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的生活哲思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干天全散文诗歌选》,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分“散文卷”和“诗歌卷”两辑。该书装帧设计厚重,封底附有李保均、王一川对其作品的精彩评介。
  
  干天全(1953—),诗人、寓言作家。 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写作学会执行会长,《荒原》杂志名誉主编。出版专著、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写作概论》《当代实用文体写作》《当代文案写作》,诗集《梨花纷飞》《无巢的树》《天全诗词》《国殇》《大爱无疆》等,寓言集《天全寓言》《天全寓言新作》《龙的演变》《寓言精华》《中国古代寓言新编》《世界寓言大观》等。
  
  摘要:在天台这个小小的自然天地里,干天全先生一年四季都沉浸其中。他欣赏兰草、海棠、桃花、梅花等,醉心于花花草草的清新,俯仰于天台美景之间。同时,在这些小小的生命里,干天全先生也体悟着人生的真谛,追求着生命的平静之美,并且用他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出了他豁达、乐观的心境,传达出一花一世界的深刻哲思。
  关键词:干天全;一花一世界;大自然;生命;豁达
  
  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从不吝惜笔墨来抒写对自然的赞赏与热爱之情。干天全的散文选中《一花一世界》专辑便展现了他对花草的情有独钟。李保均在为其所写的序中说“我特别欣赏他‘一花一世界’里的散文。这辑散文生活情趣很浓,文笔庄谐并重,活泼优美。干天全借他种下的花草树木,展现着他生活的‘天台’世界。他将书房所在的花园命名为‘天台’,在这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地拓展他的精神天地。在他的笔下,那些看似寻常的植物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跃动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干天全借花草抒情言志,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历史、现实融为一体,乐观地抒发出他的人生情趣和理想”。在干天全的花草的世界里,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平静之美,以一种豁达的心境道出了深刻的哲思,向读者展现了他高雅的品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佛家经典《华严经》有云:“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作者透过花草的世界,参透人生哲理,注目生活的大千世界,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无限宽广。当今社会,浮躁与喧嚣干挠着人们,在我们远离了大自然,囚禁于城市的牢笼中时,能读到这样的散文,确如一股清泉涤荡心灵。
  人与自然是相通相连的,人的心灵能够投射出自然界最美好最有趣的东西。在天台这样美好的世外桃源里,有着干天全这样一位脱俗的文人:他播种自然,体悟自然,融于自然。天台里的每一种花草,都是作者心灵的映射。正如《兰有国香》里所描绘的兰草一样。在天台的花花草草里,兰草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散发出幽幽的素洁来。它是一位号称“中国兰草大王”的朋友送给作者的,而这位兰草大王最终也因为兰草而宣告破产。在作者看来,兰草之美古已有之,当今社会商品化、功利化,竟试图去包装推销兰草, 而“兰草本为雅草,宁可幽居深林泽畔,也不愿在市场上被人卖来卖去”,所以兰草大王们只能以失败告终。兰草“不以无人而不芳”高雅的品格为作者所称道,也正是作者做人的准则与自我形象的象征。从兰草里,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人生追求。不仅是兰草,红艳的海棠也是作者所欣赏的。在《红给自己看》里,苏东坡为爱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为爱海棠向天帝“乞借春阴护海棠”,李清照借海棠在风雨中“绿肥红瘦”来形影自怜。作者爱海棠不仅亲自种植,还与其朝夕相伴,“我喜欢海棠不为别的,只因为她艳而不俗,红得自然,艳得纯净,秀美掩于叶下而不自炫,甘于寂寞而独守浓阴,更令我钦佩的是,枝脆叶嫩的海棠具有不为常人所知的顽强生命力”。作者认为海棠不为任何名人的评价而活,无论晴日风雨,她就在那里,独守浓阴,甘于寂寞,纯净秀美。这是作者对海棠的赞美,也是作者在海棠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诉求。“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在《笑对黄菊话闲情》里,干天全喜欢陶潜,连同他所钟情的菊花也一起喜爱。