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初中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欣赏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也一直在改变:从一开始的音乐课程转变到艺术课程,再到现在的音乐课程,我们的音乐教育經历了几重改革,当然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改革后的音乐课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耳朵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的确,新课程改革鼓励老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视听艺术、声像艺术,为音乐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自从提出了多媒体教学后,老师们似乎在上课过程中过分地注入了音乐以外的东西。欣赏一段音乐以后,也要用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以听觉为先导,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的积极反应。也就是说,让学生以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为线索去听音乐。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去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靓”一些,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做课件。我听过一节课,授课老师让学生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将整个歌曲编成了一个故事,音乐与动画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精彩,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娱乐性,但是同时它也影响了学生专心聆听音乐,忽略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有时欣赏音乐时需要用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加以引导,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而该课中,“视觉刺激”凌驾于“听觉刺激”之上,从而大大削弱了“听觉刺激”,它留给学生津津乐道的只是“动画”的内容,而不会是音乐的旋律,导致学生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音乐性问题,如,作品是几拍的?有没有相同的旋律走向等。
  所以,引导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听之有物”,老师的提问一定要能让学生有方向地聆听音乐的内涵,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也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其合理性、实用性。只有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眼睛是无用武之地的。只有把眼睛闭上了,耳朵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学生才能用心去感受旋律的内容,去聆听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波动。因为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更是诉诸听觉的艺术。物理学上讲过,音乐是以声波为物质媒介,在时间中展开,随着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声波在周围空气中传播,在环绕听众的空间回响。而中学音乐教学本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懂得去倾听、品味、感悟音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那么音乐教学很自然地要立足于听力能力的培养。生物学上也讲过,视觉神经先于听觉神经。也就是说,学生在欣赏带有视频的音乐时,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先被视频吸引,而音乐则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画面的作用,这是音乐课上很可笑的现象。记得,去年4月份左右,我在准备名为“春”的公开课,但是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插入许多春天的图片,有春景、有春泥、有春草,还有精彩的春景视频……认为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在给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也提醒了学生注意音乐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但是上完一个班的课后,我在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他们在课上的确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是并不是从音乐中感受到的,而是从图片中获得的。了解到这一信息,我马上意识到:这样的音乐课是失败的。因为听觉在为视觉起辅助作用,本末倒置了。我马上重新安排上课的程序:进入教室之前,请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在音乐教室外观察校园,感受春天的气息。继而用优美的语言将他们引入到音乐中,在欣赏音乐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中的速度、力度等要素对音乐形象的描绘有何作用。更重要的是我让学生闭上了眼睛用耳朵去抓住音乐。音乐结束后,我发现很多学生还沉浸在音乐中。他们对于我提出的关于“音乐要素对音乐所起的作用”的问题,的确,他们的回答和上节课学生的回答是一样的:音乐轻快、跳跃,体现了春天的活力和五彩缤纷。但是我从学生在课后的反馈小结中了解到:他们闭上眼睛欣赏作品时,课前在音乐教室外看到的春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继而从我提示的音乐速度、音乐力度中继续探索为何这段音乐能够描写春景。这“自然而然”四个字让我颇感欣慰,因为这些春景是由音乐带动出来的;学生自我在音乐中探索更令我兴奋,因为他们真正地在感受音乐,在分析音乐,从而能探索音乐的奥秘。
其他文献
创新意识的构成主要包括人们的好奇心、强烈求知的欲望、敢于去质疑和具有批判意识等要素组成的。在我国多数小学中,许多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比较差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以及采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创新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有了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问题的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被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课堂当中,运用历史图像资料辅助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像资料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图像资料;教学策略  历史图像资料是通过照片、影像、文献、口述等方式真实的反应这个时代的事件、生活、文化等方面,它是证明历史最有效的一份资料。初中历史教师把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小学英语常常扮演一种副科的角色,但是它在小学教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英语素养的提高和小学英语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创建新型国家,所以,广大师生要重视小学英语。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观点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怎样才能把小学英语和互联网融为一体,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对小学英语进行教学。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英语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英语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和竞争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英语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如今,我国大部分学校从三
期刊
静电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感到最难做的物理实验之一,有时在实验准备时能做成功,一上台就莫名其妙地不灵了。因此,一些老师很怕做静电演示实验,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阴雨天气。影响静电实验成败的因素颇多,仪器、材料、天气、操作、清洁等。讨论这些因素作用,对每一实验方法及仪器结构和原理解释,不能在具体的实验条件下发现问题的症结,这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得以成功。  一、静电仪器结构原理  要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使用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使用层递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年龄以及学习特点予以尊重,可以更好地给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给予帮助。所以,从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入手,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更多的写作练习材料,使学生的想象力愈加丰富,着重培养小学生多元化的写作思维,为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  二十一世纪,在旧式的应
期刊
摘要: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习者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提问。目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主要有任意提问,提出低级问题,很少给予思考问题的时间,提出缺乏激励和主观性的问题。英语教师问题的目的始终是评估学生的知识,而不是引出他们的想法。本文探讨在问题类型,提问的方式和技巧等方面教师如何有效提问,以帮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更具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期刊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题、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题的教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能力的好途径。我国《初中数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
期刊
回想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由最开始被孩子气哭,到后来慢慢学习,慢慢反思,慢慢改变,再慢慢经营,到现在与孩子快乐学习生活,让我懂得做班主任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沉下心来,用心去打造,用时间去实践,一步步优化的过程。现在所教的班级是我第一次从一年级带上的,我把它视为新的起点,所以从开始就用心做起。在工作中明白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自己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用爱塑造文化  一个好老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因此,教师应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以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自身发展。我从中学班主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浅谈对提升中学班主任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