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本中生态话语的概念隐喻翻译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文本常用丰富的概念隐喻使抽象晦涩的语言生动形象,对政治文本的准确翻译可以帮助外国读者客观了解中国。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版中的生态话语为例,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针对生态话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归纳概念隐喻采用的部分翻译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英译本中概念隐喻的话语策略。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概念隐喻;生态话语;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其他文献
摘要:英漢视译作为同声传译的一种,与笔译有着较大差异,因此英语长句的汉语视译相较笔译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从分析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的处理难点入手,通过对比与例证的方法,探讨了英汉视译过程中运用依序顺译、依意群切分句子、添加连接成分等处理技巧,以期化解英语长句的视译难点,对英语长句的汉语视译问题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汉视译;英语长句;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不同的地域、民族和风俗习惯孕育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方言。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寻方言的语言魅力,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方言文化十分必要。本文针对不同区域和年龄的人群展开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和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方言的现状做出系统分析,目的希望能呼吁更多有的人重视并传承我国的各地方言。  关键词:方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是人类文明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中印人文交流研究:历史、现状与认知》是我国学界对于中印文化交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比对三本著作的具体情况,明晰其共同着力点与不同侧重点,以挖掘其学术价值,开发其进步空间,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印文
摘要:唐三彩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它集雕塑、陶瓷、色彩于一体,吸收了雕塑、国画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在唐代陶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三彩马是唐代陶器发展史上最生动、最艺术的典型体现,三彩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娱乐和军事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自信、开放、共享、兼容并蓄的鼎盛时期,通过色彩缤纷、绮丽无比、形神兼备的形态语言向人们展现了唐代三彩马背后的时代
摘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就了新蓝图。2018年2月4日,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领未来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民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对高中数学而言,加快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化解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从信息化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1题的若干种解法分析,旨在增强高考复习时分析题目的意识,倡导通过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寻求发现巧解、妙解,让学生在比较与讨论中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和独特的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认识。利用一题多解既能让学生复习归纳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學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体系,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
摘要:菲利普·斯塔克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最高声望的产品设计师。在他设计的一系列家居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简约之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情感的寄托,使得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洒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设计师灵感的升华,这起源于设计者对生活的悉心观察以及他在设计过程中灵感的迸发,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承载着他一生的心血,并成为设计界的一次伟大颠覆。本文针对菲利普·斯塔克的情感化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因为蓬勃发展的科技,多样化的信息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等营造出的虚拟场景中,人们的社会表演也在无形中卷入了虚拟,从而改变了真实。“虚拟”与“现实”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日益模糊。“虚拟”与“现实”这一组概念并不矛盾,在研究中也不能分开而论。因此,讨论和研究个体如何在社会的“虚拟”与“现实”中达到平衡,成为社会表演学的重要课题。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时代高职院校更应肩负弘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然而高职院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加强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基于新媒体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美德教育;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