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纺织品服装出口还需多管齐下等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连续7年保持15%增速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拐点。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51.65亿美元,增长速度由年初26.28%跌至8.18%。2009年1--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此前表示,“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预计负增长10%以上,将创下3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今后纺织产业会告别‘出口高增长时代’,进入对外出口的平稳发展期。”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另一位副会长高勇进一步指出,中国纺织业目前不单需要尽早做好应对贸易摩擦常态化的准备,更要加快建设纺织强国的步伐,增强抵御各种危机侵袭的抵抗力。而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不仅是克服内忧外患的一个闯关“腰牌”,也将是未来中国纺织业振兴的大势所趋。
  
  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据高勇介绍,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在2月探底之后快速反弹。3月份以来,除了5月份和8月份出现小幅波动外,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9月份当月出口167.4亿美元,为年内月度出口峰值,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6.7%。但10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再次反复,同比降幅扩大到两位数。当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146.5亿美元,下降12.5%。孙瑞哲副会长明确表示,“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负增长10%以上,将创下3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对未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前景,专家普遍不太乐观。高勇副会长表示,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那种久积的爆发力不会再现。后金融危机时期,纺织品出口不会出现猛增态势。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可能比2009年略好一点,也可能拉平。但仍达不到2008年1896亿美元出口峰值的水平。孙瑞哲副会长也认为,今后纺织产业对外出口会告别“出口高增长时代”,进入对外出口的“平稳发展期”。200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会是负增长,而“十二五”期间出口增速将会保持在5%这样一个总趋势。中国第一纺织网此前发布的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短期内至少在2010年我国纺织外需市场难有好转,预计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同比下降将超过10%,而2010年则会小幅增长2%。


  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尤其是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纺织品出口不断地遭遇贸易摩擦。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9年1-9月,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发出对华通报734起,同比增加30.37%。其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受到通报警告的数量153起,同比增加6.29倍,占全部对华通报比例的20.84%,2008年同期纺织服装类产品只占对华通报案件的3.73%。2009年前3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出约307件召回案件,其中对华发出召回案件163件,占整个召回案件数的53.09%,超过一半。其中,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此外,乌克兰、秘鲁、阿根廷等国也分别对中国纺织品发起了反补贴或反倾销调查。


  高勇坦言,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案件可能会增多,中国纺织业要尽早做好应对贸易摩擦常态化的准备。他同时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实力目前仍是全球最强的。中国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在经验积累、设备磨合、渠道建立、人力资源建设、资金实力上均已形成一定的优势。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上仍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位置。
  高勇认为,在后危机时期,中国纺织业应通过高新技术走纺织强国之路,减少和避免贸易摩擦。面对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的阻碍,最有效的对策是生产国际消费者普遍需求的纺织品,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同时,要增加中低档服装出口比重,降低服装卖价。此外,应把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扩大纺织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家用纺织品尤其是要生产出档次适中、款式新颖、风格雅致、包装精美、符合国际大众消费趋势的产品,努力形成高档次、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替代国内高档宾馆进口纺织品需求的基础上扩大出口量。
  
  欧美市场:仍是首要目的地
  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美国、欧盟、日本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三大出口市场。2008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总额为855.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的42%。其中,对欧盟出口388.8亿美元,增长38%;对美国出口253.7亿美元,增长1.8%;对日本出口213.2亿美元,增长8.3%。2009年前3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271.4亿美元,下降8.3%;对美国和日本分别出口194亿美元和155.7亿美元,分别增长0.9%和1.4%。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同期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的51.1%,比重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4.2个百分点。尤为难得的是,2009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纺织服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为42%,而日本服装进口总量中超过87%是中国的服装。
  专家指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纺织服装需求出现一定的萎缩,但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仍然很高,短期内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主体的格局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未来欧盟、美国、日本仍将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努力拓展新兴市场的同时,仍应坚持把美国、欧盟、日本市场作为首要出口目的地。
  东盟自贸区:带来出口新机遇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度的集中加大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风险。当前,在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亟待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建设和“走出去”发展战略,而东盟必将成为我国实施战略发展的重点地区。
  据专家介绍,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近19亿消费者、经济总量达5.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根据“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到2010年,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其中,中国与相关国家纺织品税率将逐步降低和取消。泰国、印尼纺织品2010年降为零关税;马来西亚2010年取消纺织品关税;越南纺织品2011年降为12.6%,2013年降为5.8%,2015年取消关税。
  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着纺织品贸易良好发展的态势。中国从东盟进口最多的纺织品为棉纱、化纤等纺织原 料和中间产品,而中国出口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的品种较为广泛,针织服装和棉纱最多。总体上讲,在我国与东盟的纺织品贸易中,东盟仍处在产业链的上游,而我国相对处于下游。在服装贸易方面,我国对东盟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在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上较大的进出口量,使双方贸易与加工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相关国家纺织品税率逐步降低或取消,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东盟市场的出口空间将会明显拓展。
  同时,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网络转移也是目前和未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也为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措施,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地区投资,包括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越南、缅甸等东盟成员国纷纷把纺织业作为鼓励投资的领域。目前,中国在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投资的纺织企业已不在少数,并且不少中国纺织企业在这一地区投资建厂已获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与相关国家进行产业区域分工;即利用中国具有优势的原料、劳动力及加工能力生产纱线、布料等中间产品性质的纺织品,再到东盟国家(如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加工成服装等成品出口,以实现销售网络的逐步转移。
  
