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拨作用

来源 :疯狂英语·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法、问卷法与座谈法,对40名英语教师以及1910名来自本市四所中学的高二、高三学生,进行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拨作用调研。结果表明: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反拨作用。正面反拨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注重听说的教与学,注重听说训练与考试技巧的教与学;负面反拨作用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只关注高考题型的听说训练,形式单一,内容局限。本研究就如何提高英语听说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降低其负面反拨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听说测试;课堂观察法;问卷法;座谈法;正面反拨作用;负面反拨作用
  1.引言
  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所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試和笔试等形式。它对口语有明确的说明并详尽描述了评价口语能力的方式、标准以及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口语能力要达到的目标,被视为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广东省英语高考要求所有考生参加听说考试,占英语科总分(150分)的10%。这次调整对英语听说教学产生强烈的反拨作用。我市(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山区市。之前,由于高考未涉及口语部分,英语教学过多强调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忽视英语听说,造成部分学生哑巴英语。因此,本课题以研究听说测试对山区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拨作用作为切入口,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其在山区听说教学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反拨作用的概念与理论根基
  研究者们把反拨作用定义为“测试对教学与学习的影响”(Alderson & Wall 1993;Bailey 1996;Hughes 2003;Cheng & Curtis 2004)。学者们从以下六个维度对反拨作用进行了探讨:范围(scope)、强度(intensity, Cheng 1997)、价值(value, Watanabe 2004)、预期性(intentionality, Messick 1989;McNamara 1996)、阶段性(seasonality, Freeman 1996;Bailey 1999;Cheng 2008)、稳定性(stability)。
  本研究以Hughes和Bailey的反拨效应机制模型以及Alderson和Wall(1993)的15个反拨效应假设理论为基础,结合山区英语听说教学的实际,探讨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教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学生对听说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行为。
  20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探讨反拨作用的研究,包括测试对教师和教学(Wall & Alderson 1993;Alderson & Hamp-Lyons 1996;元鲁霞 2004;Cheng 2005;Saif 2006)、学习者和学习行为(Lumley & Stoneman 2000;Andrews, Fullilove & Wong 2002;Green 2006;Tsagari 2009)、学校课程(Ferman2004)和学校文化(Watanabe 2004)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提供了大量实证数据。其中,亓鲁霞(2004)关于NMET反拨作用一文首次从设计者意图与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否吻合的层面入手,指出高考的预期反拨作用有限的事实。但是,亓教授的研究没有涉及2011年以来广东省所采用的听说人机对话测试的反拨作用,更没有着重于听说人机对话测试对山区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因此,笔者与课题组所定向的研究具有实效作用。
  3.研究问题、对象、方法
  3 .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是: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是否对山区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产生反拨作用。具体包括:(1)听说测试对教师教学是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是否影响教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行为;(2)这一考测对学生学习态度是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是否影响学生对听说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行为。
  3 .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40名英语教师以及1910名本市高二、高三学生,受试学校包括一间市重点中学、一间市非重点中学、一间县重点中学和一间县非重点中学。同时,组织10位英语教师和40名学生进行座谈,并随机抽取40节英语听说课进行课堂观察。
  3 .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历时两年,主要集中在高二、高三英语听说的教与学,分为五个阶段。


  3 . 4 测量工具(课堂研究、问卷调查、座谈)
  本研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多角度研究方法(Triangulation approach)進行调研,来衡量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诸方面的反拨效应。量性研究主要是由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到。课堂观察主要分析:在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说话时间和学生说话时间所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学生说话时间中控制性、半控制性、非控制性操练时间的具体比例;在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训练时,教师说话时间和学生说话时间所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呈现。问卷内容分为四部分:(1)教师对广东省普通英语听说考试的态度;(2)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3)高中生对广东省普通英语听说考试的态度;(4)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对高中生英语听说学习行为的影响。