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教育哲学视野下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过程教育哲学视野下的德育回归
  (一)过程教育
  过程教育源自于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二)过程德育
  过程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即过程德育。第一,过程德育是“尊他教育”,是一种欣赏差异、尊重他人的教育,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第二,过程德育是一种有根教育。“根”就是要培养青少年深遂的归属感。对大自然的认同,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同。第三,过程德育是一种和谐教育。“合作学习”就是和谐教育的实践表达,在合作中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胸襟宽阔和厚道的。第四,过程德育是一种整合教育,身心是统一的,知识与实践是统一的。第五,过程德育是一种成人(仁)教育。成人即成仁,道德教育就是培養有德性的人,培养有理想的人,超越的人,这才是成人的教育。
  (三)过程教育呼唤德育回归
  传统德育认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经济或政治的需要而并非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活之完善。这是失去“自我”的教育。当前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回归于生活的教育,是以生活哲学的社会观为思想根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青少年德性的发展。这与过程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呼唤德育的回归。
  二、当代青少年群体的思想特点和教育方式的转变
  本文所述的青少年群体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十一二岁至二十一二岁。
  (一)当代青少年群体的思想特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少年群体有以下思想特点:一是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公平。二是要求面对现实,又不放弃主旋律。三是对解决思想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四是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五是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六是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
  (二)对当代青少年群体教育方式的转变
  正确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懂得他们的心思,德育工作才能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取得实效。现代德育要教给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学会进行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环境的理性认识能力。
  德育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康纳尔认为,“教学活动中的读与写,以正确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对整个人的精神教育。”我们倡导的德育是从“教书转向育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青少年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德育回归生活,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回归其学习生活。学习就是学生智慧成长和德性成长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内容与过程教育的主要思想观点:尊他、有根、和谐、整合、成仁是一致的,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其关键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融入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
  (一)番禺区中小学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番禺教育以过程教育为理论指引,提出“砺品 尚美”的德育工作理念,以一条主线,三大抓手,培育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抓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品位
  以“过程德育是一种有根教育”为指导思想,各中小学校充分挖掘岭南文化深厚底蕴和育人内涵,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现代学子,积极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传承和发扬、提炼和升华,不断夯实底蕴,砥砺品格,立人之德、铸人之品、化人之心。涌现了君子仲元、孝道番中、象贤中学贤文化,沙湾镇学校组团式的“飘色、龙狮、广东音乐”岭南民俗文化,打造了既有区域共性又有校本个性的校园文化品牌,让青少年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感受美、欣赏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升气质。
  2.抓学生社团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我区大力推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以培育一支队伍、打造一批精品、建立一批机制、搭建一个平台“四个一”为抓手,制定社团管理办法,开展优秀学生社团、品牌学生社团评选,搭建了区学生社团文化节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当前流行的内生德育、体验德育的理念,均重视青少年通过活动、自身的实践体验而内化为品德的自我构建。过程德育是一种成人(仁)教育,其指向是一个人道德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依托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区域德育工作实现了由过去“显性课程”灌输式教育,转向“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教育并重的转化,使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激发生命潜能,培养青少年的公民素养、团队精神、领导力、意志品质等。社团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培育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青少年从小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意识及行为均是巨大的。
  3.抓主题德育活动,提升育人质量
  “过程德育是一种和谐教育、整合教育”,我们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利用“三五”“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突出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书信节、社团文化节、少年警队、成人宣誓等品牌活动,深化“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充分展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形象,培养宽容豁达、开放进取的番禺谦谦君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磨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青少年亲切可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精彩纷呈的德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其他文献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新农村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由于亲子沟通中断、亲子互动缺失,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障碍,而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道德建设凸现危机、越轨行为日益趋多。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
期刊
教学质量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见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這里我谈谈我的一点儿拙见。  一、向课堂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所以上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上好一堂课呢?  首先备课要“深”。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每天备课时我都要熟读教科书参考书,明确每节课要讲的知识点是什
期刊
一、研究背景  新世纪、新课改下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校地处农村,并且是一个少数民族移民学校,学生来源于福田彝族镇三个村9个民族,加上凉山州移民、观音岩电站移民、外来打工借读的学生,少数民族移民的儿童从小在不良的环境中成
期刊
区域教科研管理部门在教科研视导中要抓住“视”和“导”这两个环节。“视”这里有视察、检查和调查的意思;“导”这里有引导、开导、指导的意思。但“视”是基础,“导”是关键。而真正有效的指导在于互动指导。因为在互动中我们可以了解教师优势、困惑和需求,寻到指导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教师现有的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导于恰当之时,导在关键之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区域互动指导的“观、听、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在这些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由此可见应该将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
期刊
多年来,民主小学树立“安全为首、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以“构建安全网络,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倡导“以实践强化安全能力,用知识守护生命健康”的育人思想,本着“预防为主、从严管理”的工作原则,整体开展安全教育,为师生构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一、完善机制 形成安全责任网络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和保卫干部为成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
期刊
一、德育教育的缘起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道”和“德”两字,只不过当时最初是分开使用的。“道”是指道路,后被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法则、规矩和规范;“德”在《卜辞》中写为“徝”或“惪”,从“直”从“心”,意思是人做事要站得直,把心放的端正就是“德”。最初将二字连用的是在先秦时期,在《管子君臣下》中提到“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  自古
期刊
在我所从教的几年时间里,发现职业中学的新生教育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大多是中考分數线的底层者,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所以,这些学生大多成绩较差、自律性较差、习惯较差。经过深层次的调查与走访,发现了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关爱。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者说是留守孩子,父母对于他们的关心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关心,所以在初中时期就萌发出了叛逆心理。第二,溺爱过度。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引导
期刊
“解决问题”是普遍小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谈到此话题就“色”变。究其原因,来自各方面,其中有一点是除了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外,更重要是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倒不如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发挥教者主导作用,能解决小学生那种薄弱通病。下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起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原国家教委主任刘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校园是学习的“伊甸园”,我们要让学生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通过读书来充实学生精神,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制度建设保先行  习惯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