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父母要什么样的“年味”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城市里道路两旁又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鲜艳的彩灯在夜晚闪烁时,当乡村飘散着浓浓的腊香糯香,红彤彤的窗花年画贴上门窗时,当大人、小孩脸上不由得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时……春节到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对如何过春节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酒店里的年夜饭取代了家里的热灶台、拜年电话突破了千山万水的阻隔、外出旅游代替了年初一的“出行”……很多人开始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而过年“万家团聚”的传统观念带来的交通压力、经济压力……又引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春节”的意义。其实 “春节”联系亲情的象征意义早就远远高于了过春节的形式。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春节不仅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老人们早早的就备好了香肠、腊肉和糖果等年货,封好了红包,就掰着指头数日子,等与儿孙们团聚,一家人度过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然而,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子女工作忙回不了家,经济状况不好没脸回家,不敬不孝不肯回家,孤寡老人等不到回家的人……在喜庆热闹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些老人躲在冷清的房子里害怕听到邻居家里欢聚的笑声,害怕看到年夜里绚烂的烟火。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采写了几个家庭过春节的方式,希望透过这几个家庭过年的故事,与大家一起讨论老年人在节庆时的真实心理诉求。
  
  盼望儿孙齐聚笑声满堂
  
  谢秀娟(居住地:广州, 72岁,退休干部)
  知道两个儿子每到年三十的下午都会携着妻儿陆续到家,我和老伴刚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了。买年货,买桔树、菊花,给儿子、媳妇、孙子们装好压岁钱红包,给孙子们准备他们喜欢的零食,给孩子们的房间换上喜庆的床品……因为准备的时间长,每天准备一点,我和老伴也不会感觉到累。两个儿子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奔波忙碌,平时来看我们的时间不多,而且都是匆匆来匆匆走,两年前小儿子还举家去了新加坡。虽然为儿子有出息骄傲,但毕竟我们年纪大了,孩子不在身边心里的失落感是很强烈的。平时他们工作忙,我们也不想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对他们不能常常回家,我们也是很理解的。春节就成了我们全家团聚的时候了,所以特别盼望过年。
  考虑到平时儿子们都在外忙碌,我们家都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来过春节。今年,儿子和媳妇提议不自己做年夜饭,提前在酒楼里定好了。我们老两口坚持让酒楼把菜送到家里来,一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说说笑笑的想吃多久就多久,不像在酒店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约束。我们喜欢家里热热闹闹的才像过年。
  年初一早上,儿子会带着媳妇和孙子给我们老两口敬茶、磕头,我们给他们发压岁钱,这是我们家庭里很郑重的一项仪式。我们老两口都觉得一些传统的年俗是不能省略的,这样做不是为了增加我们做父母的威严,而是想通过这样的程序让孩子们重温童年的感觉,让他们暂时卸下社会的角色做回“孩子”!人年纪越大对物质的要求越少,情感需求却越强。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前好了不止一百倍,我们内心最盼望的还是儿子们能多回家看看,尤其是春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聊天,才有我们老两口心里浓浓的“年味”啊,只可惜春节一年只有一次,和他们相聚的时间太少太少!
  
  谢健(男、39岁 ,外企管理人员 )
  
  我到新加坡工作两年了,虽然经常出差回广州可以顺便看望父母,但春节对于中国人,对于整个华人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和家人的观念里,春节一家人吃团圆饭、守岁、发压岁钱这些传统的项目都是春节里不能取消的重要形式。我们兄弟二人,都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四处奔波,平时陪父母的时间很少,所以不管我们多忙都要在春节前安排好工作,保证在除夕和年初一带着妻儿陪父母过。现在物质生活那么好,每年我们都会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给父母安排一些旅游,所以每到春节我们家还是选择传统的过节方式,聚在父母家中陪父母聊天,一面回忆过去春节的一些趣事,同时也总结自己一年的生活状况、工作成绩,说说新年的计划。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就像一部温情的电影让我们更珍惜亲情。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让父母对我们生活的常态有所了解,让他们不要对常年在外奔忙的我们有太多的担心。
  在春节这样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们一定要满足父母“合家团聚”的这种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漂泊的时间长了,一年到头也希望有两三天时间能卸下工作好好享受家庭的温馨,“年味”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家的味道。
  
