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安排高中英语早读课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大环节,而作为其中之一的读却常常被大家所忽略。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强化记忆,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早读课是朗读英语的主要阵地,利用好英语早读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
  1. 目前虽然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对于语文、数学有所下降,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英语的重要性却仍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仍有学生对学习英语不够重视,不注重对英语口语的练习。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课后根本不读或者读也是敷衍了事,做做样子。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在家里读英语,由于家长也不太专业,自己读错了,也没人纠正,以致将错就错,形成习惯,可改正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学校每周安排英语早读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早读,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
  2. 另外,英语教师亲自到班认真抓早读课,这样除了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外,还能激励学生认真学英语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更客观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3. 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要求严格,师生之间交流也不拘于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积极营造和谐的早读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并乐于朗读英语。
  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二、上英语早读课的策略
  1. 如何布置每节早读课
  记得多年前笔者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在领读完刚学的单词和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早读,发现除了少数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安排好早读之外,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干什么。漫无目的地东读一下,西看一下,而且早读时的纪律和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两样,导致30分钟下来,有的学生早读课毫无收获,长此以往,英语成绩提不上,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淡下来,造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现状,我开始每节早读课让学生明确早读任务,以便读时有的放矢。即使自己不在时,及时安排课代表布置任务。
  早读的内容还要以教材为基础,把课文所涉及到的单词、短语、对话及一些重点句型,都是早读所要读的内容,一些重点句或段和短语,要求做到会背诵。可以读课文,也可以读一些名篇佳句,感觉一下课外读物的特点。其实,读多了,就应该知道,教材里学习的、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学好教材,也是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增加一些英语报纸或杂志上的经典文章及名言警句。另外,如果有些同学觉得没什么可读了,也可以拿一些习题来做,或者对最近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这些任务来自于对新课的练习与巩固。例如,新课内容是语法,那么早读课上就要求对这些语法知识及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在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进行系统地复习,特别对一些重复出现的句子,就要明确指出,帮学生记牢固,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新学知识中运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 如何指导学生早读
  (1)设定目标,制造压力
  每位英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到早读课就对着单词表背单词,好像高中英语学习就是为了背单词。当时是记住了,可过了一会儿又忘了,即使记住了,也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其实,这都是盲目早读造成的,教师应让学生给自己订一个早读计划,比如说:我今天早读是记住十个单词还是要把这一段重点给记住,掌握其中的关系词及词组的用法等。只有目标明确了,自己在读书时有了压力,才会更认真,才能切实提高早读课的实效。
  (2)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
  早读课也离不开精心的安排,当老师明确学生学习英语都存在哪些不足时,他自己可以给学生安排好早读计划,比如:
  单词的朗读我们以自由朗读为主体,但在自由朗读期间也可以穿插一些互动。有时候可以分组交替读;有时候可以同桌交替读。教师应尽量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大声朗读可以培养一个班集体的朗读水平,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的基础在于词汇的积累,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以后就要上升到句子的把握,而重要的句型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课上课下布置重要的句型以及帮助学生整理合适的文章让学生在早自习大声地朗诵,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句型之后对阅读与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高中阶段语法多而难,很多学生都觉得语法枯燥乏味,很难掌握,我平时在课堂上每讲一个语法点的同时会提供对应的例句,让学生在早读课上读语法的同时也熟读熟背例句,再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最后可以找一些相关的题来做,发现不清楚的地方,不要着急,一定要回头再看看这个知识点,这样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看,看后再回到那道题上来,那做题的准确性就高得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对的题目,自己会有成就感,进而产生兴趣和信心,就越学越有动力了。这样学生学起语法来既轻松又有趣。
  早读课是高中英语学习一方不可或缺的教学阵地,只要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但能对日常的英语教学起到补充作用,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本人在工作中一直坚持对英语早读的辅导,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境内存在的众多少数民族语言中,有很多属于黏着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使用黏着语的民族大部分属于跨界民族,即在国外存在与其相同的民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活动设计,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充分预设各种教学情境,然后才能在课堂上机智应对,抓住各种资源,捕捉教育契机,打造生动的英语课堂。  一、联系实际,借助多样手段,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若要合理而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则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首先,教师要了解课本内
一直以来许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同志认为: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只顾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忽视了利用这些丰富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证明,加强德育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数学的内容高度抽象,数学语言极其简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思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的策略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严重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视听资料,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项感官,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有趣因素,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思想、意见等。此外,“初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即更加突出了对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初中生的写作水平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寻找能够提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结构  事实证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我们教师一定要熟悉、钻研教材,明确每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如果设计得合理,就会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恰当使用导语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导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效果呢?  以下,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在语文课上的作用  1.导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恰到好处的导语设计通常能为整节语文课起到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艺术创造的潜能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幼儿的创造反映出强烈的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这一阶段,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
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一、通过合理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抽象的知识让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