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指的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主角参与创造性学习、延伸性学习。“可视化”数学课堂是一种教学主张,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隐性的数学道理、数学思考和数学思维显性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道理摸得着,通过直观表征让数学思维看得见,通过语言表达让数学思考听得到。通过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可视化;动手操作;直观表征;语言表达
   课前思考:《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北师大版一年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开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数学上一般认为自然数的加、减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被归结为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意味着学生在加、减法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进行计算。课前我以“20+30=?”做了调查。学生都知道20+30=50。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答:“0先不看,2+3=5,再在5后面加一个0。”表面上看来,学生都已经会算了,我们还教什么?“0先不看”的数学本质是“以群计数”也就是以十为单位来进行计数,需要把以“个”为计数单位计算转化以“十”为计数单位,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真正能体现算理的方法“2个十+3個十=5个十”很容易被孩子们漠视。进一步思考:“0先不看,直接算2+3=5,在后面添个0”和“2个十+3个十=5个十”,一个是孩子们所喜好的”简单方法,还有一个是能真正体现算理的方法,能否实现这两个方法之间的沟通,既尊重孩子的心理选择,也能让他们“看”懂“简单背后的道理?能否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体会到将来遇到几百、几千、几万也没问题,体会到不管是2个一加3个一=5个十,还是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只是计数单位变了,计算方法不变,都可以先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然后再看计数的单位。因而仍然可以用”2+3”的方法来计算?不管是整数加减,还是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的都是相同单位的个数。基于上述思考,我以加法模型为重点,以2+3为基点,以模型思想和变中不变思想为核心的,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动手操作,让道理摸得到
   数学道理一般来说是抽象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解决?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采用动手操作摆学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对概念进行运算”。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所得结果与数学道理进行联结,让数学道理摸得到。通过“内化了的动作”,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如片段(一):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都知道20+30=50。非常厉害。
   你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在计数器画一画,让别人很快看出20+30=50吗?
   师:下面请小朋友先拿出合适的小棒摆一摆,接着在学习单1中的计数器上画一画。展示自己算法。开始。
   师:老师采访下,这怎么看出20+30=50。
   生:20就摆2捆小棒,30就摆3捆,2捆小棒+3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0。
   师:是的,一捆一个十,20就摆2捆,30就摆3捆,一起数,3捆,4捆,5捆,30,40,50,2捆小棒+3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0。
   师:他的摆法,既让我们看到加的过程,又看到加的结果,真好。掌声送给他。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都选择一捆一捆的,不选择一根一根的小棒来摆。
   生:比较快。
   师:以十为单位,十个十个摆比较简洁、方便,一眼就看出数量是多少。
   师:谁来用珠子表示?
   生:上台展示。
   师:这又是怎么看出20+30=50的呢?
   生:先在十位上放2个珠了,再放3个珠子。
   师:梳理: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20就在十位上放2个珠子表示,30就在十位上放3个珠子,十位上的3个,4个,5个珠子,30、40、50。十位上的2个珠子+十位上的3个珠子=十位上的5个珠子,就是50。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在个位放珠子?
   生:在个位上放珠子要放很多,很麻烦。
   师:以十为单位,十个十个摆,这样比较简洁、方便,一眼就看出数量是多少。
   【思考】本环节以问题“你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在计数器画一画,让别人很快看出20+30=50吗?驱动学生动手操作。在摆小棒、画(放)珠子展算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以“捆”“十位上的珠子”来计数的丰富表象,促进学生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转化。而像“一捆一个十,20就摆2捆,30就摆3捆,一起数,3捆,4捆,5捆30,40,50,2捆小棒+3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0”这一细节的处理蕴含着数数的方法,(直接记住30,再往后数2个十)及加法的原理(后继为加)。通过对小棒、珠子摆放位置的选择,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十”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体验“以十计数”的简洁、方便等优越性,每个学生都能作为主角参与,在学生积累感性的活动经验的同时也摸到数学道理。
   二、直观表征,让思维看得见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由具体转向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低维到高维。借助直观循序渐进表征一类具有相同数学结构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或结论的“数学本质”,让学生的思维有迹可循。
   如片段(二):
   1.观察比较
   师:大家再来看一看,想一想。刚刚我们把20用2盘果子、2捆小棒、十位上的2个珠子来表示,这里的2盘果子、2捆小棒、十位上的2个珠子,都表示2个什么?    师:我们把30用3盘果子、3捆小棒、十位上的3个珠子来表示。
   这里的3盘果子、3捆小棒、十位上的3个珠子,又表示3个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如下板书):
   【思考】果子图是实物模型,摸得着;小棒图是半抽象的模型,看得见;计数器更进一步抽象,让学生的思维看得到。三種图示层层递进,将原生态的操作过程进行结构化处理,借助直观,表征算理、算法。
   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路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建构算法,“看”透简单背后的道理:原来各种摆法、想法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计算“20+30”可以把20、30转化以十为单位,看作计算“2个十+3个十=5个十”,就是50。实现创造性的深度学习。
   三、深度对话,让思考听得到
   没有碰撞,就没有思维的推进,没有深度对话,就没有深度思考,也就就谈不上深度学习。课堂上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解释、表述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在思考听得到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如片段(三):
   1.“说”出来,让思考数学化
   师:如果不用果子,不用小棒,不用计数器。怎么算20+30=?。
   生:2+3等于5,再写个0。
   师:2的位置在哪?3呢?