  编者语:“磕头发压岁钱”这样的场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谢阿姨一家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的程序,只是为了让常年奔波忙于事业的儿子在这项传统的年俗仪式中重温童年的乐趣。我想谢阿姨夫妇的良苦用心会让很多的孩子和父母感动。的确,不管孩子多大,不管身居何等要职,不管年薪几许……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孩子,都让父母牵挂。春节,谢阿姨眼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儿孙欢聚、笑声满堂。
  
  不想给儿女增加经济压力
  张莲英(居住地:贵州天柱,52岁,事业单位职工)
  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父亲就离婚了,我一个人带着女儿和儿子生活。每到过年我们母子三人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做一些小饰品把家里装饰得喜庆温馨些。除夕夜我都会做一大桌孩子们喜欢吃的菜,一边看联欢晚会一边吃饭;年初一上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爬山捡材(财),下午我们就在家里等来拜年的亲戚们。几乎每年都这样,虽然简单平淡但我们觉得特别的开心。
  去年女儿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过年回家的时候除了给家里置办了很多年货,给我和儿子买了新衣服,还给各家亲戚都买了礼品。女儿读书的时候这些亲戚们没少支持我们,现在她工作了自然也要懂得回报别人。但我们家的亲戚特别多,这样一来孩子的经济压力很大。年不能不过,但也不能让过年成为女儿的负担。我还是希望能像以前一样我们母子三人在一起过一个简单而快乐的春节,对于亲戚的恩情我想还会有很多的回报方式。今年春节,我早早就给女儿说好了,让她不要回家,我带着她弟弟到省城和她一起过年,一方面能减轻女儿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一下省城过新年的氛围。
  腊月二十八和儿子就到了省城,我们三人去大超市买了很多年货,又动手把女儿的出租屋打扫干净装饰一新,有了家的感觉。年三十我照例做了一大桌孩子们爱吃的菜,还多加了一个香辣虾,在我们小县城可买不到新鲜活虾。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前,我和女儿逐个打电话回去给亲戚们拜年,他们还很羡慕我,说我女儿出息了能把妈妈接到省城过年。
  年初一早上,女儿带着我和他弟弟去逛公园,晚上到新区看花灯……省城里过春节比我们县城里热闹多了,丝毫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身在异地他乡的孤单。今年春节,这样的安排既让我体会到了省城过年的氛围,又不让女儿承受太大的经济压力,亲戚们也都能理解,明年我还是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过春节。
  
  周洁(女,23岁,事业单位文秘)
  还在读书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喜欢和妈妈、弟弟一起动手装饰家,每次看着被我们装饰得喜庆温馨的房子,心里都有种想哭的冲动。除夕夜一边吃着妈妈做的菜,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我们家不变的习惯,看到特别搞笑的小品,弟弟常常笑得饭喷得满桌都是……年初一早上,我们三个人一起去爬山,我和弟弟一路追打着在上山的路上疯闹,惹得妈妈一边笑一边叮嘱我们小心;中午开始陆续有好多亲戚来拜年了,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我们把每年的压岁钱攒下来,基本上就够了一年的学费。考上大学以后,拿到的红包明显就比弟弟的厚了很多,我知道亲戚们在用这样的方式支持着我们,心里特别的感激。每次亲戚们走后,妈妈也都会对我们说:“你们姐弟要知道感恩,以后有出息了要懂得回报对我们家好的人。”
  也因为惦记着这句话,去年春节回家,已经工作了,我觉得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给家里置办了年货,给妈妈、弟弟买了新衣服,给每家亲戚带了礼物。可这样下来,不仅年终奖全花光了,还连同这一年攒下来的积蓄也花光了,春节回来还向同事借了一点钱,才坚持到发工资。今年底年,我就开始为过年回家买礼物的事犯愁,妈妈打电话来说想感受省城怎么过春节的,春节上来过,一下子让我轻松了很多。今年,我们三人又像以前一样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虽然是在狭小的出租屋里,但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们三个人的“年味”一点都没有减少。
  编者语:一句“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为了不让春节走亲戚成为刚参加工作女儿的经济负担,张阿姨带着儿子到省城女儿的出租屋过春节。母女三人自己动手把女儿的出租屋装饰一新,再自己动手做一桌美味,这样便是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春节。其实只要心底有爱——母亲爱孩子,孩子爱母亲,在哪里过春节都能收获一份快乐!
  
