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手段。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启发
  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以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为什么却希望天寒呢?因为卖炭翁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感受到卖炭翁的痛苦和辛酸,从而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巧借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启发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让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 ,用“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背影》一课中,讲到“我与父亲不见已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时,我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然后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地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地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构思,作者独具匠心;这个悬念,激发学生细细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使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充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
  在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在分析时我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就加深了。
  四、合理采用设置疑问进行启发
  在教学中,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变色龙 》一课时,我在授课前设计了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五、借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
  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进行启发,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例如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在投影片上,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以丰富的内涵,但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通过提问来推动教学进程。《学记》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
摘 要: 本文对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反思    多年来,我一直在语文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实践着、探索着,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但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反思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穿着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实施关键在教师。虽然在参与课程改革前,每位教师都参
目的 探讨手部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3例手部血管淋巴管瘤患儿的病历资料.13例均接受手术治
目的 对切开复位内固定分别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与Insall髌骨近端重排术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下极骨软骨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
摘 要: 高中学生因学校、教师、自身不重视写字训练,书写汉字的能力很低且有逐渐退化的趋势,作为中华文明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字处境令人堪忧,学校和美术教师要把握新课改将包含书法(写字)教学的美术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的契机,切实重视写字教学,提高高中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关键词: 提高方法 高中美术课程 写字能力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汉字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泱泱华夏丰富多彩、
摘 要: 语文课堂提问,学问颇多,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满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提问 要点 教学实践    课堂提问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展开新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提问运用合理,能很好地开阔学生思路、推进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也使教师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
炎炎夏日、伴随着电影市场旺季的到来,众多国际大片也纷纷登录中国,志在创下票房新高。在全球吸金3.72亿美元,独霸北美票房冠军的《变形金刚3》,也将在这个夏天掀起又一轮影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它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它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本文就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
就在人们对“纸箱馅包子”的虚假新闻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新闻出版总署又通报了《京华时报》等六种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的处理情况,责令六家报纸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