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强化举措扎实推进移民扶贫搬迁工作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2年6月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幼桃对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两份关于水库移民后扶情况和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高位推动强化举措扎实推进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万安县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工作调研报告》《赣州市上犹江水库“水上漂”移民情况调研报告》作出批示:“省扶贫移民办组织对两地水库移民后扶持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资料翔实,思路清晰,分析深入,措施得当,很好,可按此抓好相关工作”。现将两份调研报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江西是水库移民大省,先后兴建各类大中型水库285座,有各类水库移民357,296万人。后扶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领会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精心操作,稳步推进,注重实效,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12.9万库区后靠安置的移民生存环境恶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特别是我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合二为一之后,在大力提倡扶贫和移民工作资源整合的环境中,各市、县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万安县,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摸索出了一条扶贫搬迁和移民二次搬迁相结合的新路子。因此,我们专赴万安县调研,了解偏远库区后靠移民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万安县库区移民扶贫搬迁的情况及经验,借此思考如何帮助贫困移民摆脱困境乃至建立起移民发展长效机制。
  一、依靠打工、环境恶劣:万安移民扶贫搬迁原因
  (一)依靠打工——万安县移民概况
  万安县地处吉安市南缘,与赣州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5万亩,山林面积214.3万亩。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2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1834个村民小组,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该县有移民51459人,主要源于万安水库搬迁移民,是江西省第三大移民县,其移民基本情况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打工收入高农业收入低。万安县移民人均纯收入为5004元,高于该县4917元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但农业收入较低,为1130元,打工收入较高,为2652元,可见该县移民收入主要源于打工。二是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比例过半。万安移民劳动力中54.5%的人口都常年在外务工且大部分人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体力型劳动,而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移民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口比例为78.3%,对打工收入的依赖程度更高。三是库区周边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体现在“一少、一差和五难”首先是耕地少,人均不到0.5亩耕地;其次是农水设施差,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再次是耕作难,土地贫瘠野猪侵害严重,无法保证基本口粮;四是行路难,因不通公路,出门靠步行,运输靠脚板,肩挑背磨,马驮船拖五是就医难,因远离医院,很多危重病人因施救不及时一命归天;六是就学难,因远离学校,移民子女就学不便,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干脆就辍学在家;七是娶妻难,不少青年男子已过结婚年龄娶不到妻子,有的不得不抛下老人入赘女方家庭。
  (二)靠近城镇——库区移民脱困之路
  目前,我省帮助贫困移民脱困的探索有很多,二次搬迁是其中之一。万安县选择移民城镇化无土安置的原因有三:一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基础设施问题投入费效比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弹前乡上洛村晓林坑组共有移民25户,125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农水设施落后,粮食难以自给;交通极为不便,水路需1个半小时以上,距离最近的硬化道路6km,距最近乡镇15km,目前的通路为一条2米多宽的小路,处于晴通雨不通的状态,要基本解决交通、农水等基础设施问题至少要投入200万以上的资金,相当于人均近2万元,费效比低,而且难以解决其生存环境容量不足、人均耕地少、土坯房危旧、上学就医困难等问题。这样的村组在万安还有42个。二是土地调剂困难,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出台后,安置地居民越来越珍惜手中的耕地,不愿意拿出来调剂给移民户,要实现有土安置成本高昂且受到原住民的抵制,而强行实施将使移民与原住民之问产生很深的隔阂。三是移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打工。库区移民的过半收入都来自打工,人均生产资料少的移民户的收入更加依赖打工。如果将这部分移民搬迁至乡镇乃至县城附近,一方面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环境,提升了他们发展环境。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他们打工、上学、就医和培训的成本。
  (三)缺钱搬迁——万安困难移民的意愿和人数
  截止2011年底,全县仍有26605人生活在库区周边,其中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的有6279人;地质灾害隐患点486个,受灾525户3397人;距硬化道路5公里以上的1201户5173人。调研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困难移民都愿意或能够搬迁。由于受到财力不足、传统观念、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部分贫困移民并不愿意或不能迁出。在弹前乡上洛村座谈时,移民代表肖祥榕、肖发明均表示因无力承担建房或购买房屋的费用,他们无法响应政府的搬迁号召。据调查,万安县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6279名库区移民中,能够接受搬迁扶贫的有1606人,不愿意接受搬迁扶贫的有736人,愿意但因经济原因无法搬迁的有3937人。