  品牌和创新:要搭“规划”快车
  专家指出,纺织服装产业是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最为彻底,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也是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成熟度较高、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但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全球贸易收缩、信贷条件恶化给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有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受到全球需求萎缩冲击而倒闭。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纺织企业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设计开发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率低、以及产业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低、产品缺少创新等。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的矛盾。因此,在目前出口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出口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
  要充分利用好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五大转变:一是要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纺织服装企业应走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品牌培育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模式,并创立自己的品牌。二是从资源消耗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三是从传统粗放型产业组织结构向现代集约型组织结构转变,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包括进一步扩大技术、生产、设计研发、品牌等全方位国际合作。四是从牺牲环境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发展清洁生产。五是从市场秩序不够完善向更完善转变,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产业用纺织品:未来出口新增长点
  有关机构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而中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率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相对于服装,未来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200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总量达到606.5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11.4%,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600万吨的目标。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纺织业水平接轨。
  联合国相关机构的预测称,到2050年,世界纤维使用比例的分布将由现在的服装51%、家纺32%和产业用纺织品17%,分别调整为服装15%、家纺5%和产业用纺织品80%。而产业用纺织品增长潜力最大的两个领域是汽车和医用纺织品。据英国纺织业协会日前发表的《2010年世界纺织业前景》透露,目前西欧车用纺织品产量已达产业用纺织品的三成五,世界汽车内饰纺织品的用量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医用纺织品的销量将达240万吨、总价值达82亿美元,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他工业纺织品的年增长率。而医用纺织品中今后几年增长最快的产品包括:常规绷带生物相容性好的植入材料、面巾纸抗菌性伤口包扎材料、假体材料、智能化纺织品。而加工这些纺织品的原材料,如单层纤维、多层纤维、针织品无纺布、编织与复合材料等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高勇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卫生、农业、交通、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对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和新型纤维材料,以及对不同用途产品的功能创新、性能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的同时,也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应用平台。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仅15%左右,不足美欧等发达国家比例的一半。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几年产业用纺织品将是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据透露,即将开始研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用纺织品建设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工信部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指导意见》。纺织工业协会也明确提出,今后两年内,纺织行业要把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由16%提高到18%。
  
  投资刚果(布):开发资源处女地
  高 潮
  
  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地处中非西海岸,是我国在非洲的传统友好国家之一。
  此前,我国驻大使馆商务参赞蔡方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刚果(布)战后百废待兴,基础设施落后,各个行业都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市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尤其是刚果(布)自然资源丰富,未来10年,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被开发的时期。随着近年来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刚一揽子合作协议框架下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未来中刚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大的潜力。迅速扩大的中刚经贸合作中刚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中刚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自两国1964年2月22日建交以来,我国共向刚果(布)提供了45个援助项目,其中成套项目37爪、技术合作项目6个和考察项目2个现已完成37个,在实施项目6个,待实施项目2个。中国对刚果的大量援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两国的传统友谊,为中刚之间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98年刚果内战结束后,中刚贸易开始呈现较大增长势头。2003年起,中国开始直接进口刚石油原油,双边贸易额则呈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到2006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0亿美元大关。2007年起,中刚一揽子合作协议项下各个工程项目相继展开。至2008年,以石油、木材为主要内容的刚对中国出口和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为主要品种的中国对刚果出口都呈大幅度增长态势。当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3亿多美元,位居全非第7位。与此同时,中刚之间在投资和工程承包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我国一些企业先后在刚果渔业、林业、矿业、餐饮业等领域投资兴建了部分项目。中国路桥集团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与刚政府合资建立的刚果新水泥公司,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鲁特特水泥厂,是目前刚果唯一的一家水泥生产企业。2006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刚果期间,两国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企业在刚工程承包业务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刚从事工程承包的企业主要有中建、中国路桥、中机、中石油、北京建工、北京住总、江苏国际、威海国际等。由中国企业实施的包括刚果外交部办公楼、国家石油公司大楼、国家广播电视大楼、黑角、多利齐、奥望多体育场、首都总统行宫、奥约大宾馆等各类工程承包项目总额超过20亿美元。此外,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承揽的英布鲁水电站和配套输变电工程也正在实施中。这是中刚合作的最大工程建设项目。2009年1月26日,英布鲁水电站成功实现大坝截流。200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lO年将实现4台机组全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万千万。
  