问卷调查表收集数据后统计各个条目中教师与学生的五种不同情况的百分比,显示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与学生对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真实态度以及教学行为的影响,笔者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了10名英语教师和40名学生进行座谈。座谈结果采用质性分析方式进行归纳分析。   4.研究成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在受试的四个学校中产生的反拨作用不尽相同,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拨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在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四所学校的教师不仅重视英语听说教学,而且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面都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正面反拨作用。但是,局限的高考题型与相关内容的较机械化训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4 . 1 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随着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成绩列入高考英语总分的统计,受试的四所学校在高三阶段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其中,市区重点中学与县城重点中学的英语听说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单周在教室上课,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考试技能讲解,学生进行操练,并根據考试内容进行各部分的训练与指导;双周是直接进入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在旁边指导有需要的学生。市区非重点中学与县城非重点中学的听说课程比较单一,主要在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对于四所学校高二的听说教学,市区重点中学与县城重点中学主要利用常规课程,借助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每个月让学生进入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进行一次模拟训练。市区非重点中学与县城非重点中学不太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课程安排。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笔者随机听取了40节课。在课堂观察过程中,用秒表将教师言语时间(Teacher Talk Time)与学生言语时间(Student Talk Time)一一记录,并将学生言语时间分为:控制性操练(controlled practice),如跟读与朗读、句型操练、问答、背诵;半控制性操练(semi-controlled practice),如看图说话、课文复述、谈话;非控制性操练(free practice),如口头作文与报告、角色扮演、采访、讨论、辩论等。具体结果见表一至表六。


  从表一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总上课450分钟内,教师言语时间分别占69.3%与77.8%,而学生的言语时间只占30.7%与22.2%,远远少于教师讲话时间。笔者还发现在有些随堂课上,几乎没有学生言语的时间。而在市区非重点中学与县城非重点中学,教师没有安排听说训练课程,他们直接让高三的学生进入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


  从表二可知,市重点中学:在138分钟学生言语时间内,机械性操练占36.9%,半控制性听说操练时间占了35.5%,而非控制性的听说操练时间仅占学生总言语时间的27.6%。县重点中学:在100分钟学生言语时间内,机械性操练占一半时间,半控制性听说操练时间占了40%,而非控制性的听说操练时间仅占学生总言语时间的10%。笔者还注意到,课堂教师所采用的非控制性听说操练活动仅限于同桌或者小组就高考听说模拟形式进行训练。明显,英语听说教学大部分停留在“初级阶段”——以控制性与半控制性活动为主的阶段,而且口语活动形式单一。市区非重点中学与县城非重点中学未有安排相关听说训练课程。


  从表三可知:在电脑实验室里高三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比教师指导时间多,尤其是两所非重点中学更加明显。笔者发现学生计算机上的套题都是与高考题型一致的模拟训练练习,两所重点学校的教师每次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统一套题的训练,在课程结束前十多分钟进行训练的点评以及归纳总结;有小部分教师也未进行具体指导,直接让学生自由训练。在两所非重点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套题练习,课程中也未及时就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或者引导,不少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问题,如“part A”速度跟不上;“part B”信息遗漏;“part C”听不懂,无法复述内容。由于教师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练习效果不太理想,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停地转换套题或者直接跳过 part C。因此,总体而言,实验室上机都是以模拟考试题训练为主,形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由于处理不太妥当,未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效果不太明显。


  表四数据显示: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每周设置了专门的听说课程。教师们的教学材料主要利用课本的听力部分(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listening;Workbook: Listening, Listening task);部分教师也利用阅读教材进行“三问五答”和“復述故事”的改编,让学生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在此情况下,学生也比较注重自己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而,从具体的数据笔者发现:无论是市区还是县城的重点中学,教师们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的时间,分别高达68.9%与79.6%,而学生开口的机会仅有31.1%和20.4%。虽然是听说训练课程,但教师们明显把重点放在听力,而忽略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在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英语教师并未设定专门的听说课程。学生也没有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从某种程度而言,高考听说考试并未对这两所学校的高二英语听说教学产生反拨作用。


  表五显示:在学生有限的言语时间中,学生控制性操练时间分别占41.4%与53.2%;半控制性操练时间为34.2%与40.3%;自由操练时间远远少于前两项,尤其县城重点中学仅有6.5%。