  二、高位推动、重点倾斜、严格把关:万安移民搬迁纪实
  万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库区贫困移民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紧抓万安列入全省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试点县契机,充分打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和中央苏区县等四张政策资源牌,结合“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和“县城人口倍增计划”,探索出一条整合资源、集中安置、助推县城人口倍增的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新路子。
  (一)创新思路,高位推动
  2003年到2011年,万安县共搬迁“三区”移民3744户15682人。但由于万安库区影响范围广、自然条件制约程度深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截止2011年底,全县仍有26605人生活在库区周边,而且仍有14849名“三区”移民需要迁出。如何让这部分群众“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惠民政策要往移民靠、三区移民要往县城靠”的新思路,决定走“三区移民合一”的路子,在县城和工业园区周边,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打造“三区”移民集中安置点。作出这个决策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措施,多次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负责狠抓落实,做细做好具体工作。从县四套班子领导到乡镇、部门同志,经常深入移民家里听取意见建议,做好搬迁安置到县城和工业园区周边的思想、帮扶等工作。   (二)紧靠城镇,建点带动
  往年万安县多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解决“三区”移民脱贫的办法,不仅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而且造成已实施就近安置的移民增收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积贫难返。为真正提高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该县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对移民实施城镇化搬迁,贴近靠近城镇,尤其是县城集中建点。结合“县城人口倍增计划”,首先在紧靠县城的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的精品点…陈家塘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实施。该安置点占地面积49亩,规划建设77栋移民住宅,并配有池塘、亲水木台、绿地、休闲广场、半山凉亭等公共设施,已确定接收移民77户274人,其中库区移民30户127人,深山区移民26户111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11户36人,并安排扶贫移民基础设施配套资金52.4万元,水库移民项目资金103万元。目前,20栋移民住宅已建成封顶,其余房屋和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一个高品味、生态好、园林式的移民新村将很快呈现在大家面前。以此为示范带动,该县还将在城区和工业园区周边建设以栋房为安置单元的移民新村,在县城新区与工业园区结合部建设以套房为安置单元的移民小区,并在县城新区规划建设一所移民学校和一所移民医院。
  (三)重点倾斜,政策促动
  为扩大三区合一建点成效,万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用地方面,每年在县城、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安排50亩以上土地用于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包括在城区和工业园区周边建设移民新村,在县城新区与工业园区结合部建设移民小区以及移民学校、移民医院,用地都优先考虑。其中移民小区的建设,由县政府统一供地,县扶贫移民办负责建设。在资金方面,移民无论是建栋房还是购套房,政府均给予每人3500元的补助。同时,移民新村和移民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统一由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在管理方面,凡是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由本人申请,经有关部门核实,均可进入移民新村建房或移民小区购房安置,享受同等待遇。移民新村和移民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和服务,移民入住后可落户到社区。移民迁移后,保留他们在迁出地原有的山场、田地等资源,并鼓励流转,助推移民加快致富步伐。
  (四)严格把关,程序牵动
  由于移民新村的地基价格和移民小区的套房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为杜绝假借移民名义安置搬迁到移民安置点的现象,让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移民群众,该县在具体环节上制定了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是在电视媒体和网站上及时发布建点信息,公布接收移民的资格和条件,公开征集符合资格条件的移民户报名,接受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二是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会同县纪委组成核查组,与乡镇、村干部一道对申报户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户予以淘汰。三是当申报户过多、安置指标不足时,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符合条件的申报户进行现场抽签,县纪委现场监督,县公证处当场公证,最终确定进点名单。四是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假借移民名义申报建房或购房,否则不仅要退出所建或所购房屋,而且还要严肃查处;移民新村和移民小区用地保留集体土地性质,移民所建栋房或所购套房只能继承,不得交易。由于整个程序规范严密,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因而受到广大移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资金不足、激励不够、能力不强:库区移民扶贫搬迁的困难