在对菊花形象与品格的赞美中,表达了作者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文中还借陶渊明《闲情赋》之意,流露出作者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人生向往。桃花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历代诗文体现繁多,但大都集中在形容女性“人面桃花”与红颜易逝之意。在《人面桃花非凡看》里,作者透过桃花的美貌与品格表现出自己的追求。作者一改桃花在历代文学中柔弱的形象,从夸父化为桃花的文化原型发掘其壮丽而崇高的意义,与他所写的《中国桃花》诗歌的意旨一样,“面对夸父化身的桃花,男人的骨头应该‘发出拔节的声响’,女人的眸子会诉说‘倾心的花事’,而那‘同根盛开的万千人面/相映一个不死的灵魂/哪里有追日的脚印/哪里就有灿烂的桃林/中国桃花,年复一年/盛开世界上最血性最妩媚的春意’”。作者将桃核种在了天台上,希望能长出更多更灿烂的果实,以祭奠为理想奔走不息的夸父。我想,这也是作者自身执著、生生不息的生命诉求。
  作者喜爱花,以花眼养心,陶冶美好的性灵。他认为“大自然不能没有花,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花,没有花的世界枯燥无味甚至丑陋不堪”。所以,在天台上,他亲手栽培花草,为自己营建了一个四季有花可赏,鲜花相伴的优雅环境。在《情人节赏梅》里,作者借着陆游和毛泽东对梅花的不同喜爱,在自己对梅花的赏识中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心境和顽强的人生意志。他种梅花是为了效法梅花“冰天雪地,独立疏枝。不与晚卉争芳艳,一身傲骨,何惧霜欺”(干天全《一剪梅·咏腊梅》),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观爱,含苞时可以观爱,怒放时可以观爱,叶绿时可以观爱,枯叶时可以观爱,即便是外出云游也可将这一切观爱于心”。即使是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风雨相伴的梅友也是作者最好的知己。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乐观开朗的心境的。在《花容能使人迟老》里,作者写爱花的李清照爱得哭兮兮泪盈盈的,她看到花总是一个“残”字。作者幽默地要送给李清照一棵四季常开不败的月季花,劝她“偷闲插花花常笑,娇容能使人迟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表现出了一贯的乐观精神,同时作为一位诗人,作者也展现出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洒脱的气质。正是因为这样的气度,作者才想把“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变成现实。在《抱明月而长终》里,作者写自己在炎夏暑秋的夜晚躺在桂树下赏月,想着嫦娥与吴刚的绝美故事。在与众多弟子的把酒言欢,酒醉时分,作者更是听到了桂树的心声“我今昔要快乐得想一夜把所有的花都来开了”。作者一扫前人的悲秋情绪,“月有阴晴圆缺也罢,人的悲欢离合也罢,比起桂树来,人的命运好多了。桂树只能在中秋节盼来日夜思念的圆月,甚至盼不来圆月,而人却可以天天胸怀皓月,随时辉映自己的心宇,即使有乌云飘来,那也是暂时的。这道理要是天台上的桂树能懂,它一年四季不知要为我开多少次醉人的花呢”。作者昭示了人生的真谛,只要胸怀皓月,人生则可与明月而长终。作者何以有着如此豁达的心境呢?我想除了天台上的花草带给作者良多思考以外,作者的生活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魂化为鸟不用归》里,作者看着天台上故乡鹃城移栽的杜鹃花,就会想到家乡的先祖“望帝”。传说中望帝杜宇魂化为鸟,思乡怀人而啼血,血化杜鹃,千百年来的游子都以杜鹃为乡愁意象,苦吟着“不如归去”。而作者却以现代人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观念解构了这样的传统文化,他理想中的望帝抛却悲伤在大江南北播种杜鹃花。作者承继望帝博大的胸襟,随他一起在广阔的天地里遍播春色,对传统的乡愁发出质疑,“归去,归去,难道只归故里?”豁达地主张人应该像生命力顽强的杜鹃花那样,“哪里能生根发芽,哪里就是故土”,“哪里快活就在哪里活着”。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能参悟这样的道理,实属难得。作者最后更是寻思着愿死后魂化为鸟,与杜宇一起云游天下,畅想无尽的快活与自由。全篇从望帝写起,思接千载,笔调高昂,让人读来有着气通万里的通透之感。我想,只有像作者这样,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才能如此地豁达,才能写出如此有气魄的文章来。
