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对康乾盛世的历史有所了解,那你一定知道一个叫郎世宁的宫廷画家,近些年他的“先进事迹”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找了大山作为扮演者。每次谈到他,我都会想起毛泽东那篇《纪念白求恩》,如果稍加改动,就是对郎世宁一生最佳的评价:“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绘画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谦虚好学的精神,这是中西合璧的精神,每一个中国画家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早徐悲鸿等人三百多年开始探索中西合璧,代表作品有《聚瑞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想当年他追随着利玛窦、汤若望等前辈的足迹,先从地中海上船,往东行驶绕过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绕过非洲东岸、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绕过南亚次大陆,进入南中国海,到达当时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上岸后,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学习中国的礼仪,熟悉中国的文化,并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郎世宁。不久,他从澳门转到广州,当时的广东巡抚知道来华的欧洲人中有位画家,就上奏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很高兴,下旨请他到北京来。
当时康熙已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郎世宁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郎世宁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在雍正年间,郎世宁根据皇帝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在宫廷之外,郎世宁还与雍正皇帝的几个同父异母弟弟关系打得火热,如怡亲王允祥、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为他们作画,并有多件作品流传至今。
即位第二年,雍正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做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
13年后,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入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奖赏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红包”每次都挺大。郎世宁在中国度过70岁生日。寿诞当天,郎世宁坐着大轿,24人的乐队作为前导,一群满汉官员骑马随后,可谓皇恩浩荡,殊荣有加。
可是画画就画画,郎世宁偏是一根筋,念念不忘自己来华的初衷。77岁时,郎世宁已谙习内廷事务,于是教会高级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递奏折,此举很危险。某日乾隆照常来看他作画,郎世宁匍匐跪下,说了几句有关“我们的神圣教律”遭受谴责之类的话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卷用黄绸包裹的耶稣会奏折呈上。当时内廷太监看见郎世宁的大胆举动,都吓得心惊胆战,乾隆却温和地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从此以后,郎世宁每晨入宫必受搜查,以保证他的确没有怀带什么奏折。
不过郎世宁在宫中也有轻松的时刻。某日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郎世宁颇感局促不安,就问他:“卿看她们之中谁最美?”郎世宁答道:“天子的妃嫔个个都美。”乾隆又追问:“昨天那几个妃嫔中,卿最欣赏谁?”“微臣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块?”郎世宁回答:“30块。”皇上命太监去数,果然不错。后来他还是奉命描绘一幅帝后及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画题是:“心写治平”。这是郎世宁所绘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仅在该画完竣、七十寿辰让位时看过此画三次。随即将画密封于盒内,旨谕有谁窃视此画,必凌迟处死。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但郎世宁在为中国皇帝服务时,其身份仅是一个宫廷画家而已,并无优越条件。清朝宫廷里,画家们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管辖,被称为“画画人”。“画画人”分成三个等级,饭钱是一样的,每个月仅三两,相当于《红楼梦》里的一个大丫鬟。他的欧洲伙伴王致诚曾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说起他们作画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挚肘,不能随意发挥。”
活着的时候没有捞到油水也就罢了,死了也没人给他一个说法。中国的艺术史都是由中国文人撰述,看到他是个外国人就不提他了;欧洲的艺术史中,则因为郎世宁长期生活在中国,对他在异乡他国的绘画创作情形所知甚少,所以也把他排除在外了。但是,我们梳理郎世宁一生的成就会发现,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大胆地把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开创了一条“西画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体,史称“郎世宁新画体”。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
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里,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早在2000年时,郎世宁的力作《苹野鸣秋》就以1764.5万港元的“天价”拍卖成交。甚至有专家认为,曾被英法联军掠走,前几年被购回的无价之宝大水法12生肖部分兽头,有些也极可能出自郎世宁之手。这就是郎世宁,三朝传教士,一笔贯中西。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早徐悲鸿等人三百多年开始探索中西合璧,代表作品有《聚瑞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想当年他追随着利玛窦、汤若望等前辈的足迹,先从地中海上船,往东行驶绕过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绕过非洲东岸、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绕过南亚次大陆,进入南中国海,到达当时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上岸后,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学习中国的礼仪,熟悉中国的文化,并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郎世宁。不久,他从澳门转到广州,当时的广东巡抚知道来华的欧洲人中有位画家,就上奏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很高兴,下旨请他到北京来。
当时康熙已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郎世宁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郎世宁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在雍正年间,郎世宁根据皇帝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在宫廷之外,郎世宁还与雍正皇帝的几个同父异母弟弟关系打得火热,如怡亲王允祥、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为他们作画,并有多件作品流传至今。
即位第二年,雍正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做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
13年后,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入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奖赏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红包”每次都挺大。郎世宁在中国度过70岁生日。寿诞当天,郎世宁坐着大轿,24人的乐队作为前导,一群满汉官员骑马随后,可谓皇恩浩荡,殊荣有加。
可是画画就画画,郎世宁偏是一根筋,念念不忘自己来华的初衷。77岁时,郎世宁已谙习内廷事务,于是教会高级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递奏折,此举很危险。某日乾隆照常来看他作画,郎世宁匍匐跪下,说了几句有关“我们的神圣教律”遭受谴责之类的话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卷用黄绸包裹的耶稣会奏折呈上。当时内廷太监看见郎世宁的大胆举动,都吓得心惊胆战,乾隆却温和地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从此以后,郎世宁每晨入宫必受搜查,以保证他的确没有怀带什么奏折。
不过郎世宁在宫中也有轻松的时刻。某日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郎世宁颇感局促不安,就问他:“卿看她们之中谁最美?”郎世宁答道:“天子的妃嫔个个都美。”乾隆又追问:“昨天那几个妃嫔中,卿最欣赏谁?”“微臣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块?”郎世宁回答:“30块。”皇上命太监去数,果然不错。后来他还是奉命描绘一幅帝后及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画题是:“心写治平”。这是郎世宁所绘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仅在该画完竣、七十寿辰让位时看过此画三次。随即将画密封于盒内,旨谕有谁窃视此画,必凌迟处死。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但郎世宁在为中国皇帝服务时,其身份仅是一个宫廷画家而已,并无优越条件。清朝宫廷里,画家们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管辖,被称为“画画人”。“画画人”分成三个等级,饭钱是一样的,每个月仅三两,相当于《红楼梦》里的一个大丫鬟。他的欧洲伙伴王致诚曾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说起他们作画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挚肘,不能随意发挥。”
活着的时候没有捞到油水也就罢了,死了也没人给他一个说法。中国的艺术史都是由中国文人撰述,看到他是个外国人就不提他了;欧洲的艺术史中,则因为郎世宁长期生活在中国,对他在异乡他国的绘画创作情形所知甚少,所以也把他排除在外了。但是,我们梳理郎世宁一生的成就会发现,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大胆地把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开创了一条“西画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体,史称“郎世宁新画体”。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
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里,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早在2000年时,郎世宁的力作《苹野鸣秋》就以1764.5万港元的“天价”拍卖成交。甚至有专家认为,曾被英法联军掠走,前几年被购回的无价之宝大水法12生肖部分兽头,有些也极可能出自郎世宁之手。这就是郎世宁,三朝传教士,一笔贯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