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小小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明人业余在小说创作,卫计委的朋友尤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是一位病人,在特殊病院的,很特别,你一定会有收获。尤诡秘地一笑。
   于是,明人到了特殊病院,见到了那个病人,叫乔,眉眼清晰,有几分帅气,长得有点像张学友。一脸白净,远看像个病人,待在医院好久了,但握住他的手掌时,手骨硬硬的,手心粗糙硌人,对视着明人的目光是直直的、亮亮的。
   他是一个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阳光下谁没有影子呢?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如果是人的话,肯定是眼睛瞎掉了。明人对朋友悄声发出疑问。
   你可以与他聊聊。他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就是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感觉有点悬。他坚持这么认为,若你否定他,他就会骂你,甚至还要揍你。
   明人与乔面对面坐下。乔神态自若,礼貌地问明人:“我能抽支烟吗?”明人点点头。他就从裤袋里掏出一包烟,烟盒已揉得皱巴巴的了,从里面抽出的一支烟,也歪歪的软软的,不再坚挺和光洁。他的厚嘴唇轻轻叼住,打火机跟着点上了火。
   乔从缭绕的烟雾中瞥了明人一眼:“你是不是怀疑我什么?”
   明人忙说:“怎么会呢?我只是想向你讨教,怎么才能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您知道吧,影子其实是很让人讨厌的东西,在阳光或是灯光下,影子忽长忽短,忽有忽无,扰乱人心。我知道您先前也看得见自己的影子,后来就练出了这身本事,我真仰慕不已。”
   “您也这么讨厌自己的影子?您想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但您能吃苦受累吗?”乔一脸严肃地反问。
   “您怎么指示,我就怎么做,您练一年,我练三年。”明人表现得很真诚。对方是个特殊病人,明人也把诚意表现出来,特殊病人往往最敏感。
   “您要真想练,我可以教您,我知道您是一位作家,您想写书,我不反对,而且,也可以通过你告诉大家,我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事实。”乔很坦率,也很有逻辑和主见。
   明人笑了:“那耽搁您时间了。您能告诉我,第一步需要怎么做吗?”
   “第一步,是您要忘记您自己。”乔的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说完,就又吞吐了一口烟雾,烟雾弥漫开来,熏着了明人的眼睛。明人先是模糊,随之被呛出了眼泪。
   “怎么才能忘掉自己呢?”明人抹去泪水,小心翼翼地问。
   “这得苦练,我是得空就坐在窗台边上,或者办公桌前,看街上的行人,看自己的同事,想他们的事,他们的苦乐,绝不想自己个人的事……”
   “这得想多久?”乔还未说完,明人就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还连忙补了一句:“哦,对不起……”
   “得先练三年,然后天天要练,练无止境。”乔说。
   “您现在还在练吗?”明人又问。
   “当然喽,要不功夫就会全废了。您没发现,我还没练到家吗?刚才想着您的心思意图,还是又把自己放进去了,说人家都知道我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个事实,说明我修炼不够。”乔平静地自我检讨,像是看穿了明人的心思。
   明人有点不自在:“那、那还有第二步吗?”
   “第二步就是再忘掉阳光、灯光,所有一切的光芒,视它们与黑暗为一体。”
   “这是什么意思?”明人不解。
   “我师傅说过,黑暗下的善恶,与阳光下的善恶都是一样存在的,千万别被光芒迷惑,也千万别视黑暗为一切恶的深渊。它们本身是一体的,而这最重要的是,先要忘掉阳光、灯光等一切光芒,它们其实是在迷惑世人。”乔从容地应答。
   “那怎么能忘掉阳光、灯光等所有一切的光芒呢?”明人问。
   “那您就得苦练,用心练,天天练,睁眼练,闭眼练,练到白天与黑夜一样,练到阳光不晃眼,灯光不刺眼。”乔说得极为流畅。明人听着却傻眼了。这眼睛是决然不敢正视阳光的,七月流火季节,你直视太阳,还不被太阳灼伤呀!明人寻思着。这时,只见乔的双目转向了窗外。天边,太阳高悬、炽热。乔的目光扫视过去,不见一丝躲闪,一丝慌乱,目中无光般又转回了房间。
   “那第三步呢?”明人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第三步,您要在阳光和黑暗中一眼看出恶魔来,要在平常和危机时候发现恶魔的影子来,您的影子,就不重要了,看不见了。”乔把烟蒂掐灭,干净利落,又似掷地有声。
   虽是在空调开着的房间里,明人还是汗湿衣衫,他被眼前这位特殊病患者给深深震撼了。
   阳光从窗玻璃透射进来,把乔的侧影投映在墙壁上,他说话时于旁稍稍探动,也明显带过了一片影子,这么清晰分明,难道他真看不见这些吗?