  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的学生每个月安排一节计算机辅助练习课。笔者发现计算机上的练习题与高考题型一致,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套题进行训练。表六显示:教师授课时间仅占总时间的8.4%与4.4%。在听课期间,笔者发现学生练习效率偏低,大部分学生Part A勉强可以跟上,但是小部分同学还是由于新单词的原因,Part A部分训练效果也不理想。Part B与Part C部分难度对于高二学生明显偏大,仅有小部分学生能有效完成,大部分学生感到吃力。Part B翻译部分学生倒可以勉强完成,但是五答部分确实挑战挺大,仅仅能完成1~2个问题。Part C部分存在更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部分同学甚至无法听懂文章的内容。教师们帮助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鼓励与引导,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4 . 2 本次研究的问卷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40名教师以及1910名在校高三學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笔者对3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得出Cronbach’s alpha指数为0.819,体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教师方面的问卷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学生方面的问卷发放1910份,收回有效问卷1899份。问卷调查结果在表七至十二展示。
  4 . 2 . 1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从表七可知:参与实验的教师对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的态度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认可,体现在条目1、3,73%的教师同意或很同意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实施有利于体现高考测试的完整性,78%的教师也认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的实施令他们加强了英语听说方面的教学。然而,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46%的教师认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只有10%的教师认为实施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进一步深化调研结果: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的教师对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认可度远远高于非重点中学的教师。具体的原因笔者展示于座谈与访谈结果中。


  从表八可知: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对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反拨效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65%的教师要求学生经常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50%的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英语听说的指导;50%的教师督促学生朗读并提醒他们注意语音;49%的教师也注重利用课内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在考前进行听说应试技巧的指导和注重考前英语听说测试的模拟训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确实有部分正面反拨效应:引导教师开始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们也开始采用一些确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4 . 2 . 2 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對于这部分的问卷调研,笔者分开高二、高三年级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1)关于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实施有利于体现高考测试的完整性,高二年级同意或很同意的同学仅占25%;高三更少,占13%。(2)78%的高二学生认为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高三情况也类似,占72%。(3)对于是否有必要实施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看法类似:80%的高二学生、73%的高三学生表示不同意或者很不同意。(4)大部分高二、高三的学生同意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实施促使他们加强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


  从表十可知: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产生较大的影响。高二学生调查结果如下:48%的学生认为他们会主动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在考前,超过一半的学生(55%)在早读时注意自己的英语发音。59%的学生在考前会注重英语听说应试技巧的重温。52%的学生在考前会主动进行英语听说考试模拟试题的训练。然而,笔者关注到:大部分学生关注与高考听说测试有直接关系的训练,但是仅有30%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只有37%的学生注重课文语音的模仿,也只有少部分同学(12%)能经常主动收听或者收看英文频道。高三学生调查结果产生较大变化:74%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一半的同学表示经常参与课堂活动,希望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他们注重英语发音早读训练,占79%。大部分同学注重考前重温听说技巧和考前模拟训练,分别占73%和74%。然而,对于课文语音的模仿,仅有38%的同学关注,能主动收听或者收看英文频道的学生更少,仅占19%。
  4 . 2 . 3 本次研究的听说成绩分析
  在进行了问卷调研后,笔者对四所参与实验的学校2014、2015年的高考成绩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补充说明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拨作用。笔者发现从高考成绩看来:这两年的高考成绩中,比较优胜的学校是市区重点中学和县城重点中学,尤其是市区重点中学两年的平均成绩均达到10.5以上(2014:10.6;2015:10.8),县城重点中学的平均分也能达到及格线左右(2014:8.8;2015:9.1)。然而,市区与县城非重点中学的均分都偏低:市区学校在7分左右(2014:7.2;2015:7.5),县城重点中学更低,仅有6分左右(2014:6.3;2015:6.4)。结合问卷调研的结果看出,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在高二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有规律地安排与英语听说相关的课堂讲练课以及计算机房训练课,推动学生注重听说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这部分未有关注,高二基本不设置专门的听说训练课,学生相对比较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高三阶段,四所学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设置专门的课堂培训课程。