  资源丰富的刚果
  据蔡方财参赞介绍,就国土面积和人口而言,刚果是个小国,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许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未来开发前景广阔。
  首先,刚果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刚果的石油开采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进入商业开采阶段。据有关资料,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8亿吨,目前年开采量在8500万桶左右,约合1200万吨上下。天然气资源为i000亿立方米。在固体矿方面,刚果有比较丰富的钾矿(数十亿吨)、铁矿(10亿吨)、磷酸盐矿(600万吨)和金、铜、锡、铝等矿。
  其次,刚果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刚果位于刚果盆地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林业面积共计22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0%,约占非洲太陆森林面积的10%。
  再次,刚果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刚果是一个多河流国家,境内有河流100多条,大部分属于刚果河水系,小部分属于奎卢河水系。按长度分,刚果河在非洲是仅次于尼罗河的第二大河流,但按流量分,刚果河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二大河,在刚果境内与刚果(金)成为界河,长达600公里。其主要支流乌班吉河在刚果境内成为与刚果(金)的北部界河长达500多公里。刚果河的众多支流和许多分支,在刚果境内形成密布的水网体系,有些支流的流量十分惊人,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
  此外,刚果拥有同样丰富的农业资源。由于气候炎热多雨,刚果拥有天然的农业发展条件,加上又有山地、平原、河谷、盆地等多种地形,为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刚国拥有近1000万公顷可耕地,约占其国土面积的25%以上。到目前为止,可耕地实际使用率(用于农作物种植的)仅为2%,农业资源基本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在当前出现世界性粮食危机和刚果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下,未来刚国农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蔡方财参赞认为,目前,刚果(布)政治、经济、社会均处于稳定状态,未来10年,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被开发的时期。各个产业都有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刚果自然条件艰苦,物资极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不便;社会法律环境不够理想,以人代法现象比较普遍。也正是因为刚果(布)战后百废待兴,基础设施缺乏,各个行业都十分落后,交通运输不便,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才说明这个市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有潜力,但风险也不小。中国企业到刚果(布)投资应谨慎选择,尽量规避风险。
  
  刚政府鼓励投资建生产型企业
  据了解,为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1992年,刚果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投资法》,1996年又对该法进行一定修改。刚果《投资法》规定,政府鼓励发展纯生产型企业,鼓励有利润的企业追加投资,鼓励科研和新技术企业,鼓励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投资兴建企业。鼓励在国家优先整治地区投资兴建企业,鼓励外向型出口企业。
  在投资领域上,刚国政府鼓励投资:1、农业。包括兴建鱼类、家禽、家畜等综合养殖场;大规模种植咖啡、可可;咸鱼、熏鱼加工;蔬菜种植;鳄鱼、青蛙、淡水龙虾、奶牛等肉类动物养殖。2、林业。包括木材开采、加工;橡胶种植、加工。3、矿产开采。包括铁、锰、锌、钾、磷等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开采、加工;天然气开采。4、工业。包括液化气、油脂、包装袋、杀虫剂等石油化工及附属产品加工生产;T恤、印花布等纺织服装生产加工;水泥、玻璃等建材生产。5、基础设施。包括水处理厂;电力供应;公共工程与住宅;交通航运。
  按照刚果《投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刚果建立企业,进口的设备和原材料应按中非经济关税联盟规定的海关税率,交纳10%的关税。如果企业具备以下4个条件:开办的企业内部增值率至少在25%以上;能够解决刚果就业问题(每年至少提供280个工作目的工作机会);企业还应在生产中使用至少30%的当地原料;除流动资金外,企业税前自有资金要保证不低于25%。投资者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至少在5年时间里,免缴工业和商业利润税;在5年内,免缴土地税、当地原料使用税和矿区税;免缴注册税,中小企业对已有企业追加投资,更新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免缴工厂开办税,一般企业可以享受50%的优惠;外国中小企业免缴参加刚民族企业计划投资项目的契约信用税;简化外资企业的行政审批手续;按一定百分比,减征在不发达地区兴办企业的运输应缴收入。
  
