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各行业的知名企业,如通用汽车、IBM、3M、西尔斯、强生、雅诗兰黛等,通过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引进信息化系统,开始着手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退货造成的资源损失率。对逆向物流的关注,不但为它们带来了直接的积极后果,与此同时,它们还获得了成本下降、客户满意度提高、环保等多方面的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逆向物流管理与正向物流管理(产品由企业到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一向是物流的孪生姐妹。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对它的关注犹如“蜻蜓点水”。与在聚光灯下的正向物流相比,逆向物流仿佛一直都埋首于黑暗的后台。
近几年,逆向物流开始受到企业界、理论界的重视。“逆向物流也许是企业在降低成本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西尔斯负责物流的执行副总裁曾这样说。国外的一篇商业评论也指出,“退货中所孕育的未知机会,直到现在还少有企业考虑过。”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过去10年中,产品的恢复再生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范围上都有了巨大发展。全球主要复印机厂商施乐、佳能等均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对使用过的设备进行再生产;柯达公司从10年前就已开始回收一次性相机。
全新的资源环境观和经济观的演变,导致逆向物流进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绿色物流”“环保物流”美誉的逆向物流,对优秀企业而言,还承载着另外一项重要职责——显示公司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利器。于是,通用汽车、西尔斯、3M以及许多在线零售商等,都将逆向物流提到高层会议上,因为它们清楚地知道,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和流程能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凸显特点
逆向物流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特殊的一环,与正向物流相比,它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正向物流则不然,按量、准时和指定发货点是其基本要求。其次,发生逆向物流的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再次,逆向物流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的异常有关。最后,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不同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显著。对逆向物流特点的重视与否,形成了企业逆向物流管理能力,以及水准高低的分水岭。图1勾勒出了逆向物流的不同流向,及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需要明确的是,图中箭头方向与现实中的物理流程并非总是一致的,它描述的是供应链产生的“逆向”物品流动,而非逆向分销的型态。
逆向物流是一种包涵范围广泛的物流活动,它不仅仅涉及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回收和利用,很多商业行为也会产生逆向流通的需要。逆向物流的出现将原有的直线型供应链延伸成一个循环不停的环路。
四条通路
逆向物流使传统意义上的直线型供应链被延伸成一个循环不停的环路。
第一种方式是沿供应链原路返回。有时货品可能会跳过中间的参与者而直接返回供应链的上游。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渠道重新加入流通。二级市场通常指由融资人、经纪人、批发商、进出口商等组成的专门处理正常渠道无法进行再销售的商品的市场群体。二级市场目前主要处理高科技仪器(医疗仪器)、运输工具(飞机、船)、大宗废旧原材料(旧钢铁)等商品,并且趋向国际化。其他渠道包括旧货市场、一元店、折扣店等。往往有经纪人或批发商将手中的存货以低价转让给这些零售机构,然后由他们再进行销售。
第三种方式是将商品或其包装材料经过收集、分类和深加工,使得其全部或部分可以重新进入供应链的循环。在收集、分类和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加入。
第四种方式是垃圾填埋。
据统计,零售商平均退货大约在6%左右。随着直销概念的出现,网络直销和邮购业务迅速抢占了市场,但随之而来是居高不下的退货率,平均在35%左右。大量的退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也迫使企业更多地关注逆向物流活动。
逆向流通的商品通常价值较低,而相对的运输、仓储和处理的费用高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商品通常缺少规范的包装,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益;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许多商品需要人工的检测、判断和处理,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的费用,同时效率也低下。
逆向管理两大法则
在这种情况下,对生产企业来说要做好逆向物流一定要注意两大管理原则:
第一,减少进入逆向流通的商品及包装材料。如在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逆向物流的需要,使其方便于将来的回收和利用。严格控制退货政策也可以达到减少退货量的目的。
第二,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逆向物流实现规范化。例如使用三维的条形码,可以储存更多的商品信息,这样有关商品的结构、生产时间、材料组成、销售状况、处理建议等信息就可以通过条形码加注在商品上,也便于对进入逆向流通的商品进行有效及时的追踪。
建立逆向物流的处理中心,将进入逆向流通的产品集中到处理中心,以期形成规模效益,这与建立地区的配送中心是一个道理。有人认为逆向物流的处理中心可以与地区的商品配送中心合二为一,共同使用仓储、运输等硬件及管理等人力资源设施,最终将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充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设计,但一些有关的实践却并不成功。一些同时管理双向物流的经理们表示这种做法就好像“一身侍二主”,往往力不从心,结果通常是逆向物流成为了管理中被忽略的牺牲品。现在的多数做法是使用独立的逆向物流处理中心,或即使与配送中心使用同一设施,也保持独立的两套操作系统。
适当使用第三方物流来协助管理逆向物流。建立工业同盟或者类似的行业组织来共同处理逆向物流的管理,促进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