  儿女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杨文华(居住地:湖南永州,68岁,农民)
  进入腊月,我们农村就开始杀猪宰鱼做腊肉腊鱼,这些是我们这里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有的。去年和前年,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媳妇为了节约钱,没有回家过年,我们两老心里空空的也没有心思过年,到镇上随便买了一点成品的腊肉,年三十的时候做给两个留在家里的小孙孙吃。前两年的年过得和没过一样。今年,儿子媳妇打电话说要回来过年,我们老两口可开心了。腊月初九,请村里几个年青人帮我们宰了家里最大的一头猪,全部做成腊肉,自家做的腊肉好吃又能久放,本想等过完年儿子媳妇回工厂就给他们多带些。
  这两层楼的新房是我们家前年才建起的,建房子的钱都是儿子媳妇到外面打工攒下来的。我和老太婆还特地去镇上,买了对联、年画把家里的门窗都贴上,看起来像过年的样子些,让两年多才回家一次的儿子媳妇觉得我们能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好。我们家就这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但是就靠种那几亩地,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村里出去的年轻人很多,村里的老人和我们一样都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儿子和媳妇腊月二十九到家,大包小包带的都是给我们两老和孩子们买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好些我们见都没见过的营养品和糖果。他们还带回来一台电脑,村委会办公室里也有,听说可以在上面卖我们的农产品。儿子告诉我们,他这次过完年不急着回去,想在老家考察考察发展养殖业,有了电脑以后农村和大城市的距离就拉近了,只要找准方向,想致富比去打工容易多了。我和老伴不太明白他讲的话,但是我们知道只要他能回家呆在我们身边就是天大的好事。
  年初一大清早,儿子早早起床放鞭炮,开“财门”。我们老两口和小孙孙都换上了新衣服,新鞋子。孙子们装上糖果,拿着玩具高高兴兴出门去找村里的小孩玩。我们在孩子的新衣服里给每人放了一张新二十元。想到小孙儿们发现钱后一定高兴得跳起来,我和老太婆也乐了起来。真希望儿子能找到适合的项目,以后过年我们就可以年年这样开心了。
  
  杨光(33岁,男,返乡农民工)
  我和媳妇在沿海一带打工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的春节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打工地和工友们随便拼凑着过的。去年,没回家的工友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都在喝酒前打电话回家拜年,因为怕喝了酒控制不住感情,惹得家中的父母担心,自己也难受。我们每人做一两个小菜,摆一大桌,一边吃一边聊,话题总是离不开在老家和亲人过节的情形,也知道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会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吃不下饭,过不好年。几杯酒下肚,几个婆娘先哭了起来,我们几个男人也忍不住落泪。春节了,谁心里头不想着家里的父母、孩子啊?城里再繁华终归不是我们的家,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能在大城市里安下家的能有几个?大家都是拼命干活,省吃俭用攒钱回老家建房子,再省些钱回老家找适合的项目做点小生意就是最理想的生活了。
  有两年多没回家了,看到父母比前些年老了很多,心里都很酸。屋里屋外被两个老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年画,廊道上挂满腊肉、香肠、腊鱼……我们知道,父母盼我们回家盼了好几年了。这两年手里有攒下一些钱,我和媳妇商量着准备回家搞养殖,这样才能照顾好父母和孩子。
  