  虽然万安县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做了一些努力和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三不:
  (一)资金不足
  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困难移民搬迁建房资金不足。以万安一户四口为例,要承担13.5万元/人的房屋建造费用,即便是移民小区购房安置,每人购房的支出也可能会超过2万元,对于年人均收入2-3千元的贫困移民而言,其资金储备远不足以支付这笔费用。二是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资金筹集困难。随着目前安置土地越来越难以获得,加上工价及物价的普遍上涨,地方政府安置贫困移民的成本越来越高。以杨万线移民安置点为例,除去扶贫移民项目150万元资金外,万安县政府还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三通一平、环境改造和宅基地建设,平均每个移民投入近万元。万安县如果要妥善安置所有三区移民,必须筹集近亿元配套资金,安置库区移民也需超过6千万,如果不扩大投入渠道,配套建设资金筹集对于贫困县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二)激励不够
  政策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优惠幅度不大。对于库区困难移民二次搬迁具有支持、引导和激励作用的优惠政策不多,优惠幅度不大。首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地质灾害移民外,国家未出台土地优惠政策,造成地方政府调剂和使用土地困难,退而选择无土安置,甚至出现无土地指标安置的问题。其次没有出台对于无土安置移民的优惠政策,比如对移民搬迁工程实施“零税费”管理,鼓励困难移民迁出来;对于移民就业、创业的优先、税收减免政策,帮助迁出的移民安稳致富。二是资金激励力度不够。首先是对贫困地区的政府而言,搬迁资金筹集困难,加之没有相关的资金激励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打消了很多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的积极性。其次是移民每人4000元的建房专项补助资金相对偏低,移民搬迁后负债情况比较普遍。随着近年物价不断攀升,4000元对于移民迁出的激励作用愈发不明显。特别是对于贫困移民,本身家庭资金储备就少,要实现搬迁,仅是搬迁负债就可能压垮他们,4000元/人的补助对于他们的帮助杯水车薪。三是扶持渠道不广。由于缺乏政策推动和激励机制,目前积极融入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部门并不多,导致很多地方仅有扶贫和移民办唱独角戏,移民即便迁出来,也会出现“安稳致富”无人管的现象。
  (三)能力不强
  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困移民户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表现在大多贫困移民或是文化素质不高且因循守旧,或是家庭成员劳动力比例低多数基本丧失劳动,或是“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严重;即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他们依然难以摆脱贫困。二是政府帮助贫困移民户提升发展能力的能力不强,表现在政府对于帮助困难移民摆脱落后守旧观念,树立奋发向上新文化方面;在帮助劳动力比例低的困难移民家庭减轻负担,谋求发展方面还是鲜有举措,能力不强。
  四、“强化拉力、大力支持”: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展望
  万安调研结束之后,我们明确了要使二次搬迁、科技培训、产业扶持有机结合,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移民发展能力,逐步解决库区移民生存环境恶劣的问题。在此,我们单就移民二次搬迁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需要强化拉力,让贫困移民走出困境
  所谓强化拉力,就是增加二次搬迁对困难移民的吸引力,变“要我搬”为“我要搬”。我们认为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在安置形式上下功夫,多形式安置,让移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安置形式,做到应迁尽迁,比如愿意务工经商的,可以选择集镇安置;孤寡老人,可以选择敬老院安置。其次是在选点上下功夫,为移民持续发展考虑,尽量选择在“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学校、近医院”,并很少与安置地居民发生土地、水源矛盾的区域,为移民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再次是在出台优惠政策上下功夫,首要是提高补助标准,争取建设、民政等多部门补助,对于移民的综合补助建议不低于1万元/人。并出台针对搬迁移民的土地、产业发展、科技培训、城市务工、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个别极端贫困的移民户,实施差别扶贫。最后是在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上下功夫,给予搬迁移民信贷优惠,让他们建房不差钱,创业经商有底气;在大力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注重整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村组公路、小农水等多渠道的项目资金,支持安置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库区移民困难救助基金等形式帮助移民解决搬迁后遇到的难题。
  (二)需要大力支持,让贫困移民放心搬迁
  所谓的大力支持就是要争取政府重视,高位推动。应该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视合作,强化财政、发改、建设、国土、民政、林业、卫生、教育、公安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搬迁提供便利,帮助移民顺利搬迁。二是重视服务,搬迁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注重对贫困移民的宣传发动和示范引导;搬迁中,成立协调办公室,帮助移民处理搬迁中遇到的难题;搬迁后,帮助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提升发展能力,重新就业致富。三是重视管理,制定公平的搬迁审批流程,并严格把关,让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移民。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提 要 《英国安茹王朝议会研究》描述了早期英国议会的历史图景,揭示了议会乃各派政治势力进行思想交锋与政治协商的场所。议会在早期运作中注重搭建沟通平台、完善制度建设及凝聚各方共识等做法为我们今天的思政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英国议会;思政工作;经验借鉴  一名优秀的思政工作者,既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也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既要有针对性地阅读思政教育类的著作,也要有选择性地涉猎其它学科的成果。近