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比较注重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培养,因此专门开设班级课堂讲练课,虽然教师们占用时间远远多于学生时间,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结合机房训练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有效的听说技巧,而且能在机房实践,总结,提升。然而,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在高三阶段仅仅安排计算机房训练课程,而且教师指导与鼓励缺失,确实致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与实施高考英语听说前相比,笔者认为学校、教师、学生开始注重英语听说的教学。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英语听说课程,教师专门进行英语听说教学,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也抽取部分学习时间关注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山区英语听说教学具有一定的正面反拨作用。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更加愿意进行与高考题型相关的听说模拟训练,忽视课堂英语听说活动、课本录音的跟读,以及收听收看英语相关节目,这与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希望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悖,产生一定的负面反拨作用。   4 . 2 . 4 座谈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观察与问卷调研的结果,笔者根据实验计划,随机抽取10名教师与40名学生进行座谈。具体结果如下。
  4.2.4.1 关于课堂观察调研结果的补充情况
  笔者与教师以及学生座谈时,就班级上课以及机房训练的听说课程进行了深入了解。教师们反映:由于听说考试成绩列入高考英语总分,学校也刚刚开展此课程,确实教师们不知道如何把握上课的内容,也是在探索中。在班级上课时,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容易忽略一些考试的难点与重点,因此把重点都放在了高考听说题型的讲解,而且一直重复一些重要句型与短语,课堂训练都以控制性操练或者半控制操练为主。至于机房上课,部分教师也认为既然已经在班级课堂进行了控制性训练,所以在模拟训练时应该让学生自由训练,尽量熟悉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学生反映:班级课堂训练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机房上课,部分套题难度较大,教师又未能及时有针对地指导,让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有些同学甚至不再愿意练习。所有的内容都是高考听说模式,很枯燥,无法提起兴趣。
  对于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高二未开设相关的听说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教师们比较重视英语笔试成绩,占据分值比较大,90%。同时,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教学中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否则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高三开设听说课程,两所学校的教师们认为已经接近英语高考听说的时间,因此,决定让学生在计算机机房进行适应性训练,唯一目的是提高英语听说考试的成绩。学生也认为,英语听说训练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考试,所以所有与考试题型不尽相同的训练都不愿意多花时间。当然,大部分参与座谈的学生们都希望教师们能抽取课堂时间详尽分析高考三个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他们提升考试的解题能力。
  4.2.4.2 關于问卷调查结果的补充情况
  (1)教师座谈
  在座谈中,教师们认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形式比较固定、单一,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听说能力,也确实很难提高学生听说学习的兴趣。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完成教材内容8册书已经相当困难,因此听说教学时间更加有限,教师们只有跟着高考指挥棒走,要求学生不断熟悉听说测试的内容与题型,有规律地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目标都是高考,这对平时的英语听说教学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作用,刻板训练,单一模式,枯燥的学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无法得到长足的提高。部分教师不赞成听说测试继续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山区学校教学硬件缺乏,教师的听说教学能力欠缺以及山区学生长期形成的不敢或者不愿开口说的习惯,与发达城市(如:深圳、广州、珠海等)考生相比,就出现了测试不公平现象,还有部分教师不太赞成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模式,他们希望专家们可以提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能同時照顾山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最大程度上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听说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最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听说表达能力。
  在与教师座谈中,大部分教师也承认在听说测试未能列入高考总分之前,不太重视学生英语的口语训练,只是根据听力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练习。但是现在不仅在高三进行了强化训练以及尽量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说方面的能力提高,而且在高一也打算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有规律地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部分学校如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教师表示学生素质比较差,只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占分比较大的笔试部分,而口试部分唯有等高三时进行冲刺训练,让学生直接进入计算机房进行高考听说模拟试题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高考听说成绩。座谈中,还有不少教师质疑:尽管已经打算从高一开始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是否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大家认为还是有待于专家与学者共同研究,提高英语听说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2)学生座谈结果
