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他们告诉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做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他们的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在志愿者用一面小镜子看完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之后的一步最为关键,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中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表达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实际上,他们的脸与平常相比并无二致。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就会感受到外界怎样的眼光。
(摘自《感悟》)
素材解读
台湾作家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当遇到困难或者身处逆境时,与其一味抱怨外界,不如更多地去改变自己的内心。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志愿者以为自己被化妆成面部有伤痕的样子,因而感觉别人不友好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自我印象”“认知倾向”等话题。
角度二:从决定别人眼光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调整心态”“自我调节”“看世界的眼光”等话题。
换一种方式试试
葛昆元
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也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他也曾发奋读书,可是毫无起色。但孩子的父亲并不责怪他,而是尝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有一天,父亲带他外出,途经一个小站时,父亲下车买东西,由于耽搁时间过长,没等父亲回来汽车就开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终点站一看,父亲却站在不远处微笑着等着他。他急切地询问父亲,是怎么先到达终点的。父亲说是骑马来的,接着,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种。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会更好。”
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魔术,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实际上,“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式所左右。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程。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可能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却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并且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的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这样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魔术大师。
(摘自《思维与智慧》)
素材解读
成功好比是远方的一个车站,为了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赶车,没有上车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车。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同学们看不起学习差的孩子,邻居们也认为学习差的孩子没前途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思维定式”“观念陈旧”“评价他人”等话题。
角度二:从父亲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一位世界著名魔术师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因材施教”“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等话题。
名角教子
姚秦川
舒绣文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曾成功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等经典形象。她因无法生育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兆元。受她的影响,兆元考上了北京戏曲专科学校,学习表演。
在第一次参加学校排戏时,兆元只被安排演一个路人。他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母亲是大明星,自己又从小接受表演训练,跑龙套是大材小用。为了表达不满,他连剧本都不看,排练时不仅无精打采,甚至故意迟到早退。演出当天,他也表演得十分敷衍。
舒绣文在看完兆元的演出后,递给了他一张话剧票,并嘱咐他一定要去看这场话剧。看话
剧时,兆元吃惊地发现母亲竟然演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小角色。表演结束后,兆元来到后台疑惑地问母亲:“您已是成名的演员,为什么还要演这种不重要的小角色?”舒绣文摇摇头:“我并不觉得这个角色不重要,她的存在才让主角的行为顺理成章。一部剧是一个整体,少了谁也不行。这个角色其实是我主动要演的,我想告诉你,在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我也是从你所谓的‘小角色’走进艺术大门的。”听了母亲的话,兆元豁然开朗。
(摘自《环球人物》)
素材解读
在演艺界,有许多明星是从扮演路人甲开始演艺生涯的;在生活中,有许多商界成功人士是从做小买卖发家的。人生中,只有认真演好“小角色”,才能成就“大角色”的辉煌。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兆元认为自己从小接受表演训练,演“路人”是大材小用而敷衍表演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傲慢”“自大”“缺乏修养”等话题。
角度二:从舒绣文已经成名却还甘于出演“小角色”,并以此教育兆元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艺术修养”“主角与配角”“生活的智慧”等话题。
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他们的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在志愿者用一面小镜子看完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之后的一步最为关键,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中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表达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实际上,他们的脸与平常相比并无二致。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就会感受到外界怎样的眼光。
(摘自《感悟》)
素材解读
台湾作家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当遇到困难或者身处逆境时,与其一味抱怨外界,不如更多地去改变自己的内心。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志愿者以为自己被化妆成面部有伤痕的样子,因而感觉别人不友好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自我印象”“认知倾向”等话题。
角度二:从决定别人眼光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调整心态”“自我调节”“看世界的眼光”等话题。
换一种方式试试
葛昆元
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也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他也曾发奋读书,可是毫无起色。但孩子的父亲并不责怪他,而是尝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有一天,父亲带他外出,途经一个小站时,父亲下车买东西,由于耽搁时间过长,没等父亲回来汽车就开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终点站一看,父亲却站在不远处微笑着等着他。他急切地询问父亲,是怎么先到达终点的。父亲说是骑马来的,接着,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种。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会更好。”
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魔术,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实际上,“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式所左右。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程。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可能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却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并且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的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这样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魔术大师。
(摘自《思维与智慧》)
素材解读
成功好比是远方的一个车站,为了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赶车,没有上车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车。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同学们看不起学习差的孩子,邻居们也认为学习差的孩子没前途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思维定式”“观念陈旧”“评价他人”等话题。
角度二:从父亲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一位世界著名魔术师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因材施教”“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等话题。
名角教子
姚秦川
舒绣文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曾成功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等经典形象。她因无法生育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兆元。受她的影响,兆元考上了北京戏曲专科学校,学习表演。
在第一次参加学校排戏时,兆元只被安排演一个路人。他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母亲是大明星,自己又从小接受表演训练,跑龙套是大材小用。为了表达不满,他连剧本都不看,排练时不仅无精打采,甚至故意迟到早退。演出当天,他也表演得十分敷衍。
舒绣文在看完兆元的演出后,递给了他一张话剧票,并嘱咐他一定要去看这场话剧。看话
剧时,兆元吃惊地发现母亲竟然演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小角色。表演结束后,兆元来到后台疑惑地问母亲:“您已是成名的演员,为什么还要演这种不重要的小角色?”舒绣文摇摇头:“我并不觉得这个角色不重要,她的存在才让主角的行为顺理成章。一部剧是一个整体,少了谁也不行。这个角色其实是我主动要演的,我想告诉你,在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我也是从你所谓的‘小角色’走进艺术大门的。”听了母亲的话,兆元豁然开朗。
(摘自《环球人物》)
素材解读
在演艺界,有许多明星是从扮演路人甲开始演艺生涯的;在生活中,有许多商界成功人士是从做小买卖发家的。人生中,只有认真演好“小角色”,才能成就“大角色”的辉煌。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兆元认为自己从小接受表演训练,演“路人”是大材小用而敷衍表演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傲慢”“自大”“缺乏修养”等话题。
角度二:从舒绣文已经成名却还甘于出演“小角色”,并以此教育兆元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艺术修养”“主角与配角”“生活的智慧”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