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改比写更重要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学生缺乏主动修改意识这一困境,为了触发儿童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从“加强修改意识”“学习修改方法”“触发修改激情”三个方面来阐述“改比写更重要”。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去改,真正实现评改作文,先评后改的习作习惯,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修改;素养提升
   一、修改现状惹人忧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光顾着写,意识不到“改”的重要性;老师光顾着改,没有把“改”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
   大部分学生拿到习作本后,先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再简单看下老师的评语。习惯好的孩子还会自觉修改错别字。几乎没有孩子会把文章再读一读,按照老师的批改要求再次修改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可这样下去,教师批改的意义何在?学生又将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
   二、修改意识需加强
   2020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习作要求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主动修改习作,绝大部分孩子的内心都是抗拒的,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修改意识呢?
   首先,要了解修改的重要性。无数大文豪的例子告诉我们,“改”比“写”更重要。最著名的要数我国苦吟派诗人贾岛了。何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与时间,反复琢磨酝酿。“推敲”的故事广为人知,正是源于贾岛对文字要求的精益求精,在不断修改中追求完美。
   其次,组织“作文修改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读一读,评一评彼此的作文,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起到互相激励,监督的作用,达到“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改的习惯”。
   最后,在探讨中学生们有话可说,再加上积累了一定的修改经验与方法,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动笔改作了。
   三、修改方法见功夫
   叶圣陶先生说“修辞立其诚”,想的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的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一)先打腹稿
   打腹稿也是修改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下笔之前先做好准备功夫。把写作内容想清楚了再动笔。
   心中肯定要有一个整体框架。
   比如写一件事情,我们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比如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由整体到局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它的根茎叶花果实。这些思考内容是随时变化着的,可以有所侧重,想得认真就是思考的方面多,随时进行修改。
   (二)通读文章
   对于小学生来说,修改的第一步是没有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错误,语句通顺,字词准确。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咱们写东西不能只顾眼睛看,要注意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拗口的话,不便于念,不便于听,咱们要养成敏感,随时留意,不要写拗口的话。”
   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了。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放声朗读,把自己的作品读出声来,仔细感受自己写得每句话是否恰当,能否读通顺。若是不方便读的场景,在心中默读也大有好处,还多了些静思。有没有缺字多词,是否顺畅,有无啰嗦……这些小瑕疵一读便知,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不大。
   (三)揣摩字词
   揣摩字词就是把坏的语言转化为好的语言。这需要思考,需要对文字的敏感和对感情的拿捏。这是十分花功夫的过程,离不开学生日常的阅读积累与经验总结。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拿两句话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说一说,哪一句写得更好。这就是锻炼语言精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许多优秀的表达方法。
   如二下语文书中第十二课《寓言二则》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组句子“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和“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两句话学生很明显能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赶紧”一词,结合课文内容,孩子们都会说,因为羊圈有个窟窿,那个人很着急,担心又有羊被狼叼走了,所以赶紧堵上窟窿。第二组句子“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和“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了“焦急地”,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现出那个人盼着禾苗快快长大,急不可耐的心情。
   这样的练习数不胜数,孩子们在比较中学会判断,什么句子更精彩,什么句子更符合情境,什么句子更衬托人物形象……慢慢地,他们也有了一套评价作文的思想体系,知道如何使平平无奇的文字更有魅力。
   (四)情感升华
   情感的升华是真情流露,不是为了升华而升华。
   1.由小及大
   在文章结尾,从一件小范围的事物扩大到较大范围的事物。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落葉》,通过一个人看到了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他应该像树叶一样经历了风雨依然还能活下去,变得乐观。他从这片叶子中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勇气,看到了生的希望。从对树叶的感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最后的希望。这样的升华让人的心灵也为之鼓掌赞叹。
   2.由一及众
   以一个人为写作对象,突出他的性格品质,扩大到具有这种品质和精神的一类人。不少孩子在自己的习作中已经用到了这种方法。疫情期间,孩子们笔下少不了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李文亮叔叔……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最后也不忘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必须为他们预留一个位置。不知不觉,感情得到了升华。
   3.由事及理
   先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在最后揭示或暗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们常读的寓言故事便是如此。尽管哲理的部分篇幅极小,但它常常会让一件平凡的小事变得更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但这种升华主题的方法要注意,第一是,道理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基础上还能吸引人,不可肤浅和老调重弹。第二是,这个道理要从实践中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能为了说道理而去说道理。
   4.由物及人
   文章前半部分刻画某种事物,最后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拥有类似品格的人身上。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篇在赞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上是赞美像莲一样有着清高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倾诉心声。周敦颐借花喻人,以花的特性比喻人,是典型的由物及人。
   四、修改激情要触发
   管建刚老师说过:“ 作文的第一责任人是作者,只有激发起自主修改的意识,才能提高作文的质量。学生最了解自己的表达,最想让作文出彩,愿意修改了,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揣摩表达中的缺陷,最有可能把作文改好。”
   如何激发学生们的自主修改意识呢?