  资源和农业领域的投资机遇很大
  谈到中国企业在刚果的投资机遇时,蔡方财参赞指出,刚果(布)是一个经济小国,人口370万,2008年GDP总量仅为100亿美元,经济发展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市场规模和容量十分有限。但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目前刚果在资源开采、农业工程承包领域有较多的投资机会。
  一一石油勘探开采。刚果处于刚果盆地的中心位置,大部分地区为沉积岩所覆盖,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8亿吨,天然气资源为1000亿立方米。目前刚沿海、近海及大陆架石油区块已经基本分割完毕。按刚现有 石油开采政策的相关规定,一公司在获得某区块后如果3年内没有进一步的钻探,须退出一部分。如目前中石油公司正在和刚国家石油公司商谈的一个区块就属于这种性质。据了解,包括刚果河盆地巨大面积在内的区块,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和艰苦,到目前为止仅有一家外国公司在属于刚果(布)领土范围内的刚果河盆地的一个区块进行钻探,其余大部分区块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勘探。依据有关理论分析,刚果河盆地存在巨大油田的可能性较大。但石油领域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的投资领域,并且是一个长线投资领域,非大公司、大资本、大手笔不宜贸然进入。
  ——林业开采。刚果(布)是世界上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木材产量居非洲第10位。其林业面积共计2220万公顷,木材品种多达300余种,可供出口的有铁木、刺果美等40余种。据刚果(布)林业、渔业和水产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刚现有可利用林业区块34个,即使开采较早的南部地区目前仍有近2500万立方米的木材储量,大部分林区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北部省份拥有近1.5亿立方米的木材有待开发,未来开采和开发具有十分可观的前景。目前,刚果丰富的林业资源已经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关注。此前,中国温州德嘉木业有限公司已成功在刚果(布)的森林开发项目中中标,获得了954万亩的林地开采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国外获得的最大的一宗林业开采权。蔡方财参赞同时提醒准备到刚果进行森林资源开发的企业,在刚果(布)投资林业项目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首先是资金问题。根据当前的形势,在刚北方地区按照当地有关政策的规定进行建设和开发,没有1亿元人民币的前期投入很难支撑到能开发出木材的时候。其次是经营成本。由于刚果比照欧洲有关国家和组织的规定制定了相当严格的开采、加工、建设、补种、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都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撑。最后是运输问题。刚果大部分林区没有与外界相通的公路,仍然处于原始森林状态,且刚全国没有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尤其是北方的森林资源即使开采出来,也没有适当的运载工具将其运送到其出海港黑角市。目前,有一些林业经营公司正试图通过加蓬和喀麦隆等边境公路运输刚果北方森林的开采出来的木材。
  ——固体矿产开采。目前,刚果已经探明的位于黑角附近的奎卢钾盐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之一,据称有60亿吨储藏量。除一家法国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小规模的开采以外,大部分仍然未能商业开采。近年来,刚政府鼓励外国公司进行固体矿的勘探和开采,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一些外国公司陆续进入刚果固体矿开采领域。同时,刚国还有储量达10亿吨的铁矿,为加蓬林加拉矿脉的延伸部分,十分具有开采价值。此外,刚国还有一些金矿和铜矿,与内陆石油资源勘探一样,刚国内陆金属矿勘探完全处于尚未起步阶段,甚至连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都还没有完成,长期开发潜力比较可观。
  ——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在刚果是个大概念,包括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除殖民主义时期开展过一些现代农业种植和60--70年代开展过一些集约经济作物种植业以外,刚传统农业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刀耕火种作业状态,单位产量仅有中国平均水平的1/5。由于刚农业落后,食品不能自给,大米(97%)、面粉、食用油(100%)、土豆(75%)、鸡蛋、奶制品(100%)、甚至蔬菜、水果等均依赖进口。目前,刚果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食品以供应市场。刚国可耕地充足,市场需求量大,阳光和水资源又十分丰富,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大有可为。目前,在世界性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刚国政府出台了_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自2008年起,农业生产投入品全部免关税,2%的信息税减低为1%。另外,国际社会也对刚果的粮食安全问题极为关注。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与刚果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出资8610万美元推进刚果包括水资源利用、粮食增产、,蔬菜种植。短季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内容国家粮食安全计划。据目前在刚国进行农业开发的一些中国企业的实际经验来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品种,采取适当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完全可以取得预想的成果。
  ——工程承包。自1997年刚果(布)爆发内战以来,百废待兴,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萨苏总统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006年,中刚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在水力发电、输变电、道路、机场、医院、经济实用住房等的建设方面开展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且大部分都由中国在刚企业承包建设。在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刚政府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2009年萨苏总统连任后,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出了包括黑角港改造、布拉柴维尔和黑角市城市供水供电能力改善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中资企业而言,未来刚果工程承包领域的合作机会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我们希望在互惠互和的基础上。加强两国双边的贸易交往。这一期望也是我在摩洛哥以及这次来华访问时会见的所有人士提出的希望。”马阿祖兹表示。    10月12日,中国一摩洛哥经贸研讨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行。摩洛哥外贸大臣马阿祖兹(M.Abdellatif Maazouz)带领由摩洛哥数十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访华,随访企业涉及农业食品、纺织、皮革、化妆品、机电、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研讨会举办期间