  编者语:为了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一辈子都过不上好日子的状况,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出现一股浩浩荡荡的民工潮,这些年青的农民们离开黄土地,去寻找脱贫致富的法宝。大量的资金跟随他们流向了农村,新的生活方式也跟随他们进入农民家庭,但也从此开始出现大批“空巢老人”,在家里一天天数着孩子离家的日子和回来的日子。特别是春节,老人们最希望在外打工的孩子能回家团聚,在这些老人眼中最大的财富不是儿女们带回来积蓄,而是儿女们健康平安的归来。
  
  全家团聚就是过年
  魏秋菊(现居地:吉林九台、 退休职工)
  因为工作的关系,女儿去了远隔千里的城市,一年也就能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一趟。所以,每到年关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急切地数着日子,开始倒计时。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看着女儿来回折腾的疲惫,也觉得不忍心。有的时候想干脆跟她讲,不要回来了,以后工作不忙抽空回来吧。可是,又怕这一说,我们见面又不知道会是何年何月。
  做父母的不在乎哪天过年,只要孩子们回来了,我们心情也就跟着好了起来,恨不得把对孩子一年的思念全部在这几天补偿回来。当然,我的补偿方式就是天天做她喜欢吃的东西,看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开心。
  在孩子要回去的前两天,我就开始给她准备行李:女儿喜欢吃的零食,分给同事的特产……装了满满两大箱我还嫌不够,恨不得能把女儿这一年需要的东西都给她准备好。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们都是在外边忙着各自的事业,没有时间经常回家。就算是过年,也会有赶不回来的情况。对我来说,只要是孩子们回来了,就是过年,管它是哪天。过年不就是图个团圆嘛!
  
   墨予(女、 媒体工作者)
  
  一进腊月,我就开始了每年一次千里迢迢回家的准备。在网上一次又一次的看机票,打电话和家里商量是坐飞机还是赶火车,采购带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抓紧时间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当一切准备就绪,临近过年的时候,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祖国的大西南到遥远的东北,仿佛有一根线在牵扯着我的神经,即使要经过很多的困难和周折,即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漠,即使瞬间从温暖如春的季节过度到冰天雪地的寒冷,依然阻挡不了我回家的脚步,平复不了对家、对亲人的眷恋、奔赴家里的情绪。
  因为我知道在遥远的家里,有亲人的等候,有父母的牵挂。回家过年,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和家人的团聚,感受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存在。
  儿时,是一天一天的数日子,盼望着过年,经常会问父母“还有几天过年呢”。虽然对日子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只要看到妈妈办置年货、打扫房间、给我们买新衣服,内心深处就知道,“年”就要来了,于是满心的欢呼雀跃,却又要在内心强迫自己忍耐。过年了就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漂亮的新衣服和压岁钱。那时对新年的渴望,纯粹是物质上的。
  现在我依然盼望过年,但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过年就可以回家了。
  东北,还算是年味儿比较浓的地方,许多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像看冰灯、扭秧歌、冻豆包等,还可以看到。不过,更多的是越来越现代的娱乐形式。过年,在我家里,也只是大家围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算是除夕夜,我们都是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饭,吃完了想休息的就休息,想看电视的看电视,想聊天的聊天。辛苦一年了,难得有放松的机会,没有人会刻意的制造氛围。连续几天吃着老妈做的不重样的饭菜,即使体重秤上的数字一个劲地飙升,内心还是很温馨、很幸福。
  
  编者语:魏阿姨给女儿收拾的行李“装了满满两大箱我还嫌不够,恨不得能把女儿这一年需要的东西都给她准备好”,这一举一动真实的表露出了“儿(女)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怀。过春节母亲最盼望的是女儿回家,吃上母亲做的饭,躺在睡了十几年的房间……不刻意营造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以最轻松的状态好好休息几天。
  
  七嘴八舌话“过年”
  熊亮(81岁)
  
  我是一个独居老人,儿女早逝,平时就是靠低保金和左邻右舍接济过日子,大家对我都很照顾,辖区民警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常常来帮我打扫卫生,送米送油,生病了都是这些孩子轮流照顾我。今年过年,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商量决定,从年三十到年初七不当班的警员轮流把老人接到家里过节,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以前虽然大家都会给我送很多年货,但是我最羡慕的还是别人家里的欢声笑语,今年过年我又有了家的感觉。
  
