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创先争优阵地搬到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
为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中央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在服务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中创先争优,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深入连片特困地区1266个贫困村l万多农户,接地气,访民情,惠民生,转作风,求长效。作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扶贫办系统青年干部驻村调研率先启动,目前已经全面完成。
驻村蹲点接地气。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决定用三年的时间使40岁以下青年干部驻村蹲点全覆盖。今年3-4月,已安排办系统1/3的青年干部组成10个调研组开展驻村调研活动,使青年干部增强对贫困状况的直接感受,加深与贫困群众的感情,更准确地把握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参与调研的青年干部吃农家饭、住农家床(炕),与贫困农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调研回来后,很多青年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离开基层,我们开展工作就没有了方向;不了解基层,我们开展什么工作也做不好;不与基层衔接好,我们的宏伟目标就是纸上谈兵,永远落不了地。
深入调研谋扶贫。10个调研组共走访农户224户,逐一填写入户调查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成因、扶贫效果、发展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到了贯彻落实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部署在基层要破解的难题、要完善的措施,了解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提出了许多符合村情民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察民情、听民意、纾民困、解民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学习群众转作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是扶贫系统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青年干部深受鼓舞。各调研组在调研中都发现贫困农户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迫切地希望帮助他们解决。看到特别困难的农户,有些参加调研的同志拿出自己的钱、物送给了他们;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有些调研组结合自己部门的优势主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参加调研活动的同志,白天入户访问,开座谈会;晚上交流情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大家普遍反映经过这次调研,提高了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加强了团队的互助精神,增进了同志之间的感情,改进了工作作风,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
健全机制求长效。4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同志主持召开“驻村调研专题汇报会”,全面听取了调研情况,办党组决定,每个调研组集中提一个制约调研村发展或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办常务会议将集中研究一次,协调各方力量,为每个贫困村办一件实事。今后每年都要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开展“千村万户”调研活动,并将每年的四月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系统特别是青年干部的“深入基层驻村调研月”。紧紧围绕每年“两会”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根据扶贫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研究提出调研重点,组织青年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继续坚持办党组成员联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无基层经历机关青年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制度,办系统基层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直接联系贫困群众、服务扶贫对象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定南县深入推进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
干部下基层,是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创业致富的现实举措,江西省定南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
一是县领导联系镇。每个镇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联系。在此基础上,每名县领导挂点一个村(社区)。主要负责“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研究和帮助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单位联系村。每个县直(驻县)单位联系1个村,做到全县所有村均有单位联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并指定1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安排3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单位联系村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定点包扶贫困村等统筹安排,主要协助联系村所在镇抓好“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完成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并在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所联系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干部联系户。县领导和县直(驻县)单位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把其中的困难群众作为开展调查研究、信息采集、结对帮扶、试点试验的对象,认真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其在2年内脱贫,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县直(驻县)单位“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分管领导、工作队队长及队员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其他干部(教师、医生除外)每人联系5户重点户,重点户主要为产业大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人、留守孩、留守老人、因病返贫和因灾致贫人员、信访人员等。各镇所有在编在岗干部(工勤人员除外)采取分片方式联系所驻片区全部农户;城区街道成立6个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确保全县每户群众均有镇(街道)干部结对联系。干部联系户,主要是结交群众朋友,宣讲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挂职锻炼。新列科级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到村(社区)挂职锻炼一年,参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和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干部到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干部工作链。
(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徐胜忠)
兴国县“三个结合” 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2012年,江西省兴国县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计划以及“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认真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
一是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2012年,我县充分认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扶贫、移民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注重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分类推进,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结合“三送”工作。我县2012年按照“全覆盖、常态化、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明确了一批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一致且具有特色、富有内涵、符合实际的“三送”活动示范带、示范区、示范点。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在布点上做到与“三送”工作点相对一致,在督查上,与“三送”工作相并进行。
三是结合村镇联动建设。2012年作为新农村建设提升年,我县用城镇化的理念谋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大胆实践,着力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江西省兴国县委农工部
