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你而精彩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走进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出发,论述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关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运用问题,使今后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数学教学:巧用多媒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幻灯机、投影仪以及其它辅助器材等多媒体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已经受到数学教师的普遍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也为之而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能为创设情境,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有效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的欲望和一定要将所学内容学会学好的思想,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并进而创造。多少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都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并指出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促使学生爱学习,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初二老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4节《中心对称图形》时,往届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我讲起来也很吃力,因为大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今天,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3.1.2新教材又了出现这一节内容了,比老教材上讲的更简单,课后习题更少。一看书不知怎么上,那学生怎么考试来呢?静静一想,这不就是体现新教材的新吗?它给老师的空间无限之大,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这一节,我深钻教材,收集素材,设计教法,精心制作课件。课上,学生边观看美丽的动画图案,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几何图案有什么特点?
  
  我播放了图(1)、图(2)、图(3)的动画(对折),并叫学生将一张矩形的纸沿着上下底的中线翻折180度后,有何发现,接着播放图(4)、图(5)、图(6)、图(7)、图(8)的动画过程,叫学生画好一张平形四边形的纸,找出平形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小组合作,将平形四边形绕着交点旋转180度后有何发现,同学们纷纷动手,每组都经过观察——探究——思考——归纳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总结了,并加以区别比较,效果很好。
  
  2 巧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了想象,就等于陷入了死海。教学中要运用想象思维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对想象力的培养,多媒体的组合教学有利于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符合学生对鲜明的、富有色彩的东西最兴趣这一心理特点。
  如:在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3.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书上的问题创设情境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你发现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那种神秘的色彩出现在学生面前,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学生由如身临其境。
  
  3 多媒体的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就是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教师的一张嘴来完成,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很是低下,而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但能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造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师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启发、观察、探究、思考、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小组讨论和练习上。
  如:在解答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题时,教师可将课程先通过电脑、投影仪将课程的每一步、问题投射于屏幕之上,然后将问题一个个提出,请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学生的答案一条条如实地书写在黑板上。当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时,教师再分析、总结、归纳,然后把早已存贮好的答案投射于屏幕布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既不感觉时间的据捱,又能满足其表现欲,成就欲,增强其信心,提高其知识掌握的牢固度。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因之而更加美妙神奇。
其他文献
[摘要]从《诗经》中的怨妇、弃妇形象开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与哀怨、脆弱、劣势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令人讶异地看到女性的不幸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历朝历代都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本文从诗歌、小说、戏曲三类文学体裁中分别选取文本,尝试勾勒一条中国古代文学史女性形象发展的粗浅脉络。  [关键词]女性;文学形象;生存困境    在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政权、意识形态统统由男性主宰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我们的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行政审批改革的视角。探讨政府应如何改变作风,转变职能,更好的履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键字]服务行政;和谐社会;便民原则;行政审批    1 传统行政及其行政审批的特点    1.1 统治行政:作为统治阶级的政府是附属于统治的,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阶级的政治统治,表现出一种强制性的特征。它主要运用行政的和宣传
期刊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样应先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可有如下几种:  1.1 情意感召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地。比如,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议、欣赏;讲述名人读
期刊
新课改的大力推行让素质教育真正提到日程上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更多的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此,高中历史教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
期刊
[摘要]在当代行政文化力求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传统行政文化的问题,全面深入系统地再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本文试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进行正负两方面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向。  [关键词]传统行政文化;正价值;负价值    本文中的“传统行政文化”,指的是在过去产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至今仍在中国行政活动中产生影响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培养会说会写的能力,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而加强语言训练。  [关键词]语言文学;训练;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训练”——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小學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又听不懂抽象的说理。在
期刊
[摘要] 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无论是古朴的秦汉服装、娟秀的魏晋南北朝服装,还是富丽的隋唐五代服装、高雅的宋装及华贵的明清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阐述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服饰;传统文化;审美    中国索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一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
期刊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Unit 5 I'm watching TV.的第一部分。本单元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现在进行时。它的材料结合生活实际,体现交际原则,功能意义明确;词汇不多,教参要求本节课掌握的只有几个句型;从知识层次看,询问正在做什么这个语言功能项给复习以往几乎所学所有动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2 教学过程设计    2.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亞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作者对剧中朱丽叶的人物性格塑造的尤为成功。她从乖顺到反叛的思想性格的变化无不体现着其反封建意识的增强。本文主要从原因及意义两方面论述女性的反封建意识。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反封建意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悲剧。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期刊
[摘要]满族民俗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和生产力因素,开发满族民俗旅游资源意义重大。近年来,辽宁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开发虽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省在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统筹规划,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承传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辽宁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