  黄细妹(60岁)
  老伴平时在广州帮女儿带孩子,儿子在贵阳的工作很忙,我留在贵阳帮儿子操持家务。老头子基本上都是过年才和女儿女婿一起回贵阳,所以我们老两口这四五年来都是聚少离多。虽然儿女们都很孝顺,对我们两老也很关心,但毕竟儿女的感情还是取代不了老夫老妻之间的嘘寒问暖。现在我们年纪也还不算大,身体也还硬朗,但广州那边的夏天让在“爽爽贵阳”呆惯了的我们很难适应,我还真替老头子担心。平时不管是我们俩谁闹个头疼脑热的,相互都很牵挂,但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我们都没有把这个担心告诉孩子。我希望孙女快些长大,我们老夫妻能团聚,相互有个照应。
  
  李明(66岁)
  
  很多老年人最盼望的是儿女回家,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可我和老伴最怕的就是节庆儿女回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饭菜要准备,还要备齐各种零嘴、水果。给孙子的压岁钱也年年见涨,年三十好容易把一大桌菜端上桌,我和老伴已经累得没有了胃口,孩子们风卷残云般吃完饭,该拿的拿了,拍拍屁股就走,又只剩下我和老伴打扫残局。今年刚过初一,我和老伴都相继进了医院。早知道这样,孩子们不如不回来的好。虽然我和老伴都是退休干部,但前些年三个儿子相继买房、结婚、生孩子,我们的积蓄也花了个精光,现在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体力上都经不起折腾了。我们老年人,说不喜欢孩子回家都是假的,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带着“心”回家,而不是带着“嘴”回家。
  
  李文霞(90岁)
  我在敬老院住了七八年,每年春节院里都会给我们这些老人准备新衣服和很多好吃的,年三十晚上院里还会给我们准备很多我们老年人喜欢的大秧歌、二人转,看得我们都乐呵呵的。今年的三十夜,院长、工作人员,还有一些陌生人都在院里陪我们吃年夜饭,还给我们发“压岁钱”,院长说,现在关心我们这些老人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些红包还有我们穿的新衣服都是这些好心人送来的。
  