期刊
“上海世博会是贸促会2010年的头等大事,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世博会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身兼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的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向全国贸促系统发出了总动员令。  万季飞还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可预料的因素较多,贸促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为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今年全国贸促机构将加强经贸促进工作,大
期刊
在展会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花重金装修的展位,布展用的各种模具、门头,包括灯管、玻璃材料以及防火墙等等,每到展会结束之后,那些赏心悦目的展台立刻遭遇“土崩瓦解”,所有布展材料转眼间成为一堆“垃圾”。  据了解,近几年来,每次广交会后的垃圾量若用20吨的卡车运,要运2000多辆次。  这种状况亟待改观,展览工程行业的企业正在做什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陈泽炎秘书长向本刊记者推荐了黄彪,并称他是展览工程
期刊
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大飞机项目领域非常热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霍尼韦尔、古德里奇、联合技术、赛峰等全球航空制造业的巨头,纷纷与中航工业集团合资合作,目标直指中国航空业的硕大“蛋糕”。  正当大飞机生产制造快速升温的同时,通用飞机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近日召开的2009年前三季度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正在考虑选择通用飞机和支线飞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海
期刊
北京时间早上9点,洛杉矶已是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它位于充满阳光的美国西海岸,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当夜幕降临时,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婉约动人的美景,美好的时光就从夜幕降临时候开始!美国易沃控股集团总裁王鼎华(Danies Wang)先生这时还坐在公司洛杉矶总部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这个穿越半个地球的采访。  没有想象中的距离感,也没有一般企业家的膨胀的自我意识,王鼎华的语气始终纯朴,态度始终谦和,他耐心
期刊
在离北京市中心数十公里之外的朝阳区万红路,联邦快递设有一个操作站。从外表看,这里更像一个简陋的仓库,里面机器打包的各种设施并无特别之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印有FedEX字样的各类货车会从这里出发,开往北京市区的各个地点。  2010年1月22日,联邦快递中国区副总裁钟国仪在一年一度的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感叹,2009年是个大起大落的年头,联邦快递遇到了公司启动73年来最严重的经
期刊
经贸传真    美国分别对中国铜版纸与紧固件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美商务部10月14日决定分别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铜版纸与紧固件产品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简称“双反”调查)合并调查。  该案铜版纸产品涉及以下19个美国海关税则号:4810.14.11;4810.14.1900;4810.14.2010;4810.14.2090;4810.14.5000;4810.14.6000;4810.14.70;4
期刊
2009年是世界贸易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年。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降幅将超过10%,回落到2005的水平,这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也是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发达国家出口量将下降14%;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将下降7‰贸易的收缩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载体、扩散的渠道,而且还是一个加速器,加速了世界产出的收缩。目前,伴随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世
期刊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召开,本届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创纪录的参展主体原因是什么?上海世博会倡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以往的世博会理念有何不同?尤为重要的是,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最重要
期刊
10月21-25日,第十五届中国义乌博览会(简称义博会)召开,11万参展商和近2万名全球采购商会聚在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义乌,在这“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里徜徉。  根据义博会组委会发布的数字,本届义博会五天展期实现展览成交额115.43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外贸成交额10.1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1.7%。来自韩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共17,484名客商参加了此次博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