  在《一花一世界》这辑散文里,通过作者生动的文笔,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也同样能体悟到作者在花的世界里平静的生活态度。《秀色青藤》的爬壁虎藤叶,为作者的天台装饰着一道绿色的屏障,每当作者伏案劳形时望着它,心中总会感到神清气爽,因为爬壁虎滴着青翠“碧光闪耀,透射着一种生命的活力。有时我会凑近叶片长时间地凝神,真想叶尖滴着的青翠滴进我的眼睛。那些叶儿如此纯净地绿给我看,可爱地绿给我看”。青藤没有花儿们的娇容,但它平凡、顽强、柔韧而常绿的形象象征着作者生命的意义。即使是爬壁虎暮秋凋零时,作者依然注目,“它的红能点燃我的激情,焚掉心里时而产生的悲伤”。这样的秀色青藤,怎能不让作者喜爱,让读者动容呢?当然,天台的绿色还远不止满墙的青藤,苍劲的翠竹也是天台花园中的一抹亮色。《天台云竹》里,作者回忆了自已与云竹的两段往事。一是作者年轻时在工作室里养了一盆云竹,以期能给身处花花世界的作者起到安神定心的作用。第二段回忆了一位女诗人送他云竹的往事。二十年后,作者再在天台上栽种云竹,往事浮现,心里更多出一分淡然与洒脱。也许这是云竹在作者心中二十年来播种下的绿色,一直清爽到今天。除了云竹,《竹韵》里写到的凤尾竹也给作者带来了神清气爽之感。生命力顽强的凤尾竹,让作者“领略到刚柔之美与飘逸之趣”,让作者徜徉于竹林追今托昔,感受凤尾竹的风骨。“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王安石的诗句正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气节。在本辑的最后,作者对于“护花使者”的鸟儿们,也有一番精彩的描写。白头翁、画眉鸟、豆鸟以及虎皮鹦鹉都是天台的常客,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给这花草的世界平添了几分生气,也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正如作者所说:“常年在身边飞来飞去的鸟们无限扩大了天台,正是有了它们随时振动的翅膀和悦耳的鸣叫,我心才能与它们一同自由飞翔,无遮无拦地神游天地。”
  《一花一世界》这辑散文,作者用睿智的目光、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对天台的花草进行了描写,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自然、清新、惬意的世界。全辑散文充满诗意,字里行间都投射着诗意的光辉。而作者的思绪也远接千载,从眼前之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花的喜爱与人生追求,继而表达出自己的精神诉求。作者在文章里表现出的高雅、豁达、乐观与平静,让人读来为之叹服。林语堂曾说过,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恒源泉。我想,在这样美的自然天地里,傲霜斗雪的梅竹以及那些平凡而无私奉献着美丽的花草启迪着作者,所以他能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顿悟。整辑散文笔调温馨而自然,有时妙趣横生,有时又充满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作者通过这样生动优美的文字,带领读者畅游于天台这个自然天地里。如果有人向往世外桃源而终不寻,那么他也许应该到天台或《一花一世界》里看看,这里展示的不只是各具生命特色的花草及与它们相关的大千世界,也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精神家园。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生命徜徉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相融合,而最终获得了精神的永恒追求。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x摘要:坚持内心操守、对现实进行沉思,是诗人的社会和艺术指责。在马培松的诗歌中,诗人以敏感的心思,体察自己人生跋涉中的艰辛,在诗的驿站中以心写情,融过去的感慨与未来的憧憬于一瞬。其诗往往在对生活事态的写意中探寻人类未来的真正价值,并对人类日趋泯灭的精神家园重构了一个能诗意栖居的港湾。  关键词:马培松;诗歌;创作    荷尔德林说:“在一个贫瘠的年代里,诗人何为?”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深陷物质困境的诗
期刊
摘要:从文学本质属性来看,情感性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规定。曾卓在诗歌《我遥望》中以自己在人生中两个年龄段“遥望”视域的范围和体悟为基点,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显示了诗与人生、诗与禅、诗与哲合而不分的特质。  关键词:诗歌;情感;曾卓;《我遥望》    许多年前,记得还是我读中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七月”派诗人曾卓的短诗《我遥望》,饶有兴味,此诗便一直存留于我脑海,随光阴流逝,其诗在我
