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我们党在全部生活实践中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这是一条集结着全体党员智慧的道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群众路线仍然有着极具重要的现实价值。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好自己的路,穷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创新性的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贯彻发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也是群众路线的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党在全部实践活动中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正是依靠着群众路线,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困苦,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之一,同时也可以说是唯物史观中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人民群众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那个年代,群众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文化素质也不高,西方的思想家们对待群众的态度也都是不屑的、贬低的。给予群众的相关理论颠覆性的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将矛头直接的对准资产阶级,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取得的。”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群众学习;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历史从来不是由某个人的所创造的,是社会上的群体人员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群众是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生产劳动的发展史。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为人们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等活动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因此脱离群众或偏离群众观点的实践活动,是无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進步以及精神文化的创造。②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通过实践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致使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革。
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孕育形成
中国历史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之一,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治国理念,虽然本身具有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直接激发了民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本思想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理论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一大批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倡导用劳动创造世界,并且开始创立工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五四运动的兴起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思潮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国所接受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建国初期意识到党必须要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于是在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并在纲领中强调:“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③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毛泽东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以及实施群众路线的途径、方法。群众路线获得了系统的阐述,使得群众路线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时群众路线自身也有了成熟的理论形式。此后,群众路线得到了全面展开,我们党也经历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继承发展
(一)1949-1978:群众路线的总体发展
群众路线凝结着我们党全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集中表现。根本不同的时代特点,创造性地运用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成熟的标志,党的全部工作的起点是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全党的同志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原则,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志们要做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置身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之中,发挥党员的应尽的责任于担当。毛泽东不局限于民本思想,将人民群众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继承了民本思想,另一方面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毛泽东将人民群众观看作是共产党的最高价值理念,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当然改革开放前所贯彻的群众路线还存在着一些反面的教训,需要我们得以反思以扩大化的群众运动虽然能够很好的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但方式过于极端,也很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乱。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缺乏合理的认识,特别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使得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严重的束缚住,看似发起了轰动一时的群众运动,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可谓是微乎极微还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二)1979-2012:群众路线的贯彻发展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发展主要是体现于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人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邓小平曾多次提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④党的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并且需要至始至终的贯彻群众路线,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在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充分意识到应该要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会使得人民对党失去信任,不利于党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有效建立。最后,邓小平提出了“人民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两个标准。将“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使得国家的利益最终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以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结合于当时的时代特征,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接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为解决好“政”与“民”的关系,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更好的做到为人民办实事,脚踏实地的为人民谋利益,使得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利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保障好不同阶层的利益,并且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利益,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最后,针对新形势做好群众观工作。根本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新的利益诉求,提升党群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努力克服党员同志之中所存在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之中做到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3.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之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贯彻群众路线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有:首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怎么公平分配问题,为群众路线赋予更为丰富的时代涵养。其次,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观和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最后,强调“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这三大意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节俭意识”就是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的作用,坚决抵制不良风气。
(三)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群众路线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促使群众路线产生新的飞跃。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目标:首先,新型党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其次,化解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群众工作的核心。
新时代需要创新群众路线的实现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化解“四风”危机是解决主要问题的根本出路。良好的作风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推进八项规定,创建风朗气清的工作氛围。党群关系得不到维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失去支撑,同时我们要坚决抑制住四风问题的出现,保持主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方向--“为民务实清廉”。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并为群众路线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无论处于何种时代,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的思想,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事业接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务实要求我们做到为人民做实事,党员干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清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能肆意横行。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做到的是建设为一支纯洁、先进的队伍。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坚持用权为民。在源头上就处理好、规范好权力的实施,坚决抵制权力滥用的腐败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实行信息的公开化,来人民来进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P325
[2]吳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P98.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P381,
[6]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P1353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82,
[8]李传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9]万俊兰.习近平对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D].湘潭大学,2016.
[10]万闽劼.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创新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 2016.
