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产学合作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丘师范学院2000年升本以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快转型发展,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契机,科学定位,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作出总体设计。不断加大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组织机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积极搭建应用型人才合作教育培养平台,切实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开创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惠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局面。
  科学谋划、强化管理,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组,具体负责协调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2011年以来,先后遴选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7个院系,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7个单位都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产学研工作校(院)联动机制。校企双方领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推进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培训方案等。
  (二)加大经费支持,转变管理方式
  为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商丘师院由过去单纯事务管理逐渐向主动服务转变,增强了产学研项目管理的策划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学校出台了《商丘师范学院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与联络制度,每年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支持试点单位启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作。
  (三)改革学业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籍管理制度,实行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实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完善学籍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创业、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制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整改,逐步使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实现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新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地方师范院校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须进行改革,为此,商丘师院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师资型、应用型、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新体系。
  (一)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实施“博雅名师”工程,建立“一中心、一体系、一平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实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着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人文、科学、信息与艺术素养。近三年来,在全省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校荣获一等奖13人、二等奖29人,连续三年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由商丘师院负责实施的“豫东地区基础教育‘博雅名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二)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不断创新生产、教学、科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学校建有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先后与商丘市有关部门以及几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路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2010年,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张卓飞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是河南省唯一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的选手。2012年,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学校学生王建君从100多万名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4名的优异成绩,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选手同获一等奖。在2012年团中央选拔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全国巡回宣讲团7名成员中,商丘师院毕业生就占了两名。
  (三)培养学术型后备人才,推动“考研工程”,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
  全校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42.9%,考研上线率22.78%,其中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过线率超过50%。2013届学生考研报名又有新突破,报考率达46.28%,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学校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近两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367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四)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学校先后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积极招收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新格局。
  试点先行,协同育人,探索多样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一)协同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商丘师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学校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推进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按照“加强统筹、试点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办学思路。2011年,化学化工学院等7个学院通过试点工作,在教学改革、科技攻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环境治理和文化艺术作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良性运行新态势,积累了不少好的办学经验。
  如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与商丘凯丽镀膜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开展科技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协议并有序运行。
  如生命科学学院与河南星火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柘城韶华药业有限公司、商丘凯瑞达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郑州信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商丘金友平安职业卫生检测中心等企业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取得了预期成果。与梁园区人民政府经济作物推广办公室研发草莓脱毒、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技术体系正在深入合作。与河南中普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天谷与双排麦等种子资源基因鉴定”研究的合作项目的成果,已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科技开发,申请专利一项。在水质监测、卫生检测、食品检测等方面,已为相关企业培训了一大批行业专门人才。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IBM无锡计算机培训基础、郑州仟佰教育集团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师资共建等方面正在进行全方位合作,其成效已初步显现。
  环境与规划学院与商丘市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刘口乡、宋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还独立完成了解放军驻商丘某部营区地形图测量及规划工作。
  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商丘市广告传媒商会、商丘市广播电台、商丘市电视台、商丘教育电视台、《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网等传媒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现代艺术学院与河南博雅集团、环球数码(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秋摄影集团共建数码动画、影像输出实训实验室;承担了商丘古城重建设计及“古城神韵”书画摄影展的设计及施工活动;与中共商丘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共同设计商丘市廉政文化广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互惠双赢,培养社会应用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地方院校更应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视为自身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凭借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的合作格局,不仅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效应”“辐射效应”“推动效应”日益增强。
  一是建立了校企“互惠双赢”的利益关系。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实习实训平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技能实训场所与设备设施,学校则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并以生产实习方式派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同时企业还能从中择优录用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二是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办学,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学校不断加大就业工作投入,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在省内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200余家,就业基地近100家。
  学校连续多年承办豫东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每周都有中小型就业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0%以上,2009年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三)校地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从1998年到2010年,商丘师院为河南省华惠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繁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00万公斤,受益群众达290多万人,农民累计增收12亿元,带动了周边8万多户农民靠科技、靠种植新品种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公司依托学校科研成果实现亩产双吨粮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2011年11月24日,学校与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草莓基地采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良草莓种苗,联合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多种技术,实行全过程绿色无公害生态管理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平台。
  学校还积极与商丘市体育局、商丘市残联合作建立了商丘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与商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培养食品行业化验员。组织教师对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进行考察研究,5名城乡规划学博士,义务为睢阳区冯桥乡王阁村编制了《王阁新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5年)》,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院长)
  责编:秋 山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新载体和传播工具,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组织的自身发展和高校间的文化交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宣传部门、学工干部要学会利用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学生组织;新媒体;校园文化;调查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能够
期刊
1914年6月28日,还有那个夏季的许多日子,历史其实都有转轨的机会,使得人类偏离世界大战的方向。悲剧的是,那些“如果”都没有成真。  本可逃过的刺杀:潘多拉之盒的开启者是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他暗杀了访问波斯尼亚省萨拉热窝市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当然,王储选择这一天访问比邻塞尔维亚的混乱边境是愚蠢的。  空头支票:那些有能力决定欧洲命运的人,都曾做过一些推波助澜的事,从而加速欧洲坠入
期刊
19世纪90年代,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迹象。然而,甲午惨败,彻底葬送了30余年“师夷长技”的成果,也完全粉碎了帝国复兴的残梦。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投入不可谓不巨,为何却落到一败涂地之境?  有历史学家用“腐军弱旅”来形容此战的清军:上下腐败、党争营私、盲目自大、军事废弛,空有铁甲战舰,却无指挥之能,更无死战之心。  又到甲午年,历史伤痕依旧作痛,值得深思。  “劳劳
期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坚持发扬密切联系师生、尊重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师生利益诉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竭力办顺师生意愿、解师生烦忧、增师生实利的实事好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教学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思想不松懈、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围绕“四个着力”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但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转化成普适性较强的教学体例。立足于知识传授与素质拓展相统一的视角,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体例,能够为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体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号角,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以此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基于以上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深化实践教
期刊
领导高度重视,措施保障到位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创业工作机制。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学校成立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督导制度,强化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平台,及时深入做好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
期刊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探索新模式  主持人: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是近年颇受关注的话题。2004年6月国家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国高校开始实施。今年河南省第一批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了,在此之前曾经有很多人担心还贷的情况会怎么样,会不会有很多学生不还款,那么到底会怎么样呢,跟我们的记者去看一看。11月1号,记者来到了河南省中医学院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记者:你们这第一批贷款的学生义工有多少人啊?  河南中
期刊
近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顺利闭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在比赛中获得2个分项一等奖第一名,1个分项二等奖。此次大赛有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2支参赛队、208名参赛队员参加比赛。黄河水院参赛队获得的成绩是所有参赛队中最好的。这支队伍历经选手选拔、省选拔赛、全国比赛,一路走来,用行动和成绩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幕幕场景、一个
期刊
河南高校间一直流传着“学在师大”的说法,这是对河南师范大学校风、学风的经典概括。“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已经成为该校独特的文化符号。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首次设立了大学性价比排名,河南师范大学性价比位居全国高校第十名,成为河南省性价比最高的大学。“学在师大”正是一代代师大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追求和体现。  “没想到你们这的学风这么好”  “在她身上,体现了高尚的师德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