期刊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是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移民搬迁和安置是这一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  2011年9月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现场会,全面部署49个省直单位、省属企业对口支援110个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后,省农村信用联社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切实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峡
期刊
10年,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可以长成英姿壮实青年;10年,一座边陲小镇可以崛起成美丽乡镇。十年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坚持对口帮扶,为帮助永丰县龙冈畲族乡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努力,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背景与概况  龙冈畲族乡地处永丰县南部,位于永丰、兴国、宁都、吉安四县区交界的中心地带。全乡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山地面积17万亩,油茶山面积9.3万亩,全乡总人口约1.4万
期刊
征地拆迁事关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棘手的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崇义县在不到1年时间完成土地征用9868.2亩,拆迁房屋391栋、面积12万平方米,且未出现一起非正常上访事件,一举改变了10多年来征地拆迁成效甚微的艰难局面,有效保障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加快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崇义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攻克这“天下第一难事”的呢
期刊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预计:中国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 2》5月13日在京发布。报告预计,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
期刊
5月8日,山西省水利考察团一行,来到江西省永丰县考察小农水项目建设。考察团先后来到永丰县砼u型槽预制构件厂、恩江镇水南背和白水门灌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实地察看了灌区灌排效果。考察团认为,渠沟改造成本控制措施有力,工程美观质优,灌排顺畅,节水效果好,各方面效益显著。  永丰县在2009年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到2012年2月底,保质保量提前完成3年的项目实施任务。实际完
期刊
把创先争优阵地搬到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  为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中央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在服务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中创先争优,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深入连片特困地区1266个贫困村l万多农户,接地气,访民情,惠民生,转作风,求长效。作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扶贫办系统青年干部驻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万安水电站开始筹建,八十年代大规模搬迁和安置水库移民33000余人。1993年,万安水电站下闸蓄水发电,199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万安库区移民经济发展规划,移民进入后期扶持阶段。从当年起,万安县移民办连续16年,对移民收入水平、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变化情况开展监测评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为了解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活状况,为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期刊
摘 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的迫切需要。乡镇财政作为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层级,直接面向广大农民,是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阳光普照大地的关键所在,做好做细乡镇财政工作,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索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构建,笔者深入在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湖村模式
期刊
一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汩汩清泉直达农家庭院,一栋栋小洋楼别致明亮,一张张笑脸溢满幸福……芳菲四月,徜徉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昌,处处生机勃发,春潮涌动。近年来,广昌县以扶贫开发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6万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23元提升至3545元。  整村推进换新颜  走进驿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