[11]李鸿.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 2013.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P325
②吴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P98.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82,
作者简介
朱闻惠(1997--),女,汉族,浙江衢州市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贯彻发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也是群众路线的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党在全部实践活动中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正是依靠着群众路线,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困苦,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之一,同时也可以说是唯物史观中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人民群众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那个年代,群众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文化素质也不高,西方的思想家们对待群众的态度也都是不屑的、贬低的。给予群众的相关理论颠覆性的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将矛头直接的对准资产阶级,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取得的。”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群众学习;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历史从来不是由某个人的所创造的,是社会上的群体人员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群众是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生产劳动的发展史。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为人们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等活动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因此脱离群众或偏离群众观点的实践活动,是无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進步以及精神文化的创造。②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通过实践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致使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革。
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孕育形成
中国历史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之一,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治国理念,虽然本身具有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直接激发了民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本思想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理论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一大批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倡导用劳动创造世界,并且开始创立工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五四运动的兴起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思潮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国所接受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建国初期意识到党必须要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于是在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并在纲领中强调:“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③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毛泽东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以及实施群众路线的途径、方法。群众路线获得了系统的阐述,使得群众路线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时群众路线自身也有了成熟的理论形式。此后,群众路线得到了全面展开,我们党也经历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继承发展
(一)1949-1978:群众路线的总体发展
群众路线凝结着我们党全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集中表现。根本不同的时代特点,创造性地运用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成熟的标志,党的全部工作的起点是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全党的同志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原则,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志们要做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置身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之中,发挥党员的应尽的责任于担当。毛泽东不局限于民本思想,将人民群众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继承了民本思想,另一方面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毛泽东将人民群众观看作是共产党的最高价值理念,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当然改革开放前所贯彻的群众路线还存在着一些反面的教训,需要我们得以反思以扩大化的群众运动虽然能够很好的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但方式过于极端,也很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乱。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缺乏合理的认识,特别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使得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严重的束缚住,看似发起了轰动一时的群众运动,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可谓是微乎极微还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二)1979-2012:群众路线的贯彻发展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发展主要是体现于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人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邓小平曾多次提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④党的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并且需要至始至终的贯彻群众路线,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在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充分意识到应该要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会使得人民对党失去信任,不利于党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有效建立。最后,邓小平提出了“人民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两个标准。将“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使得国家的利益最终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以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结合于当时的时代特征,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接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为解决好“政”与“民”的关系,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更好的做到为人民办实事,脚踏实地的为人民谋利益,使得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利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保障好不同阶层的利益,并且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利益,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最后,针对新形势做好群众观工作。根本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新的利益诉求,提升党群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努力克服党员同志之中所存在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之中做到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3.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之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贯彻群众路线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有:首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怎么公平分配问题,为群众路线赋予更为丰富的时代涵养。其次,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观和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最后,强调“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这三大意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节俭意识”就是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的作用,坚决抵制不良风气。
(三)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群众路线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促使群众路线产生新的飞跃。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目标:首先,新型党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其次,化解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群众工作的核心。
新时代需要创新群众路线的实现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化解“四风”危机是解决主要问题的根本出路。良好的作风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推进八项规定,创建风朗气清的工作氛围。党群关系得不到维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失去支撑,同时我们要坚决抑制住四风问题的出现,保持主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方向--“为民务实清廉”。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并为群众路线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无论处于何种时代,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的思想,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事业接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务实要求我们做到为人民做实事,党员干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清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能肆意横行。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做到的是建设为一支纯洁、先进的队伍。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坚持用权为民。在源头上就处理好、规范好权力的实施,坚决抵制权力滥用的腐败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实行信息的公开化,来人民来进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P325
[2]吳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P98.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P381,
[6]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P1353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82,
[8]李传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9]万俊兰.习近平对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D].湘潭大学,2016.
[10]万闽劼.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创新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 2016.
[11]李鸿.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 2013.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P325
②吴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P98.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82,
作者简介
朱闻惠(1997--),女,汉族,浙江衢州市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