   明人是带着疑惑告别乔的。卫计委的朋友尤已提前离开,他真想找个朋友好好聊聊,这位乔一定有着他尚未让人知晓的经历和背景,这里面一定有着神秘而又奇特的故事。
   忙了一阵后,明人就打电话给卫计委的朋友了,说要再采访那个乔。还有,明人希望他能如实相告,说出自己背后的真实故事。
   电话里传来一声深长的叹息,他听到的是:“乔,已经牺牲了,唉!太可惜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呀!你来我这儿,我告诉你实情吧。”
   明人头一晕,连忙闭上眼,定了定神,才回答道:“好,好,我马上过来。”
   刚到朋友尤那里,还没坐定,明人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乔是怎么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乔已完全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
   尤无言地递给明人一份报告,明人接过,就飞快地读了起来。五分钟后,脑海里乔的形象已高大分明起来。但他仍忍不住向尤发问:“乔是公安局的侦查员?乔真的是牺牲了吗?”
   “是的,他是侦查员,上次你采访他之后的一天,他听来看望的战友说,已发现了他们一直在排摸抓捕的一个杀人恶魔的踪迹,便吵着要出院参战,他说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上面领导同意了。那次深夜巷战,他冲锋在先,一枪撂倒了那个恶魔,但被隐藏在墙角的另一个歹徒偷袭了……乔的领导告诉我,说他很英勇。”朋友尤说。
   “那他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回事呢?”明人又问。
   “当年,他与他师傅首次一起去执行任务,那也是一个深夜,他们搜捕一个杀人团伙,在老街巷里悄悄地进行着。在墙角潜伏时,他忽然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月光投映在地面上,他一激灵,以为自己已暴露在歹徒的目光下,冲动地想化被动为主动,一下子跳了起来,师傅拉他没拉住,只能用身体挡在他前面。这时,躲在角落里的歹徒听见声响,立即发现了他们,向他们射出了一排子弹。师傅中弹倒地,他毫发未损,歹徒安全逃窜,行动失败了。由此,他痛苦萬分,自责,焦虑不堪,发誓一定要为师傅报酬,痛恨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他一个人在黑暗的小屋待了三天三夜,他要一辈子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他挖空心思地、全身心地练,练得走火入魔……”朋友尤叙述着的时候,声音是悲怆的。
   “你知道吗?公安局的领导对我说,他牺牲前,真的没有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影子。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去,一枪制服了那个杀人头目,为师傅报了仇。但也是因为他的影子被另一个歹徒发现了,在他行动之后,刚一露面,就遭到暗算。多好的小伙子,真的很壮烈……”朋友尤的声音哽咽了。
   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就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特殊气概呀!
