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诗香,悠悠古韵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诗歌素养,增强文学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文学体裁,诗歌以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格式,情景如画的风彩受到了中学生的热爱。目前,中学生对诗歌学习状况属于一个全新的阶段,初中生最开始全面接触诗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精神,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学生诗歌学习的问题呈现进行探讨,提出了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改进举措,供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直被选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生接触的诗歌类型多半以古诗为主,到了初中阶段,学习诗歌的类型增多,既有古代诗歌,也有现当代诗歌。现当代诗与古诗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诗歌的讲授与研究比较独到和深入,并具有探究的广泛性与普遍性,为此,从诗歌研究的角度出发,更便于形成主要的研究性材料。筆者现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入手,进行探讨。
   一、学生诗歌学习的问题呈现
   其一,古诗与近体诗的差异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形成较大冲击。小学生阶段对古诗的接触和了解较多,初中阶段接触到诗歌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因此,难度的增加和研究范围的扩大,无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一种较大的冲击,甚至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举个例子,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其篇幅较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见所未见。这一方面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背诵难度。最重要的是,诗歌中的“用典”现象较为普遍,这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较大障碍。由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熟悉诗中的典故,因此掌握典故就成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中学阶段,有些诗作是近体诗,无论是体式、字数,还是内涵、格调,都与古诗有很大不同,学生在接受起来较困难,理解也不是十分容易,无疑鉴赏的难度则更大。例如,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雨的声音》一诗,属于特色鲜明的现代诗歌,在篇幅上也较长,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带来巨大的负担,并形成了较为多元的教学理论。小学时对古诗比较熟悉,认为诗歌必然要有极强的韵律感,而当遇到新诗时,押韵现象不明显,甚至未有押韵,这就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带来了压力。
   其二,学诗欠缺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意义的匹配。诗学并非一般性的学习,对诗歌精粹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具体地说:第一,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古诗知识,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其语文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其学业进步,有利于其有效理解诗文中的文学典故和独特韵味;其次,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甚至能积极促进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他们相关知识的积累。
   其三,诗学教学对学生的性情和胸怀培养认识不足。学生通过诵读诗文,可以大大提高诗文诵读水平,可以从古人的胸怀中感受诗的魅力,可以激发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相对豁达的心态,而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通过诗歌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提高了认知水平,增加了知识储备,增强了人生阅历,提高了思维深度,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形成较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思维构架。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关注并推行此方面的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也更有利于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为社会贡献足够的智慧和力量。
   二、诗歌教学的改进举措
   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下内容可作为参考矫正措施。
   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语文学科来说,事实上,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从古诗学习中获得相关能力,可基本上对古诗内容能有所理解。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学习的进展,古诗学习和研究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于学习效果的把握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在学习难度增加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也随之产生,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其对古诗的学习斗志。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其中的“醉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句子,教师在讲解时应有所侧重,并要为学生普及词相关的内容及特点。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多改变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诗词讲解中,应多借鉴通俗易懂的表达,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进一步影响学生,增强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吸引力,培养其主动欣赏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备课。由于学生对诗歌理解不深,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备课,以更好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形成系统的认识。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当代诗,教师都应在通透内容、通透词句的基础上,为学生理解主旨和情感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理解,对文章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意思表达程度。
   再次,教师应多用典故教学,有效解读诗歌的意境。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难度大,时间跨度大,记忆困难,尤其是古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不易理解。当学生学习诗词遇到历史典故时,老师要多做讲解,为其找出相关典故的出处和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疏导,对写作背景加以介绍,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典故的掌握情况,以最佳的角度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在苏轼、辛弃疾等诗人的诗作中用典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应讲授相关典故,使学生有预先的了解,熟知创作背景,进一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典故,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解释各种典故的来源及相关含义。学生便可学到更多的知识,读起来也必然会增加感情,产生豪情。不论是诗歌理解还是情感领悟,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典故是把握诗歌意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直接关联。举例来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种自我比喻,从中可更易理解诗人壮志难酬,一心报国的情感。    最后,从创作背景出发,感知诗人的创作情感。古诗是中华民族大的文化类型之一,诗歌中蕴含了历代文人墨客无数的思想精华,也是其情感输出的重要途径。古诗以简约为主,近体诗以简约为辅,能表现出较深的内涵,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更具历史象征意义和时代性特征,其中的语言更具民族文化特色,更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古诗,应充分把握中華文化的精髓,以更全面的视角研究古诗,形成最基本的欣赏古诗的能力。 此外,教师必须采取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从创作者和创作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对诗人创作的情感感受。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观沧海》一文中,课堂教学要从“观”字入手,阐释曹操在诗歌中表达的深情,体会他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抱负。