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追寻“语文味”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细细品味“语文味”。
  关键词 文本 教学 语感 语文味
  
  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发现由于多媒体的大量运用,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成了局外人,课本都放到了一边,但学生却很投入。热闹背后,令人深思,教师在课堂上该干什么呢?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语文课还有“语文味”吗?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味,也即是语文美。语文课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一、引领学生走近文本,静心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往往忽视组织学生静心阅读的环节,学生还没读好课文,就谈感受。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以下是我教学《九色鹿》的一个片段:
  师:“请同学们精心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体会后再发言,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生1:“乌鸦喊九色鹿的话要读得快、高、急。”“为什么?”“当时九色鹿睡得正香,声音不高叫不醒它。”生2:“我补充一点,课文中‘突然,乌鸦高声喊道’也告诉我们要读得快,声音要高些。”生5:“我是从乌鸦的话里看出来的。乌鸦连续叫了两声,说明情况很急。‘夹醒一醒’的‘。『夹’和最后的感叹号也说明要读得快。”师:“大家体会得都很有道理,下面请大家练习朗读。九色鹿对国王的话又该怎样读呢?”(读后指名读并评议)生1:“这一部分要读得非常气愤。”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听。”(生1读课文)生2:“我提个意见。‘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是个反问句,他读得很有力是对的。九色鹿这话主要是痛斥调达这个小人的,要把有关调达的话读好。‘他发誓永不暴露’和‘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都要重读,对比强烈,起到揭露调达的作用。”师:“你对文章体会较深,读得不错。让我们都来把这段话反复朗读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读,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样不失浓浓的语文味。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以下是我教学《安塞腰鼓》的一个片段:
  师:“大家看过安塞腰鼓吗?今天,让我们跟这画面体会安塞腰鼓的那股子劲。”(看画面,听课文)师:“同学们,听完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振奋人心。”生2:“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不愧是快西第一鼓。”生3:“安塞腰鼓给人刚劲豪放的感觉。”师:“说的好,大家心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请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生自由读)师:“请看大屏幕,这2个生词,大家自己读……”
  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品到语文味的芳香。
  
  三、读写结合,深化文本
  
  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较之一般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和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中要大方地给学生写感受的时间,让学生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
  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我给学生只提了一个问题: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走到尽头却两手空空?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写读书感想,最后集中汇报情况。有学生这样写道:“读了课文之后,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次我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记得上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我花了不少工夫,一心想做件最棒的,可做出来又觉得不满意,一气之下,我把它们全扔了。到了学校,看见同学们都带了他们的作品,只有我两手空空,真是后悔!”也有学生夸苏格拉底的,说他是真正的智者,不用令人厌烦的说教,而用捡麦穗这么简单事情来让弟子们心服口服。让我们悟出这么深刻的做人哲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一节课肯定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每节课都花这么一点时间,长此下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作为教师,只有切实关注文本,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中,感知生命的历程,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滋有味”,才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使其充盈理性与灵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多维引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如何
摘要 对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寻找新旧知识的相似处,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联的经验,促使学习正迁移的产生。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提高效率 有效课堂 自主探索 突出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
我要告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一个秘密:其实,大人们比你们更有成长的烦恼。许多孩子总是想着快点长大,大人们却是不想长大。大家都在慢慢长大,当然是孩子要比大人幸福些了。
1.《鼠标垫》:  作者:吴岩,中国作家。  内容:作者的少年科幻小说的最新合集,书中共收录了《鼠标垫》、《探案集》、《异种遭遇记》、《生死六天》、《心灵探秘》等9篇小说。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校从2010年开始,就开展了以课前预习为突破口的有效课堂的探索,尝试把学生的学习前置,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的学习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