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56例高血压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组血压控制情况观察,进行颈动脉彩色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不达标组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致颈动脉损害可导致斑块形成,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是决定颈动脉损害斑块形成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039
  資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住院患者7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治疗或服药控制不达标的病人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4~82岁;高血压1级3例,2级10例,3级24例;高血压病程0~40年。血压控制达标的病人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1~82岁;高血压1级1例,2级4例,3级14例;高血压病程0~40年。高血压诊断符合WHO/ISH 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通过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所有病人均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及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健康对照组2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9~81岁。
  方法:各组病人均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专人操作,使用进口惠普森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12HZ探头,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检测: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大小、数目、回声特征。
  统计学处理:X2检验,SPSS11.5。
  结 果
  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即各组产生斑块情况有统计学差异,经两两比较:血压控制不达标组与血压正常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即血压控制不达标组较血压正常组易形成斑块。详见表1。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而增加[1],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是否应将血压控制达标与抗血小板及降脂并列于脑血管病的2级预防,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具有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且与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有关,血压控制不达标较血压控制达标易形成斑块。彩色多普勒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动态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对临床预测脑动脉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动脉狭窄程度及确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重要实用价值[2]。本试验显示长期有效的平稳降压,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从而减少斑块的发生,是预防高血压导致脑梗死的关键,但影响斑块形成的众多内部和外部因素也应引起重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解高血压病病人颅外颈动脉病变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敏,师绿江,史平,等.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841-844.
  2 陈晋文,邵波,李忠东,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脑梗死危险预测的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4-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斑块消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4例分为小剂量组(20mg/日)和大剂量组(60mg/日)各102例,观察治疗后4周、8周后两组颈动脉斑块消退情况,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比较,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消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大剂量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消退情况更明显,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阿
<正>2018年4月29日下午,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办的"健康中国视野下的医学人文关怀"圆桌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策划这一圆桌论坛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
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会损伤正常组织,严重时可影响放射治疗正常进行[1]。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冷敷凝胶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岁;鼻咽癌29例,乳腺癌21例,肺癌20例。按入院日单号、双号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照
<正>~~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倍乐克与利多卡因联合美心律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右室流出道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美心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對照组总有效率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美心律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早搏 倍他乐克利多卡因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通过相关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最佳处方为每100mL溶液中添加亚
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34眼)角膜缘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后的观察,总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34眼)行角膜缘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可将角膜缘翼状胬肉完整切除,无角膜深层损伤,减少复发等优点。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瓣移植术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58例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处理方式可
目的:通过对西药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34224张,其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3124张,占总处方数的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