在此时,教师应该针对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现状以及相关的故事展开讲解,便于学生对诗人和诗歌内核的理解。对于曹操而言,学生大多认为他是一代枭雄,对他的文学才能和内心抱负的了解少之甚少,而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充分了解。在历史上,曹操做了许多有益于时代发展的事情。例如,在古代封建制度下,他大举贤才,打破了世袭制度,有效遏制了地方豪强,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地方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师讲授时可结合曹操的生平事迹及相关历史背景,将曹操的政治抱负与诗歌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理解兴趣,也为学生提高鉴赏水平奠定基础。老师应采取一定的身份引导,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包括通过录像学习,获得对古代社会的详细了解,这对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具有积极作用。另外,教师要把握好关键词句所渗透出的情感,对与之相关的逻辑思维要理清,有效增加诗歌欣赏的鉴赏技巧。因为,古诗是具体情境的产物,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其中的情感也很全面,爱恨情仇、生死攸关、壮志未酬等等。教师对时代背景的渗透与讲解,对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情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形成普遍的情感共鸣。
   三、结束语
   诗歌欣赏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推进教学行为,形成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在不断深入理解和沉淀的同时,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人抒发的情感,进而产生共鸣,增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的美在于意境宏大,需要教师在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中,让学生对诗有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增强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皓.浓浓诗香,悠悠古韵——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11-212.
   [2]任捷.浓浓诗香,悠悠古韵——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5):303.
   [3]单文丽.浓浓诗香 悠悠古韵——古诗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与体会[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豐富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助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黑板和粉笔为教学媒介,通过教师讲解,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
期刊
【摘 要】中国人喜欢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当成修身养性的圭臬,视若提升思想境界的指南。古诗、乐曲、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等传统文化形式,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塑造中国人民族精神,影响中国人处事态度的重要文化宝藏。小学生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黄金机遇期,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和传统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须臾不可分割。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
期刊
【摘 要】绘画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因此,很多幼儿园的老师会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说画”等等来提升幼儿园的绘画教学重量。那么本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幼儿“说画”。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绘画;说画;陶行知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主要可以概括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知之始。在幼儿
期刊
【摘 要】面对当前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学生缺乏主动修改意识这一困境,为了触发儿童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从“加强修改意识”“学习修改方法”“触发修改激情”三个方面来阐述“改比写更重要”。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去改,真正实现评改作文,先评后改的习作习惯,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修改;素养提升   一、修改现状惹人忧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光顾着写,意识不到“改”的重要性;老师光
期刊
【摘 要】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乡贤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扎根于中国乡土的本土文化,是可供教学的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以彰显出我国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当中加强对于乡贤文化的了解,自觉的承担起传承优秀乡贤文化的责任。本文对乡贤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当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现状,本文着重分析了增强低年段趣味课堂的具体策略,采用了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延伸了鼓励学生趣味创作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了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美术课堂增添了一味“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   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学生观,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是值
期刊
【摘 要】我园有效开展“足球游戏”活动的实践与探究是以足球为载体,巧妙借用妙趣横生的游戏,发展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的足球兴趣和欲望,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环境渲染,浸润无声,创设浓郁足球文化氛围;搭建平台,研训提升,盘活足球教学理念;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探索多彩活动形式;家园携手,共同合作,拓展足球活动外延;资源共建,交流互动,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积极探索如何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音乐作为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终于摆脱了长期处于小学教育体系边缘化地带的尴尬境遇,重新得到了应有的教学重视。本文将从目前小学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秉持着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作用的原则,探讨在新时代建设小学音乐社团的重要性,并为小学音乐社团的建设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策略,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小学音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也要科学合理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足球是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足球教学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团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使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文章针对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阐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足球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京剧为例,从京剧的角色造型、唱腔特点、演唱技巧和表演动作四个方面,探究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展开传统戏曲教学的策略,旨在通过探究,将传统戏曲与音乐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感知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传承传统戏曲,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戏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京剧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是促进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以及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