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1、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规范语言表达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从何疑起?怎样疑?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学生要学会质疑,关键是要把握正确的思维角度,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围绕课题质疑,从遣词造句方面质疑,从对文章的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质疑等等,还可以针对“似懂非懂”处进行质疑,越是这些觉得没有疑问的地方,往往越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枢纽。
   3、适时点拨,适当存疑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是学生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在教学中,通常还可采用设问、制造悬念、演示、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寻找出疑点,大胆质疑。
   案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而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雨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道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王老师组织学生读中质疑,与学生们在互动中一步步沟通,点拨,归纳,提升,实际上,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问题叙述清楚,教师要适时点拨,适当补充完善学生的质疑。因为准确的叙述展开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了这些过程,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教师的回答把学生的“疑”一下子消除了,那是不利于他们积极思维的。教师对待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均要以“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最高宗旨。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方面,而不是仅仅放在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4、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有时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时是在一种突发情况下出现的,这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文本、自我的多重对话中,将教学巧妙引渡到一种师生共同获得向善、求知、审美的高峰体验的智慧。
   有一位美国教师芭芭拉在执教《珊瑚岛》,课堂上正讨论主人公所遇到的问题,这时,有一个叫杰西卡的学生突然举手问道:“如果我被困在加勒比的一个小岛上,我可能活下来吗?”这个问题与课文无关,但是老师却把它交回给学生“杰西卡能生存吗?”这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最后,芭芭拉说:“好啦,我们已经讨论了杰西卡被困在小岛上,以及她是否能幸存。这和本书有什么关系?”学生马上明白“课文主人公也被困在了岛上。”老师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本上。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质疑在教师的意料之外,芭芭拉老师做得非常好!首先,她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该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机智。学生的质疑虽然打破了原先设定的教学顺序,但是,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质疑“再抛回”给学生,引导学生体会钱谷融、鲁枢元在《文艺心理学》中提到的“人差”,即“由于观察事物的视角、出发点不同,或者观察时的心境不同,会存在一定的‘人差’”,通过同化或顺应等内部过程,唤起或开拓沉睡的情感体验,积极地实现知识的建构。这样,课堂呈现了一种很好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新课标中提到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致的。
  
   二、重视对质疑的评价——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并不像把预先最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脆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也就注定了评价没有统一的模式。对于那些提出了有关课文宏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要着重表扬这个问题“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有时个别学生提出来的明知故问的问题,教师要在肯定其发言积极的同时,委婉但明确地告诉他不该这么做,这样能帮助他提高发言的质量。又如,对有些学生提出来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以免引起哄笑,挫伤其积极性。对于那些较少参与,质疑能力尚不高的学生,应注重对其主动态度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进行生生评价,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有助于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如今的教学实践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什么”、“怎样教”或者“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条有理地教出来”等,显然,“教”的意识过于强势,教者只是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学”,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均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便考虑到,也只不过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场而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
<正> 一、绪言近十余年来,我国曾用劲性(或半劲性)骨架法建造了十余座钢筋砼大跨度拱桥,其最著者有丹东汝河口桥(净跨156m,中承敞口式)和宜宾小南门金沙江桥(净跨240m,中承式
以较为严密的力学理论--有限元法对悬臂式挡土墙进行分析,寻求在工作荷载条件下的土压力分布情况,得到了一些初步成果,并提供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我国的城市规划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其中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城市规划发展机制方面.为此,试图通过对我国城市
介绍了采用乳胶水泥砂浆作为粘贴材料的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乳胶水泥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乳胶水泥砂浆的抗压及抗剪性能的试验方法、工程加固施工的步
在分析公路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布局规划方案选优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评价指标的模糊属性,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客运站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不断走进家庭和学校,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孩子对计算机情有独钟,计算机应用给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形式、课堂结构不断的发生了变化。但是任何新事物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于它的不足难于预知。那么我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过于机械化,使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说明文,多以介绍说明性的文字為主,其文本的特殊性,让语文老师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会被有的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语文味丢失,教学了无生趣,学生学习兴趣尽失,教学效率低下。这些课文就成了“匆匆过客”,与学生“擦肩而过”。怎样把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说明文课堂教学还原语文本色
针对我国旧住宅更新改造产业化的组织活性和持续协调发展需求,基于活性系统模型(VSM)理论,讨论了状态量平衡、递归分解和适应机制等重要思想对旧住宅更新改造产业化组织设计
<正> 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桥用结构材料,在全国迅速推广。但是,钢管混凝土拱由于结构轻盈,自重相对较小,对重型拱上构造的适应性较差。和同跨混凝土拱桥相比,对稳定性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