  编后语:听了那么多过春节的故事,我们被感动了,被所有的父母感动。原来做这个选题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些老人谈过春节的一些看法,来告诉子女该给父母一个什么样的春节。但走访过的很多家庭、很多老人在给我们讲述他们家今年过年的方式时,无论我们怎么引导,从老人们的话语中听到的不是“我想要孩子们……”而是“我们要为孩子们……”。本以为通过这个策划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更好的方法和经验,提醒所有子女,在节庆要为父母们准备些什么?但做完这个选题我们发现,也许过春节的方式可以有一百种选择,也许一些传统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孩子和家庭是老年人心中唯一不变的牵挂,是他们精神世界里最大的慰籍。我们没有更好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推广,也许最好的建议还是那句老话“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其他文献
结婚后,住在夫家,不久便发现婆婆是一个极端洁癖的人,她长着一双会发现细菌的眼睛。  婆婆深谙病从口入的道理,所以最讲究饮食卫生。每天早晨,婆婆做早饭,她提倡营养均衡,所以早餐粗细结合,花色品种极多,有牛奶、鸡蛋、稀饭、馒头、玉米羹、燕麦片……而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节约水、电、煤气资源,总是把大部分食物都摆在双层蒸笼里一起蒸。蒸笼里的杯碟碗盏恐怕沾染外界的细菌,不能拿出来放在桌上,所以蒸完后,每每由
期刊
编者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的喜爱不同,选择的玩法也就不同。本期我们将带领您一起去看一些“老玩童”的玩法。他们当中有唱歌的、徒步的、跳舞的、收藏的、游泳的,虽然玩得五花八门,但是都有同一个信念:我玩我快乐!如果您也是“老玩童”,就请赶快加入我们的队伍,展示自己的玩法。别忘了,要附上图片啊。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物品,从小小的布票、粮票、肉票,到各个时期生产的电风扇、手机、
期刊
中国多数中老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就是“不爱玩”也不懂得玩。我其实也是如此。前二三十年来,我几乎从来不过假日,甚至连假日的概念都很淡漠。后来,我发现这样错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只有人才会自觉地有规律地休息、休闲、休假、休整。犹太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规定每工作六天便应有一天“安息日”,并且作出了许多努力使这种较平淡的“休”转换成更有意思的“玩”。  现在,“玩”已经成了大众生活中
期刊
我陪母亲在一家诊所挂吊针,下午一点左右的时候,才挂完。我们正准备回家,一个小男孩跟他的妈妈闹起了矛盾。这个小男孩我是知道的,和他聊过,他上小学四年级;他的妈妈是这家医院的护士。他们闹矛盾的原因是:这个男孩马上要去学校了,平时都是他的妈妈送他,而今天呢?不行了,来的病号特别多,妈妈走不开。妈妈让儿子自己去,可他就是不答应。  医生走到这个小男孩的跟前说:“我给你一元钱,你坐公交车自己去吧,你妈妈真的
期刊
念奴娇·国庆六十周年欢歌  ■ 关国成(广西 梧州)  山欢海笑,看新华、日正中天高照。十月花繁嘉树茂,秋令犹闻春闹。鹊唱莺啼,龙腾虎跃,一派兴荣貌。和谐气象,威风锣鼓频敲。 一从沪海闻鸡,先贤起舞,剑劈三山倒。六十年党群戮力,巧把乾坤重造。改革真经,传笺接笔,谱写华章妙。高歌发展,神州同响宏调!    祖国颂  ■ 宋科炳(贵州 贵阳)  六十弹指一挥间,  山河旧貌换新颜。  长城内外红旗舞,
期刊
编辑语  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想起很多传统的习俗。其实,我们的先辈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现世仍可借鉴。比如养生,可能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中国人了。最近,电影《孔子》正在热映,与孔子有关的话题也备受关注,就让我们看看孔子如何养生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按现代尺寸计算,孔子身高超过1.80米。孔子不仅身材高大,且力气也大得惊人。据《列子》记:“孔
期刊
快乐“谜”宫  1、春光明媚时节,四位老奶奶同游虎丘山。她们逛完剑池,坐在青石板上猜字。  甲奶奶先开头,说:“去一人还有一口,去一口还有一人。”这谜很快被猜对了。  乙奶奶接着说:“去一人还有一口,去一口还有一人。”很快地也被猜中了。  丙奶奶接着说:“去一人还有一口,去一口还有一人。”很快地又被被猜对了。  丁奶奶接着说:“去一人还有一口,去一口还有一人。”这回,那三位奶奶陷入沉思,猜不出来了
期刊
巧购环保家具  文 / 张洁  望看材质、找标志  在购买家具时,要注意查看家具是实木,还是人造板材制作的,一般实木家具给室内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另外,要看家具上是否有国家认定的“绿色产品”标志。  问要了解厂家实力  在与销售人员讨价还价的时候,别忘了问问家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环保规定,是否有相关的认证等。另外,可以了解一下家具生产厂家的情况,一般知名品牌、有实力的大厂家生产的家具,污染问题比
期刊
“国食”饺子 美味又养生  饺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饺子不仅味美可口,同时它与百姓的生活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清代《直隶肃宁县志》记载:“正月初一盛馔同事,各种扁食又名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新年为更岁之交,由于“饺”与“交”谐音,因此我国民间(特别是北方)将饺子视为一种吉祥食品。  更岁之交,家人团聚,吃上一顿象征团圆吉祥的饺子,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如今居住在世
期刊
悠悠的青山,潺潺的秀水,爽爽的夏天,暖暖的冬日,浓浓的民族风情,喷香的特色美食……我想正是这些吸引了大批前来贵州旅游的客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贵州面对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见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那些昔日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便是最好的例证。  1987年,毕节地区森林面积不足400万亩,覆盖率降到只有8.5%;水土流失面积16300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2.7%;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