   (一)及时明确的反馈
   在我们班的线上习作课里,孩子们先尝试片段习作并打卡后,我会立即回复孩子们哪里写得好,哪里有所欠缺。孩子们会进行修改二次上传,晚上我们会一同在群里探讨,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里改得好。
   成灏同学改动前是这么写的:“妹妹入睡后很安静,好像进入了美丽的梦乡。”教师建议:“可以加上一些细节描写,比如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修改之后真的让我惊喜,“妹妹入睡后很安静,她的睫毛躺在美丽的脸上,好像进入了美丽的梦乡。”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有时真是超出我的想象。
   再来看看芸含同学的修改“妈妈张开大大的嘴,大口吃着米饭和蔬菜。”修改建议:可以加上一些吃饭时的拟声词哦。修改之后“妈妈张开大大的嘴,咕咚咕咚、吧唧吧唧地吃着米饭和蔬菜。”
   ……
   老师第一时间的回复与评论,在写作思绪还没有完全被打断时,让孩子们及时修改,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
   事实证明,修改后的文字都比之前有进步。孩子们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进步有目共睹。有不少孩子认为修改文字很有趣。
   (二)尝到修改甜头
   我还会把孩子们修改后优秀的文字张贴到班级黑板报上,还有些会帮他们投稿到报刊上。
   小戴同学仿写的诗歌《白衣天使,你在哪里?》在《江宁日报》上刊登后,引发了班级“改文热”,同学们一下课,哪都不去,伏案桌前改着自己曾经写得还不错的文章,想着写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期待着下一个上报纸的就是自己。
   我看着他们如此兴致盎然,嘴角忍不住地上扬。
   习作修改不是一时兴起,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最终养成习惯。但任何事情,起步是需要激勵的,有了动力,孩子们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就像管建刚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修改习作,制定了“抢分活动”,目的都是让孩子们自觉地修改作文,琢磨哪里可以写得更好。
   自主修改是学生练就语言基本功的过程,我相信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修改能力,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04.
   [2]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十二问[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低年级儿童常写错别字,但单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角度寻找问题的症结及对策,往往并不奏效,有时甚至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儿童错别字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常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信息的特点直接相关,要解决该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与系统处理。  【关键词】 低年级;儿童;错别字;心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语言具有形象性、简炼性、抒情性、含蓄性、多义性、潜隐性等特点,在启发思维、知觉、想象方面具有一定特殊的功能,与自然学科的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优化;趣味;强化  【中图分类号】 G 61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57-01    语
期刊
【摘 要】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此文的教学目标的分析,寻求学习策略,达到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文本、重视课堂教学,又要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纪实与点评  【中图分类号】 G61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154-02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更担负着特殊的任务。他们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常识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新课程;政治教
期刊
【摘 要】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以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培养审美情趣;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因势利导,培养创新思维;要尊重幼儿天然率真的天性,注重激励评价。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61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168-02    美术的本质是创造,而幼儿的天性是极富有创造力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
期刊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小学生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陌生概念,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近些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逐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基本数学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教师采取“循序漸进,厚积薄发”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中,从实际教学中重视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也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综合相关文献的查询和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施要点和实施策略,期待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豐富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助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黑板和粉笔为教学媒介,通过教师讲解,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
期刊
【摘 要】中国人喜欢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当成修身养性的圭臬,视若提升思想境界的指南。古诗、乐曲、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等传统文化形式,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塑造中国人民族精神,影响中国人处事态度的重要文化宝藏。小学生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黄金机遇期,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和传统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须臾不可分割。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
期刊
【摘 要】绘画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因此,很多幼儿园的老师会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说画”等等来提升幼儿园的绘画教学重量。那么本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幼儿“说画”。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绘画;说画;陶行知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主要可以概括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知之始。在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