  在与学生座谈中,笔者了解到学生们认为广东省高考听说测试的题型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一直在山区接受英语教育的他们,Part 2和Part 3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高考,他们不得不一遍一遍地利用高考听说模拟考试题目进行训练,单一、枯燥的练习实在无法令他们提起对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们平时各科学习任务繁重,英语学习时间有限,实在无法抽取大量的时间在课外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甚至基本如课本阅读录音跟读都无法保证,进行英语电台收听和电视节目收看更是不可能有规律地进行。因此,学生们认为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对他们是极大的心理负担,希望可以改变考试形式。
  座谈中,大部分学生还反映:由于功课紧张,他们希望能利用最短的时间进行训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普遍选择利用高考听说模拟题进行相关的训练,而且教师的意见也一致。在高三英语课堂学习中,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比较忽略进行课堂活动环节,因此学生参与的概率就比较小。同时,四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内宿生,学校未能有规律安排学生收看英语频道,所以收听以及收看英语频道的机会也不大。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主要安排在高三阶段还是根据题型训练效果比较好。
  5.结论与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广东省确定了英语听说考试的内容与形式:Part 1模仿朗读;Part 2角色扮演;Part 3故事复述。Part 1可以检测出学生英语表达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能促使学生特别关注语言的流畅性;Part 2与Part 3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听说考试实践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离标准的上述构想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山区而言,问题就更加严重。下文笔者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目前如何提高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的听说教学方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5 . 1 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朝着获得真实条件下的交际能力迈进。教师的观念应该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应试教育转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语法知识的传授转向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交际性课堂中,教师是交际活动的设计者、调控者、帮助者与引导者。因此,好的教师应该尽量让STT最大化,而使TTT最小化(Harmer 2000)。当然,教师也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的责任,掌握好尺度,千万不可滔滔不绝、喧宾夺主,应力求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
  5 . 2 注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教师与学生都把焦点集中于高考听说测试,因此无论平时的练习与考试都是以高考听说测试锁定的内容与形式为主,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与教师都容易产生疲惫感,无法提高兴趣,也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了。Stern(1999)认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方式、日常活动、爱好、思想等关系密切的话题,如personal background、daily life、school life、personal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sports、personal belief等。形式方面也可多样化,笔者就曾经尝试让班上的学生轮流进行课前演讲,内容让他们自选,并且让他们演讲后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发表他们的观点。班上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很多学生都与全班分享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精彩的论点被收录入班报,效果显著。笔者还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方法促使学生注重听说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围绕模块的话题设计辩论赛,让学生自由论辩,发表他们的观点;任务型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听取他人信息,处理信息与表达个人信息的能力;小组表演,让学生编排话剧、舞台劇等,提高他们使用目的语的能力等。丰富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建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5 . 3 合理利用课本材料,加深听说考试题型的训练
  我市地处粤东,是贫困地区,硬件设施很难一步到位,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参差不齐。以参与本校调研的市区重点学校为例,全校能用的电脑大约100台,全校近2000多名学生,仅高三就有700多名学生。高三每次模拟考试都要组织一次人机对话,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高一、高二的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更少。所以这种考试形式对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方面也提出比较大的挑战。为了解决硬件设施的困难,笔者与同事尝试利用课本里现有的材料进行合理改造。例如:Part 1部分,笔者主要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利用课本的阅读材料(每个模块的Reading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轮流朗读(不同的学生朗读不同的段落),其他小组成员就不足之处提出建议,进行纠正。教师抽查部分学生,从语音、停顿、语调、连续、流畅性各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提高朗读能力。笔者发现此法效果较佳,在练习口语朗读的同时,又能熟悉阅读文段,对学生的语感、句子结构、篇章理解都有比较大的帮助。Part 2方面,笔者主要是选用每个单元Reading 2的内容,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提出3~5个问题,然后教师集中问题,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在练习问题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了解课本阅读的细节内容。Part 3部分可以选取Reading 1或Reading 2,要求学生写出关键词,再由关键词扩展成句,最后连句成段,学会如何概括、复述文章内容。笔者还尝试利用每个单元的“Using language”部分中的“Listening”以及“Workbook”中的“Listening Task”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后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关键词,让学生在小组中复述,然后抽取部分同学代表进行复述,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复述的能力。