   明人双眼盈泪,他站起身来,久久没有言语。屋内已呈黑暗,窗外的光线投射进来,他也浑然不觉自己的影子,仿佛身心已与乔融合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 张 哲
其他文献
《野草在风中呼喊》无疑是一个诗意十足的题目,让人想到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会想到鲁迅的《野草》。然而,我听闻作者刘建初的身份无关风月文艺,他生活在北京郊区,小说最后的标记声明——“2009年12月写毕于通州西马坊村”,这既是写作的时空标志,也是一次身份泄露。这是一篇处女作,然而,它的成熟度足以令人吃惊。小说的故事无关诗意,它事关现实的、当下的、要紧的、吸睛的社会热点,关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
我爷爷那代是兄弟四个,我爷爷最小,行四。  我爷爷的大哥,我叫大爷。大爷有两个儿子,老大有点儿闷,不爱说话,都叫他大哑巴。其实他不是哑巴,会说话,只是不爱说话,话少,少得像个哑巴。我们这一辈儿的,都叫他大哑巴大爷。大哑巴大爷打了一辈子光棍,年轻时是个小光棍,老了,是个老光棍,死了,就绝户了。  大哑巴大爷一辈子没什么故事,像个哑巴似的活着,像个哑巴似的死去。有一次,他去我们家,看见我们家墙上一张刚
过街天桥,台阶,云。  你向上走时,仿佛那是云梯,  很容易,很轻快,你就可以  把新自我提升到大朵大朵的白云里。  这两天,云的军团聚集在北京上空,  很白,很耀眼,衬托得蓝天底下  每个人都仿佛有一个好心情,  很开朗,很大度,连眉梢间  一丝因喜悦而起的轻浮,也变得  很调皮,很妩媚。瞧,那些云  把街角那家“小街栗子”變成了  你喜欢诗歌和运动的一个例子。  想想看——  带着栗子登云山,
名师简介:王春艳,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  技法指點  要写出一篇让人乐于读、易于懂、容易记的说明文,应当从生活出发,有条有理地解说;介绍事物或者阐述事理时,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说明顺序一定要合理。  说明顺序一般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写作中采用哪种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对
在八十年代中文系大学生的记忆中,张洁的名字,熠熠发光,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爱的热情和活力,象征着卓特的个性和脱俗的气质。   如果你想确认那个时代的中文系学生是否合格,方法很简单:不是问他是否读过《爱,是不能忘记的》,而是看他能不能成段地、不带磕绊地背出这样的句子:      不管他们变成什么,他们仍然在相爱。尽管没有什么人间的法律和道义把他们拴在一起,尽管他们连一次手也没有握过,他
夜半偷窥二先生   大概是1973年的夏季,房山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文化馆在文革时期改名)举办业余作者创作班,男男女女二十几个人。 全体学员安排了食宿,每屋七八个人睡大通铺或双层床,一日三餐吃伙房。饭食上窝头和稀粥少不了的,偶尔也吃一顿“炖吊子”,但这也比家里吃得强。   这期学习班共二十二天。该吃的吃了,该学的学了,下达任务,每人创作一篇小说。这些学员就各绞脑汁、各显其能,搬个凳子、拖把椅子
这是一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小说。故事的主干并不复杂,还算清廉的镇党委书记赵宝成由于工作方法稍嫌粗暴而蒙冤被免职。有官场冲突,却不是争权夺利、设计陷害。有官民矛盾,却不是仗势欺人、栽赃诬告。小说一开始就把底牌亮给了读者。三疯子的脚是自己砸的,不是赵宝成用改锥剜的。故事的进展由此就离开了对悬念的依靠,如果说还有悬念,那就是对真相如何大白的期待了。不过作家显然并不想在这方面多花力气。她更关注的是三个主
这里最纤细的小草,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里最微小的树叶,都有一个坚强的生命。浩瀚的万里海洋,送来一缕春风。只要中国良心还活着,世界就会让儿女动容。驼峰航线高贵的头,野人山谷血染的星。一个个不死的密电码,激活了人类的文明。太阳沉思,月亮觉醒。美丽在等待,谁还能记住父亲那一声,不欺历史,反复叮咛。发了霉的暗笑,能否认熬灯的杨家岭?扑了粉的淫脸,能否定抗炸的火重庆?指尖轻轻破译,法西斯发动闪电战争,静心
在地图上看黄河,形状像汉字的“几”,左边那一瞥,仿佛它的起源: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右边那一钩,是它的归宿入海处。我的祖籍地在河南,是黄河的下游。第一次过黄河,是6岁那年,我跟父亲回老家。是个黑夜,我看不见河水的模样。挤在一艘木船上,我听见了它的咆哮声,牵动着我恐怖的心跳。艄公在唱,似后来听到的曲牌中的某一首。词意模糊了,韵律依然畅响在身体里。  后来,我学会了比喻,黄河便成了我
前不久,在A君当地的经济界产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很多企业纷纷不景气,不少企业已经倒闭,甚至还有些许老板“跑路”了。然而作为企业家的A君却巍然而立,怡然自得。我始终认为A君是位固执的企业家,他一直坚守着制造业不放,而且还是竞争力和风险度都是最大的一个行业!当某些产业正兴之时,他不为所动;当资本市场活跃起来,有些企业不惜拼上全部家当介入其中时,他仍不为所动。甚至连自身企业扩张发展时,都从不跳跃式的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