期刊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讲述主人公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本文以弗洛姆的健全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霍尔顿对不健全社会的反抗和自我追寻的历程,反思人的存在本质和人生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病态社会;异化;反抗;追寻本质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该书以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寻找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系列尖锐冲突的具体表现,从文化根源和文化危机的角度探究导致这些冲突发生的深刻本质,并由母女间最终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揭示出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时代趋势下,中美文化的接受与融合。  关键词:《喜福会》;母女关系;中美文化;冲突;融合    随着美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华裔文学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而谭恩美(Amy Tan)是当
期刊
摘要:干天全先生的文章做到了对人生体验的真实抒写。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多用白描手法,文字清新朴素但却精到。通过文章,我们能看见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蔼善良的性格特征。渗透文中的浓浓感情全是他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特别是他对母亲的那份深深眷念之情,让人无不动容。他的散文概括出来就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干天全;缘情而生;随情而乐;《随缘蔬菜》    干天全先生最近出版了他的散文诗歌选集,笔
期刊
多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下面我谈谈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好处。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
期刊
摘要:干天全先生最近出版的《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中《人在旅途》专辑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游记散文,徜徉于青山绿水间的他采集纯朴民风,抒写至美人情,体现了重情尚美的人生追求与古道热肠的人格魅力。本文从解读文本出发,追随作者旅途中的见闻感思发掘社会人生百态,展现现代知识分子纵情山水间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担当。  关键词:游记散文;重情尚美;人文关怀    正所谓“山水之美,古来共谈”,中国的游
期刊
摘要:《纯真年代》(1920)是美国风俗小说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小说以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贵族青年与两位女主人翁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通过一个寻常的爱情悲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传统道德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分析《纯真年代》中的两位主要人物,详细阐释他们在社会道德与个人责任面前是怎样一步步放弃追求自由的权利,是自己的选择呢,还是被选择?  关
期刊
摘要:佛教成语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虽然有时候使用者和接受者并不清楚其来自佛教。本文对佛教成语的非正式和正式使用进行了简单的数据统计,然后侧重分析了一些高频四字格佛教成语的语义变化。  关键词:佛教成语;使用概况;语义变化    一、佛教成语的使用概况    本文以《佛教成语》中收录的四百多条成语为对象,分别统计了它们在百度网和人民网上的使用数据。百度网上相关网页篇数体现的是网民大众的
期刊
一  2012年春三月,因息烽县一直没有诗词楹联组织,市诗词楹联学会决定去息烽县文联一趟,向他们介绍市诗词楹联学会的情况,促进他们将县诗词楹联学会尽快建立起来。临行时,有人说:“息烽有个女诗人,网名叫“玉荷”,诗写得很不错。”我说:“那就请她早上十点到县文联来吧,大家见见面。”  到息烽县文联会议室坐定,文联主席苏艾立即拿来了他们编发的《西望》文艺季刊给我们看。我问:“听说息烽有个女诗人,名字我们
期刊