  5 . 4 進一步完善高考英语听说测试
  实施英语听说测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是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加以克服解决的。(1)改进测试方式,提高听说测试的真实度,如预先建立一份难度相当的100套左右的题库,测试时采用抽签方式,让考生从100套考题中任抽一条,完全可以避免“作弊”现象。(2)拓宽测试内容,提高听说测试的有效性。如能把听说测试的内容与学生高一至高三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把听说学习放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循序渐进,效果应该会更佳。(3)细化评分标准,提高听说测试评价的科学性,如:通过制订客观的评分标准,详细陈述各类的行为和言语特色,可以降低听说的主观随意性。(4)强化评测员培训,提高听说测试的合作性。随着英语听说测试的普及,应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听说评测员队伍,通过严格训练,严格考核,确定其评测员的资格。可以尝试在英语教师中进行选拔、培训,务必进行公平评价,提高听说测试评价的科学性。
  6.研究与实践的反思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尽管本研究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市区和县城重点中学各一间,市区和县城非重点中学各一间,但是受试对象还是有局限,调研结果在某种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与研究团队将对本市其他学校进行相关的后续调研,尽力弥补这方面不足。同时,对于课堂观察,笔者与团队只能进行教师与学生语言时间的统计,无法更加细致深入分析不同语言构成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反拨作用。对于此研究遗憾,笔者与团队也决定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后续的个案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不同的教师言语对学生听说学习的影响。问卷调研部分,本研究问卷设置问题,维度较全面,内容较科学,但是无法保证每个受试者能诚信作答。虽然接下来的座谈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弥补,但无法确保每个受试对象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添加半开放式或者开放式内容,更加深入了解每位受试教师与同学们的真实想法。本次研究历时前后两年的时间(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后的归类、整理工作),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是一线教师,肩负繁重的常规教学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试验中,造成了部分不足,也是情理之中。在接下来的后续研究中,笔者与团队会继续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期待弥补此次试验中出现的不足。   參考文献
  陈平文.2008.基于国内外口语流利性理论的英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3).
  李绍山.2005.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1).
  刘晓玲,阳志清.2003.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教学(6).
  杨玉晨.2001.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4).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Alderson J C, Hamp-Lyons L. 1996. TOFEL preparation course: a study of washback[J]. Language Testing(3): 280-297.
  Alderson J C, Wall D. 1993. Does washback exit?[J]. Applied Linguistics(14): 115-119.
  Bailey K. 1996. 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w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 Language Testing(3): 257-278.
  Bailey K. 1996.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M].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Stern H H. 1999.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Wall D, Alderson J C. 1993. Exam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 impact study[J]. Language testing(10): 41-6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Gardner的二语习得的社会教育模式为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 :学习动机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7-0033-4    Abstract: This paper employs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本课题对利用右脑学习英语进行了理论探索、问卷调查和实验探索。提出了利用右脑学习英语是可行并有成效的观点和非理解性输入可以促进英语学习的观点,并归纳论证了由以下开发右脑学习英语的四种方法所组成的新模式:速听、速读、音乐和情感。  关键词 :右脑开发 ;英语学习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7-0029-4    
期刊
摘要:本文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的高频心理谓词worry的词汇使役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学习者使役的心理谓词产出不足,而非宾格动词的过度使用,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发展不明显,有中介语僵化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汉语缺乏词汇使役结构、学习者感知词汇使役困难、教师和教材的重视不够,语料输入不足、学习者本身的回避。  关键词 :语料库 ;使役心理谓词 ;中介语 ;词汇使役用法  [中图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