   生:都在十位上。
   师:这里的2+3=5表示什么?
   生:2个十+3个十=5个十。
   师:原来用2+3的方法计算20+30的道理也是2个十+3个十=5个十。这2+3咱们以前可是用它来计算2个1加3个1等于5个一,现在又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2个十+3个十等于5个十。
   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1:单位变了。
   生2:数字不变。
   生3:计算方法不变。
   【思考】通过去情境化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进行纯粹的心智操作。让学生明白算法“2+3”的道理也是2个十+3个十,感悟变与不变的思想。可以说语言给了学生表达数学思考的机会,也给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刻的数学化过程。
   2.“说”出来,让思考结构化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会观察、会思考、会讲理,个个顶呱呱。
   很快就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看这课题,你觉得我们以后会学什么?
   生: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师:整十数,变成整百数了。举个例子?
   生1:100+200=300。
   生2:100+100=200。
   师:200+300怎么想?
   生:2个百+3个百=5个百。
   师:我们以前就知道有2个一加3个一等于5个一,刚才又学会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现在又想到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
   师:继续想下去,还可能会遇到——
   生:千、万。
   师:还没学你们就会算,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生:单位变了,计算方法不变。
   师:是的,单位一直在变了,就像古人说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不管是以什么为单位的都没问题),它们都可以表示2个几加3个几等于5个几,都可以用2+3的方法计算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形成如下模型、展示学生的思考。)
   师:这2+3可真是个神奇的式子。你自己也能编一个神奇的式子,说一说可以用它计算哪些问题吗?
   生1:3+4=7,3个十+4个十=7个十,3个百+4个百=7个百。
   生2:5-2=3,5个十-2个十=3个十,5个百-2个百=3个百。
   【思考】通过“看这课题,你觉得我们以后会学什么”“继续想下去,还可能会遇到——”“你们能自己编个神奇的式子,并说说它能计算什么吗?”“会编神奇的式子,那会编故事吗?适切的问题、适时的发问、适度的深化,一次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费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苏明强.通过课堂“一创三教”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7(3).
   [4]张齐化.“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江苏教育,2017(4).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增强,学生们的身心发育显著,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设置个性化教学模式。从发展思维品质和建构个性课堂两个目标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个性课堂;预习效果;分层提问   预先学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对新授课知识进行预热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们关注预习环节,做到及时、按时预习,不仅希望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支点,利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为手段,引导学生与生活面对面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再现生活、超越生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与基础环节,数学概念始终占据着数学教学的一席之地,然而在长期的数学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概念教学并不重视,这不仅对概念教学本身产生了极大阻碍,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小学数学本身的教学。聚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分析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思想层面、素材选择和教学本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数学概念教学的溯本求源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
期刊
摘 要: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及竞争的基础性条件和前提,需要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逐步改革与调整,才能够凸显其作用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良好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呢?有效学习行为的构建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调整是必要路径之一。数学新课标提出,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都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的。对此,就应当从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入手,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创新,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期刊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本质为现实生活,所有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最终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學教学,更要重视数学的生活化,让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并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让学生具备数学计算能力,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寻找数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操作性学习是探究式的重要手段,它已渐渐取代了老师的单纯讲解和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深入人心。   关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实施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学老师开始转变了教学观念,调整了教学思路,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材,一般人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数学教学得
期刊
在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学生产生了对做应用题的害怕心理,进而也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那些题海战、冗长机械性讲解的传统陈旧做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微小。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困境,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同时也是教师不断研究教材、研究题型、研究学生的依托点,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 
期刊
摘 要:运算定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意义重大。人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所渗透,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运算定律;教学实践;思考   教材分析与处理: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集中学习运算定律,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关键词:音乐欣赏;舞蹈要素;小学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