王越)
责任编辑:程文燕
为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中央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在服务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中创先争优,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深入连片特困地区1266个贫困村l万多农户,接地气,访民情,惠民生,转作风,求长效。作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扶贫办系统青年干部驻村调研率先启动,目前已经全面完成。
驻村蹲点接地气。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决定用三年的时间使40岁以下青年干部驻村蹲点全覆盖。今年3-4月,已安排办系统1/3的青年干部组成10个调研组开展驻村调研活动,使青年干部增强对贫困状况的直接感受,加深与贫困群众的感情,更准确地把握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参与调研的青年干部吃农家饭、住农家床(炕),与贫困农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调研回来后,很多青年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离开基层,我们开展工作就没有了方向;不了解基层,我们开展什么工作也做不好;不与基层衔接好,我们的宏伟目标就是纸上谈兵,永远落不了地。
深入调研谋扶贫。10个调研组共走访农户224户,逐一填写入户调查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成因、扶贫效果、发展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到了贯彻落实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部署在基层要破解的难题、要完善的措施,了解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提出了许多符合村情民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察民情、听民意、纾民困、解民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学习群众转作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是扶贫系统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青年干部深受鼓舞。各调研组在调研中都发现贫困农户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迫切地希望帮助他们解决。看到特别困难的农户,有些参加调研的同志拿出自己的钱、物送给了他们;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有些调研组结合自己部门的优势主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参加调研活动的同志,白天入户访问,开座谈会;晚上交流情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大家普遍反映经过这次调研,提高了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加强了团队的互助精神,增进了同志之间的感情,改进了工作作风,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
健全机制求长效。4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同志主持召开“驻村调研专题汇报会”,全面听取了调研情况,办党组决定,每个调研组集中提一个制约调研村发展或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办常务会议将集中研究一次,协调各方力量,为每个贫困村办一件实事。今后每年都要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开展“千村万户”调研活动,并将每年的四月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系统特别是青年干部的“深入基层驻村调研月”。紧紧围绕每年“两会”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根据扶贫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研究提出调研重点,组织青年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继续坚持办党组成员联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无基层经历机关青年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制度,办系统基层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直接联系贫困群众、服务扶贫对象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定南县深入推进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
干部下基层,是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创业致富的现实举措,江西省定南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
一是县领导联系镇。每个镇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联系。在此基础上,每名县领导挂点一个村(社区)。主要负责“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研究和帮助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单位联系村。每个县直(驻县)单位联系1个村,做到全县所有村均有单位联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并指定1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安排3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单位联系村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定点包扶贫困村等统筹安排,主要协助联系村所在镇抓好“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完成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并在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所联系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干部联系户。县领导和县直(驻县)单位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把其中的困难群众作为开展调查研究、信息采集、结对帮扶、试点试验的对象,认真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其在2年内脱贫,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县直(驻县)单位“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分管领导、工作队队长及队员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其他干部(教师、医生除外)每人联系5户重点户,重点户主要为产业大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人、留守孩、留守老人、因病返贫和因灾致贫人员、信访人员等。各镇所有在编在岗干部(工勤人员除外)采取分片方式联系所驻片区全部农户;城区街道成立6个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确保全县每户群众均有镇(街道)干部结对联系。干部联系户,主要是结交群众朋友,宣讲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挂职锻炼。新列科级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到村(社区)挂职锻炼一年,参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和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干部到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干部工作链。
(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徐胜忠)
兴国县“三个结合” 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2012年,江西省兴国县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计划以及“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认真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
一是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2012年,我县充分认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扶贫、移民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注重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分类推进,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结合“三送”工作。我县2012年按照“全覆盖、常态化、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明确了一批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一致且具有特色、富有内涵、符合实际的“三送”活动示范带、示范区、示范点。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在布点上做到与“三送”工作点相对一致,在督查上,与“三送”工作相并进行。
三是结合村镇联动建设。2012年作为新农村建设提升年,我县用城镇化的理念谋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大胆实践,着力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江西省兴国县委农工部
王越)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