是一个太阳还没有来得及展露笑脸的早晨,我们这辆穿梭在山岭之间的公共汽车却已经整整行驶了一个半小时。 这也真难为了太阳,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每天都要陪伴我们这一群早起上班的人儿。就要到学校了,在车上晃悠了这么久,早就累了。不觉向远处眺望。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灿烂多姿,在春风中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漫舞,楚楚楚动人。那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映入我眼帘
期刊
经常会听到同事这样说:“哎,这孩子真不知道怎样教,好话坏话讲尽了,还是没有一点转变,难道他就没听进去一点……”听了这些,真是心寒。的确,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更加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以为,矫正“破罐子破摔”心理是有效转化后进生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德育教育成功的策略之一。  一、自责和鄙夷,是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那么,
期刊
11月27日,我在会师中学参加了会宁县教育局主办的《会宁教育发展论坛》——是由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万名班主任培训特聘辅导教师、德育教研室主任韩玲老师讲的精彩讲座,听后使我受益匪浅。韩玲老师所讲的一字一句深深得敲击着我的心,她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对学生的关注和教学理念的钻研深深地让我深深的佩服。她踏踏实实探索的脚印,凝聚着沉甸甸的智慧和汗水,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  在培训期间,我并没有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